太平軍來了,快跑

人物圖書館 2024-05-06 15:27:54

太平軍自從打下武昌之後,將武昌城掠奪一空,裹挾幾十萬民衆,實力大增,直接把下遊幾個城市嚇傻了。

這也不能怪他們,太平軍江面上旌旗密布,浩浩蕩蕩綿延幾十裏,順流而下,你看了也怕。

這其中就有南京城的老大,名叫陸建瀛,本來鹹豐是派他去攔太平軍的,但他一見太平軍就嚇得連夜跑了。船行到一個小地方,士兵都跪下迎接,他大呼:

賊勢浩大,大家快跑逃生吧!

士兵聽到都非常感動。

就這麽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大家一般人對陸建瀛都是嘲笑,我卻覺得這人並不太壞,至少比自己躲在背後,鼓動士兵去送死的人強。

陸建瀛其實是個經濟學家,主導了清朝後期一個很重要的改革。所以問題還是出在鹹豐身上,他爲何要派一個經濟學家去帶兵打仗呢?

鹹豐水平很差嗎?

當然也不是,要知道鹹豐登基時還不到20歲,想想我們20歲時在幹嘛?而他老爹給自己留下的是一堆爛攤子加一群老家夥,實在無人可用。

鹹豐一開始任命林則徐,但林則徐老了,身體也不好,半路病逝。鹹豐只得再新派個欽差大臣,他很想知道,問廣西到底誰在起義?

結果這個欽差去了之後,給鹹豐列了個清單——除了拜上帝教,廣西的起義還有十幾個。

爲了鎮壓太平天國,鹹豐一共任命了9個欽差大臣,個個都是老弱病號,平均年齡60多歲,甚至最大的79歲,最小的也有54歲了,但這個“年輕人”卻是個病秧子,沒多久就死了。

不是說這些欽差大臣又老又迂,恰恰相反,他們個個都是人精,基本都是文科類各行業的專家。

他們有經濟學家、外交家、法學家等,當然還有文學家和書法家自不必說,基本上古代有功名的個個都是,但就是沒打過仗。

唯一一個職業軍人,就是60多歲的老將向榮,但他顫顫巍巍,馬都騎不上去了。

這也不能怪鹹豐用人魄力不夠,當時清朝爲了防止將領擁兵自重,一般打仗時都派文人去管理武將,這是傳統。

另一方面,光派文人還不夠,還得派重臣,比如像總督這樣級別的才行,否則到地方之後,往往指揮不動。

這裏也順便說下清廷的戰時決策機制,皇帝和軍機處是老大,欽差大臣老二,各地將軍老三,這樣一級一級指揮。

皇帝和軍機大臣坐鎮紫禁城,指揮一切,前線將帥必須按照指揮行動。但當時600裏加急通常都得20多天才能送到紫禁城,一來一回得一個多月,軍情瞬息萬變,這樣的結果就是雙方淨扯皮了。

這些欽差大臣因不懂軍事,往往被當地將領瞧不上,因此造成將相不和。

而軍隊又都是臨時拼湊而成,大家誰也不想當出頭鳥,打仗時都想自保,一旦失利就互相指責,仗打得再好不如奏折寫得好,因此大家爭著向皇帝告狀。

這樣武將和欽差大臣之間,武將和武將之間,也一直在扯皮。

情況就這麽個情況,鹹豐、欽差和各地將領們也都很無奈,好像誰都沒錯,但又好像誰都錯了,這就說明這個決策機制有很大的問題,這就很考驗最高決策者的悟性,此時的鹹豐還需要總結。

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到武昌陷落,這2年時間裏,清廷的欽差大臣走馬觀花似得換,結果都不靈。這個過程就不細說了,只重點說說陸建瀛的情況,因爲其他地方的情況也都很類似。

南京離廣西有3000千裏,一開始城內士紳是一點都不擔心,想廣西距離這麽遠怎麽可能禍及咱這裏?

結果沒想到短短2年就打到南京城下,其實也不是打到這裏,而是被驅趕到此。

太平天國在廣西起義,一開始鹹豐命兩廣總督當欽差大臣,按理說廣西也是兩廣總督的職責範圍內,但這個總督待在廣東以各種推脫不去,說我廣東起義也不少,正忙著鎮壓呢,一路上磨磨蹭蹭。

