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不能“大器晚成”,十有八九需要這些條件

舒山有鹿 2024-04-03 12:10:08

人生就三種模式,要麽大器早成,要麽大器晚成,要麽一生無成。

大器早成的人,基本30歲之前就成功了。像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基本都是天子驕子。沒有各種資源、天賦、背景的幫助,哪有可能大器早成?

大器晚成的人,基本到了中晚年才能成功。像這樣的人,數量上比前者多了一點。有了各種積累的人們,在成功這件事上,概率會比較大。

至于說一生無成,那就是芸芸衆生的常態了。既不能大器早成,也不能大器晚成,不就只能一輩子平平庸庸,毫無收獲了嗎?

身爲普通人的你我,基本都做不到大器早成,但我們可以嘗試大器晚成。當然了,所有的大器晚成,都是有條件的。

一個人,能不能大器晚成,大概率需要這些條件。

條件一:閱曆——對于行業、人心的經驗。

有名人提出過一個觀點:爲什麽無數富人都怕死?因爲富人知道,哪怕下一輩可以投胎,也很難混到這輩子的地位了。某些經驗,是很難積累的。

什麽是“經驗”?我們可以理解爲一個人的閱曆,以及他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閱曆和認知,比黃金還要寶貴。

有金銀珠寶,而沒有任何的閱曆、認知,那金銀珠寶就守不住。有閱曆、認知,而暫時沒有任何的金銀珠寶,那他奮鬥一段時間,基本就得償所願了。

閱曆這種東西,不是我說幾句,他說幾句,就能夠得到的,而需要一個“長時間積累”的過程。無數普通人,要到了四五十歲,才能活明白。

這個行業如何,有什麽潛規則,需要你有閱曆才能明白;這個江湖的人性如何,能不能利用人性賺錢,也需要你有閱曆才能玩得透。

多積累經驗,多接觸不同的事物,這是有所成就的基礎。

條件二:執行力——既能決策,也能高效施行。

網絡上有一個問題,爲什麽無數謀士,僅僅只能當謀士,而無法當老板?

謀士需要的,是出點子的高智商。而老板需要的,是決策和施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執行力”。

在官渡之戰,謀士田豐和許攸,給主公袁紹出主意,袁紹猶豫不決,還慢別人一拍,缺乏足夠的執行力,所以許攸跑路,袁紹大敗。

田豐和許攸,做到了他們身爲謀士的本分,但袁紹,沒有做到身爲主公的本分。以至于曹操笑話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大器晚成的人,基本都經過了長時間的基層磨練,有著“當機立斷”的性子。這種性子,就是底層打拼上來的“痞氣”。

白手起家的中年人,十個有九個, 都存在痞氣。痞氣跟執行力,是密不可分的。

條件三:人脈——做任何事的憑借。

西漢初年有一丞相,陳平,就是“陳平盜嫂”的男主人公。

按道理說,這家夥道德敗壞,沒啥原則,爲什麽他能繼蕭何、曹參之後,成爲大漢的丞相呢?兩點。首先,胸懷韬略;其次,很有人脈。

剛來到漢家陣營的時候,陳平就跟各位將軍往來,不僅有金錢利益上的往來,還有人情世故上的往來,所以各位將軍對陳平的印象,都很不錯。

漢高祖劉邦在世時,就問陳平:你到處積累錢財,是有什麽企圖嗎?

陳平回應:大王需要爭奪天下,需要本錢。臣要爲大王做事,也需要本錢。(潛台詞是,求人做事,都是需要錢財、利益打點的。)

雖然說,陳平此人沒啥道德,也沒啥底線,但他很聰明,也很會做人,所以贏得了無數人的信任。擁有了人脈的他,不就做起事來“如魚得水”了嗎?

條件四:資源——你擁有什麽,你就能走到哪一步。

資源這種東西,分爲兩類,一類是金錢、物質、人脈資源,另一類是個人的本事。

在商朝末年,有兩位老人家相遇了,姜子牙和姬昌。按道理說,這兩位老人家,也就只能傷春悲秋,等待死神降臨了,爲什麽他們還能一起做大事呢?

姜子牙擁有的,是個人的本事。而姬昌擁有的,是金錢、人口、土地、士卒等物質資源。雙方一拍即合,自然就相互成爲貴人了。

沒有錢,就需要有本事。沒有本事,就需要有錢。沒錢而有本事的人,找到有錢而沒本事的人,自然就相輔相成,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了。

爲什麽大器晚成強調的,是中晚年的成功?打拼多年,總需要有所積累,要麽積累本事,要麽積累錢財。兩者,終究要占一點。

當然了,最好既有才華,也有錢財,但這樣的人太少了。普通人,能二選一,就不錯了。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144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