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境內唯一一支外國軍隊,趕了50年趕不走,至今仍駐紮在北京

榮軒談曆史 2024-04-30 07:48:39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堅持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原則,決不容忍任何外國軍隊在境內駐紮。

然而,在北京,卻存在著一個特例——美國的海軍陸戰隊,至今仍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內執行保衛任務。

這其中的曆史背景和原因,是許多人所不知道的。這支外國軍隊爲何能在中國駐紮50多年,背後有哪些故事?

從開始的接觸到深入的交往

中美兩國之間的接觸與交往,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獨特事件和外交舉措。在這個階段,中美兩國經曆了從陌生到熟悉,最終走向深入交往的過程。這一系列的發展不僅標志著兩大國之間關系的重大轉折,也爲後續的外交互動與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1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這次比賽意外成爲了中美關系改善的契機。中美兩國的乒乓球運動員在比賽期間的親切互動,被媒體廣泛報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被後世譽爲“乒乓外交”,成爲了中美兩國關系緩和的重要一步。

隨後,在這股乒乓外交的積極氛圍驅動下,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這是美國總統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中美關系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尼克松的訪華不僅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産生了廣泛的影響,更爲兩國之間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打開了大門。

尼克松訪華期間,中美兩國領導人就雙邊關系、世界和平以及兩國在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通過接觸與對話,兩國開始從過去的對抗和隔閡走向緩和與合作。

基于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初步交往,之後的幾年裏,中美之間的聯系日益增強。1973年,美國在北京設立了聯絡處,這不僅體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願望,同時也標志著雙方關系的實質性進展。

雖然當時尚未正式建交,但聯絡處的成立爲兩國提供了一個直接溝通與協調的平台,極大地促進了雙方的了解與信任。

在隨後的時間裏,中美兩國就廣泛的雙邊與全球性問題保持著溝通和交流,其中包括經濟、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這些交流不僅加深了雙方的相互理解,也爲進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1979年,隨著《中美建交公報》的簽署,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這一事件是中美交往曆史上的又一裏程碑,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自此,基于平等和互利的原則,中美兩國在經貿、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兩國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不僅爲兩國帶來了實質性的利益,也爲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見微知著的政治外交互動

1973年美國在北京設立聯絡處的時候,由于兩國尚未正式建交,聯絡處起到了大使館的作用,爲中美兩國之間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然而,隨著這個聯絡處的成立,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也被派駐在這裏,名義上是爲了保護聯絡處員工的安全。美國此舉遵循了美國法律規定,即美國在海外的駐外機構需要美軍負責安保工作。

在美軍駐紮期間,一系列的事件和行動,突顯了兩國之間外交互動中的微妙和敏感。1973年7月,聯絡處正式舉行了開館儀式。據報道,美國指示自己的海軍陸戰隊成員穿軍裝參加開館儀式。

此外,個別士兵不僅外出時穿著軍裝,還佩戴了參加過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獲得的勳章。這一行爲迅速引起中國方面的關注。

尤其在曆史背景下,朝鮮戰爭對于中方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對中國來說,已然成爲了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曆史事件。

1973年美軍陸戰隊的士兵還在自己的住地,建立了一個只對外國人開放的“酒吧”。相關報道指出,陸戰隊成員制作“門票”,向外國人銷售。酒吧經常聚集大量外籍人士,引起社會治安問題。這些行爲使得兩國之間的政治外交互動受到考驗。

中方對于美軍士兵的這些行爲采取了嚴正態度。周恩來對此事進行了嚴正交涉,強調了對外國士兵在北京市內非正常行爲的不容忍。

這是一種堅持原則的態度,展現了外交互動中的邊界和規範,也表明了中方維護國家尊嚴和法律權威的決心。

合作與矛盾的共存

中美兩國的關系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曆經了複雜的變化,從彼此的政治上的疏離到逐步建立起的相互信任與合作,再到在具體問題上存在的分歧與矛盾,這一過程充滿了挑戰和曲折。

