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中大紅大紫的海馬斯系統,只是一種20年前的過時武器?

薩沙講史堂 2024-04-04 23:41:09

作者:薩沙

本文章爲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俄烏戰爭中大紅大紫的海馬斯系統,只是一種20年前的過時武器?

在俄烏戰爭大出風頭的海馬斯系統,其實是一種裝備超過20年的老式武器。

早在70年代,美國聯合歐洲盟國開始研究M270多管火箭炮系統。

研究M270的目的,是希望北約裝備一種射程爲30公裏的火箭炮,打擊蘇聯裝甲洪流的縱深目標。

M270在80年代開始大量裝備北約,距今已經差不多40年。

M270裝備美軍以後,軍方對它的火力、射程和精度都很滿意,卻不滿意它的機動性。

M270采用履帶式裝甲底盤,全車重達25噸。

當時的美軍無法空運M270,只能采用海上運輸,也就無法快速在全球部署。

對此,美國軍方比較不滿,希望推出輕量版M270。

2002年,改換了底盤的海馬斯系統正式裝備美軍。

所謂海馬斯系統,可以看作采用輪式底盤的M270。

它使用六輪載重卡車底盤,火箭發射箱裝彈量從12枚減少到6枚。

由此,海馬斯系統全重爲11噸,可以通過空運進行快速部署,機動性也有很大提高。

海馬斯系統的公路時速,高達每小時85公裏,比普通載重卡車還要快一些。

它一次加油可以行駛480公裏,主要是沿著公路網進行機動,必要時候也可以進行越野行駛。

上面說了,海馬斯系統只能使用6發彈箱,火力比M270少了一半,但仍然強大甚至恐怖。

海馬斯系統有多種火箭彈,常用的M30子母彈,最大射程爲92公裏,彈頭內有400多枚子母彈。這些子母彈爆炸後,相當于引爆了600多枚手榴彈,會出現大量破片和沖擊波,足以殺傷敵人大量人員,摧毀各種裝甲部隊和辎重。

M30A1型則改爲18萬個鎢合金鋼珠。火箭彈淩空爆炸以後,無數鋼珠亂飛,對敵人士兵和各種裝備造成毀滅性覆蓋打擊,還不會形成未爆彈,導致戰後排爆困難。

由于采用GPS和慣性制導的複合模式,這種子母彈在70公裏距離的偏差不超過5米。

換句話說,M30A1的命中率是百分之百,非常驚人。

M31型高爆彈則有著重達91公斤的彈頭,其中有23公斤炸藥,專門用于擊毀敵人堅固目標。

M48型高爆彈的彈頭重量提高到200多公斤,提高了毀傷能力。

M57型則提高了射程,火箭彈可以攻擊300公裏以外目標。

其實,俄羅斯才是火箭炮的傳統強國。早在二戰開始,蘇聯就裝備了包括喀秋莎在內的各種口徑火箭炮。

冷戰時期,蘇聯裝備了冰雹火箭炮在內的各種火箭武器。

但是,蘇聯也好,俄羅斯也罷,受到戰術思想的限制,導致火箭炮難以發揮100%的威力。

同解放軍差不多,俄軍裝備遠程火箭炮目的,僅僅是在不依賴陸軍航空兵的情況下,讓師旅一級作戰部隊具有超越傳統火炮的遠程打擊力。

所以,俄軍的火箭炮仍然是一種覆蓋性壓制火力,通常采用多輛齊射方式作戰。

然而,烏克蘭軍隊卻給俄軍好好上了一課。

俄烏戰爭開始後一二個月,虛弱的烏克蘭空軍大體失去了戰鬥力。

由此,烏克蘭軍隊就出現了很大的戰略短板,無法有效攻擊俄軍縱深目標。

傳統的大口徑火炮,精確射程不過二三十公裏。

而烏軍不可能將這些火炮部署到最前線。換而言之,對于俄軍一線陣地後超過20公裏的目標,烏軍就難以打擊了。

而現代化戰爭,絕非僅僅在一線陣地同敵人厮殺,必須摧毀敵人二三線陣地,阻擋敵人援軍推進,擊毀敵人前線補給線。不然,戰爭會演變爲殘酷的消耗戰,最終是綜合國力強大一方獲勝。