清廷各大員只管自己一畝三分地,太平天國轉戰各地,最後就來到了湖北省。

結果湖廣總督就抱怨說,起義是從廣西而來,你們不能像趕麻雀一樣,趕到我們這裏算完事。

這麽說也不誇張,有的欽差大臣紮營都離太平天國90裏開外,美其名曰斷敵人的回路,但就是沒有敢沖到前面攔截的。

這些欽差大臣膽子小也很正常,軍營是一個將領最重要的大學,這些辦公室文員們一下被扔到戰場上,就難免像阿Q握筆那樣手腳不聽使喚,其實換做是我們,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在武昌失陷後,鹹豐很焦慮,一口氣任命了3位欽差大臣,兩江總督陸建瀛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向榮。

在太平天國起義的當年秋天,黃河大決堤,下遊兩省一片汪洋。

陸建瀛奉命去督修河工,但幹工程實在不是他所擅長,河堤剛完工,馬上又被洪水沖潰,陸建瀛因此被降職。此時太平天國進入湖南境內,陸建瀛說:我去江西看看防禦的怎麽樣。

鹹豐沒同意,河工曠日持久,沒有功勞,在這緊要關頭,你想溜沒那麽容易。

那時候太平天國還遠,陸建瀛從未帶過兵,還不知道打仗的凶險,他這麽說不過是爲了逃避河工而已。

結果幾個月後,太平軍真的要來了,鹹豐命其率兵圍堵。陸建瀛頭皮發麻,也來不及招募,只好帶3000人奔赴上遊堵截,結果磨蹭了1個多月,才到達九江。

陸建瀛命部下去上遊堵截,結果被太平軍殺的大敗,屍體順流而下,把下遊清軍嚇壞了,陸建瀛臨陣脫逃。

鹹豐不停地追問,你折回後,沿途如何布置?

陸建瀛不管不顧,一悶頭往南京跑,他只帶十多個隨行人員,兩艘小船,水流而下,去的時候1個多月,回來只需4天。

向榮因此向鹹豐告狀說:本來上遊的武器火藥都挺多,但陸建瀛已經折返,現在也不知道人在哪,音信全無。

到了南京後,陸建瀛三天閉門不出,這三天他到底在家幹嗎?誰也不知道,一說是他十分迷信,在誦經念佛;另一說是正在緊張地策劃身後事,安排著將家眷財産都送往京城。

他本人確實迷信,一天到晚誦經拜佛,並讓南京周邊寺院僧人進城助守。此時的南京城風聲鶴唳,南京周邊的防守也形同虛設,有的城外的據點只是搭了一兩個布棚子,住幾十個兵,還都是鴉片鬼,羸弱如婦女一樣。

守衛南京的清兵一共有5000人,但城內只有2000人,要知道南京城周長60裏,爲了湊夠人數,開始招募老百姓參與防守,每天200文錢,其中登城防守的工資翻倍,呐喊還有額外的工錢。

但錢花出去了,效果卻不怎麽樣,招來的都是地痞無賴,財政很快吃緊。

這裏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名叫祁宿藻,此人做的是一個管錢,管人事的官,也幹過不少好事,名聲不錯。

城防事務都是他在張羅,但他越來越感到無奈,城雖然大,但人不頂用。有時候一個城的民風很重要,南京富甲四方,200年來沒什麽戰事,人都懶散慣了,不知道打仗的厲害,即使戰事迫在眉睫,正經活沒人幹,仍然在攫取各自的利益。

南京城內謠言四起,有錢人連夜拖家帶口溜了。陸建瀛就發布告示說:大家不要跑,你揣著家産跑出城,肯定會被搶劫的,到時候你來報告,我們就不管了。你想想十多年前(鴉片戰爭)英國人來的時候,那時候跑到鄉下的人,不都遭瘟疫死了。

這一招很損,但確實管用,很多平民被忽悠,甚至從附近遷入城內,而他卻自己的家眷悄悄送往京城了。

清軍節節敗退的消息傳來,陸建瀛下令將13座城門,全部用土袋堵死,城外雨花台的清軍見狀,惶恐不安,這明擺著就是把我們的後路堵了。

城外的清軍將彈藥、辎重全部扔了不要,也全都跑到城裏來了。

南京城牆又高又厚,其實只要有個優秀的將領防守,是非常難攻下的。在後期江南大營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即使是猛人曾國荃的湘軍也花了2年時間,才終于拿下南京。

1853年3月,太平軍先鋒李開芳到達南京附近,不久水師也來到南京邊,戰船無數,密密麻麻。

城內文武如臨大敵,日夜戒嚴。有些清軍還沒見到賊,大小炮整天放,一天耗費火藥幾千斤,給自己壯膽。城牆上呐變插旗幟,喊聲、炮聲、戰鼓聲喧囂無比。

城牆上石灰、火彈、槍炮、弓箭一應俱全,想象一下,假如我們作爲南京城內一個小兵,看到這種戰備,可能也會感到南京城牢不可破。

但意外的是,太平軍只用了10天,就攻破了南京。

南京城的商人雇傭了一支民兵部隊,大概有1000來人,在夜色中,在南京城外的街區跟太平軍遭遇,這些民兵沒有兵器,只有扁擔等農具,雙方巷戰僵持。

民兵向城上清軍告急,希望扔下來一些鳥槍火藥,並增幾百援兵,但好說歹說陸建瀛就是不許,恐有詐,把祁宿藻氣的不輕。

不僅如此,還開炮還擊,太平軍有經驗都趴在地上,沒有傷亡,但練勇卻都成爲肉彈,損失慘重。

祁宿藻氣的吐血一升多,被擡了回去。

太平軍知道清軍害怕,故意運來五百尊羅漢,排列好,插上幾十面軍旗,點上燈燭,搖旗呐喊,城上清軍嚇得徹夜開炮,不敢休息。

到了早晨,太平軍佯攻,清軍一晚上沒休息,不得不繼續炮擊。

祁宿藻帶病登城,士兵突然報告說火藥都沒了,而城下太平軍呐喊聲震天,氣的他又吐血,不省人事,擡回去不久死去。祁宿藻的死還引起了,太平天國的一起間諜案,楊秀清錯殺三十四個自己人,後悔莫及,這個事之後寫文章再細說。

他一死,清軍士氣更加低落。

陸建瀛確實對作戰不在行,主要搞精神文明建設,命人在城門上用紙糊一個神像,放在炮後,希望破太平軍的妖術,被傳爲笑談。

即便如此,太平軍想正面攻破城牆,還是非常困難的,唯一的方法還是挖地道。

清方特務得到消息,吊回城內報告,他們讓人在地上埋一個缸,讓瞎子坐在裏面聽,企圖聽到太平軍挖地道的方向。

但連續兩天大雨,什麽都聽不到,城內也沒有做出其他應對措施,對于挖地道這一招的應對還是不夠專業。

太平軍爲了掩蓋地道施工,每日在各城門猛烈炮擊,城內清軍慌忙應付,陸建瀛承諾每斬一個太平軍,賞六品頂戴,賞銀50兩。

重賞之下,的確有小股勇士冒險下城偷襲,但收效甚微。

在城破前兩天,太平軍射箭入城告知,兩天後就會破城,城內人心惶惶。

到了1853年3月19號晚上,太平軍的炸藥、炮位、浮橋、雲梯和突擊隊都准備好,就等爆破成功。

在天沒亮時,大霧籠罩,轟然巨響,城牆被爆破了六七米寬,守城兵丁哄然逃命。

陸建瀛還在睡夢中,急忙乘坐4人小轎,希望躲進滿城。滿城是朱元璋修的皇城,相當于市中心,由滿人居住。

滿人將軍早看陸建瀛不順眼了,不准他進來,然後陸建瀛就被殺死了。

到底是誰殺的?

一說是太平軍一個小分隊殺的,另一說法是滿人將軍派人殺的。

雙方都有證據,陸建瀛的蹊跷之死,給後人留下了謎團。

當時流傳關于陸建瀛的說法非常多,比如:

陸建瀛的女婿和女兒被太平軍抓走了;城破後,楊秀清讓人尋找陸建瀛的下落,並要求士兵不准傷害;甚至還說他同情太平軍等,但這些都沒有可靠的來源。

在太平軍北伐的時候,有南京逃出的人報告說:陸建瀛其實沒死,我看到他在賊營,頭戴黃冠,身穿黃袍。

鹹豐看了說:如果屬實,那真的天理不容了。

在曾國藩攻破南京城後,還沒忘這事,派人尋找陸建瀛下落,陸的後人帶著當事人家丁,在專員的見證下,找到了他的遺骸,曾國藩還親自前去吊祭,護送遺骸回到原籍。

陸建瀛還是有些政績的,曾推動淮南鹽政改革,清除積弊,就是打仗不太在行。給下屬一個他無法勝任的任務,同時又責怪他沒幹好,這對他來說其實是不公平的。

我們的曆史容易神化一個人,同時也很容易诋毀一個人。其實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5 阅读:2745
评论列表
  • 2024-05-08 09:54

    其實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點贊]

  • 2024-05-08 19:10

    一幫蠢才

  • 2024-05-14 08:28

    能建功立業的人很多都是膽子大,然後運氣恰好也眷顧他那麽就成事了!同樣悲催的還有一個葉名琛,去印度考察紡織工業去了,遂卒

  • 2024-05-08 20:39

    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