以往打擊縱深目標是烏克蘭空軍的責任,隨著烏軍的蘇27基本停飛,米格29所剩無幾,這種打擊力也就徹底喪失了。

這種情況下,烏克蘭軍方用得到20多套海馬斯進行彌補。

在外界看來,區區20多套海馬斯算得了什麽,根本無關大局。

事實證明,海馬斯給俄軍造成了重大的煩惱。

烏軍利用了海馬斯的高機動性和高精度,采用打了就跑的方式,進行火箭炮遊擊戰。

通常海馬斯會單車出動,借著夜色掩護盡量靠近前線,連續發射2到4枚火箭彈以後立即轉移。

想要對付機動火箭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它沒有開炮之前摧毀。

在烏克蘭防空火網下,俄羅斯空軍同樣不敢隨便行動。海馬斯打了就跑,前後不到一分鍾的作戰,也讓俄軍炮兵來不及做壓制。

關鍵在于,海馬斯的精度還很高。烏克蘭通常攻擊俄軍40公裏縱深陣地,幾發火箭彈即便有幾米偏差,也可以保證覆蓋一個戰術目標。

對付海馬斯第二個方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是在火箭彈落地最後階段進行攔截和幹擾。

火箭彈速度很快,尤其在最後15公裏只需要10到15秒的飛行時間。

這麽短的時間,俄軍無論是電子幹擾還是導彈攔截,難度都非常大。

更要命的是,即便成功進行GPS的幹擾,海馬斯火箭彈還有自動切換回慣性制導的能力。

而最後15公裏即便使用慣性制導,海馬斯的精度誤差也不過在4米左右,加上之前的誤差,仍然可以控制在10米內,仍然保持較高的精度。

說來說去,俄羅斯難以對付海馬斯的這種作戰模式,連續吃了不少虧。

海馬斯剛剛到烏克蘭的2022年6月,烏軍第72機械化旅就襲擊了東部伊久姆的俄軍指揮所和炮兵基地,摧毀了包括BM27“飓風”多管火箭車在內的不少武器。

同月,俄軍承認頓巴斯的幾個二線集結陣地遭到海馬斯襲擊,被火箭彈徹底摧毀。

在2002年夏季赫爾松州發動的反攻中,海馬斯大出風頭。

烏軍將海馬斯當作戰術空軍使用,主要攻擊俄軍縱深後方的彈藥庫、補給倉庫和交通樞紐。

俄軍大量前線彈藥庫被摧毀,被迫將彈藥倉庫向後方撤退了40公裏,這大大影響了俄軍作戰效率。

2022年7月4日,波帕斯納亞、梅利托波爾、喬爾諾巴依夫卡和斯尼茲內的俄軍彈藥庫被確認被海馬斯摧毀。其中梅利托波爾彈藥庫的爆炸,導致該基地造成400多人的傷亡。

同時,海馬斯摧毀了不少鐵路站點和重要橋梁,嚴重影響了俄軍補給線的暢通。

尤其是在2022年7月19日和22日,烏軍罕見的將多門海馬斯集中起來使用,發射火箭彈襲擊第聶伯河上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安東諾夫斯基鐵路橋和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可以通過運輸卡車)。

海馬斯的精度驚人,安東諾夫斯基大橋被多枚火箭彈擊中橋面,導致無法通行。俄軍被分割在第聶伯河兩岸,只能依靠輪渡運輸。

除此以外,海馬斯也襲擊其他俄軍重要目標,殺傷俄軍縱深有生力量。

2022年7月,俄軍在拉佐爾損失了一部48Ya6-K1低空搜索雷達。該雷達單價超過6000萬美元,是S-300和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俄軍最先進的低空搜索雷達。被摧毀時該雷達部署于戰線後方60公裏,理論上是在海馬斯射程的極限,仍然難逃摧毀。

2023年1月,俄軍頓巴斯陣地後方的一座軍營被擊中,當場炸死60多人,還有一百多人受傷。此次烏軍發射了6枚海馬斯火箭彈,俄軍自稱攔截了2枚,但仍然有4枚准確擊中目標。

很多人認爲,海馬斯系統非常昂貴,是一種性價比不高的武器。

一套海馬斯系統價格爲500多萬美元,制導火箭彈就有近10萬美元。事實證明,海馬斯摧毀的俄軍目標,遠遠超過火箭彈的價值。

其實,海馬斯的性能還不止如此。海馬斯具有發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的能力,導彈射程爲300公裏,可以覆蓋俄烏邊境的衆多城市。

一旦戰爭出現升級,海馬斯只要得到戰術導彈,就可以從容攻擊俄羅斯城市。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0 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