即使在雙方外交關系取得實質進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矛盾和沖突。合作與矛盾的共存在中美兩國關系中表現得尤爲顯著。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這標志著兩國關系終于步入了正軌。對于雙方而言,這是一個曆史性的轉變,爲未來的交流與合作構建了框架。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兩國之間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分歧,其中包括美軍陸戰隊駐紮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問題。

美國根據法律規定,在海外駐外機構需要由美軍來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基于這個原則,盡管已經對外宣布了中美建交,美國仍舊執意要讓海軍陸戰隊繼續駐守在北京的大使館內。中方對此顯示出了克制和靈活性,通過外交協商,對這一獨特現象進行了處理。

在周恩來的指導下,中方對美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條件。

首先,美軍陸戰隊不能再使用其軍事名稱參與公共活動,必須以保衛人員的身份行事;其次,美國士兵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在不穿著軍裝的情況下處理一切事務。這些要求限制了美軍在華行爲,並且體現了中方對本國法律和主權的尊重。

同時,這種協商結果也顯示了雙方在追求各自國家利益時的靈活性。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爲了確保中美關系的持續發展,同意了中國提出的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因美軍陸戰隊駐紮問題而産生的潛在矛盾,使合作得以在一些分歧上繼續前進。

然而,即使雙方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和妥協,仍然不可避免地會在實際執行中出現一些摩擦。有報道指出,在1974年之後,美軍陸戰隊的士兵們再次試圖以陸戰隊的名義組織其它活動,並且要求開放社區資源。

中方對此嚴正交涉,並堅持按照先前的協議執行,要求美方履行承諾,堅守已經達成的協議內容。

明規則下的軍隊駐紮

軍隊駐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敏感而複雜的國際關系議題。在中美建交之初,美軍陸戰隊駐紮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內便是一個特例,這一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兩國關系中既定的共識與實質性的妥協成果。

隨著雙方關系的逐步正常化,對于美軍陸戰隊的存在和行爲界定了一系列明確的規則,這些規則爲雙方提供了交往的基本框架,也保證了局勢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經過中美兩國政府的協商,美軍陸戰隊駐紮在北京的行爲範圍和權限得到了明確界限。首先,作爲一項最基本的原則,兩國達成的共識明確規定美軍陸戰隊雖然可以繼續留在美國大使館內,但其活動必須嚴格限制在大使館的範圍內。

這一點充分考慮到了中國對于國家主權和安全的關切,避免了外軍在國內活動可能引發的敏感問題。

同時,美軍陸戰隊在北京大使館內所扮演的角色也被重新定義。根據雙方的協議,美軍陸戰隊不得再以軍事單位的身份公開活動,而是以大使館保安人員的身份執行職責。

這意味著,美軍陸戰隊成員在執行日常保安任務時,不僅在著裝上要區別于軍事形象,其行爲舉止也必須符合外交官或外交使館安全人員的標准。

此外,一個重要的約定是,美軍陸戰隊成員離開美國大使館時,必須脫去軍裝。這一規定進一步降低了美軍存在引發的敏感性,確保了其在中國境內的行爲不會被解讀爲軍事行動。這對于保持兩國在社會和國際輿論上的良好形象都至關重要。

美軍陸戰隊的武器使用也是協商的焦點之一。在明確的規定下,美軍陸戰隊成員僅可在大使館內部攜帶及使用武器,以執行其保安職責。這一限制性措施進一步保證了美軍行爲的約束性,規避了可能引發的沖突和誤解。

到今日的和平共處

自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經曆了風風雨雨,但始終保持著向前發展的態勢。雖然在早期的某些時刻,海軍陸戰隊駐華存在一些爭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雙方努力,今日的中美兩國已經實現了基于相互尊重和諒解的和平共處。

根據中美之間之前的協定,美軍陸戰隊士兵繼續留守于美國駐華大使館內。然而與曆史上的情況不同,如今的駐紮更加低調,並嚴格遵守中方的規定和協議。美軍士兵的職責被限定在從事內部保安工作方面,他們穿著的制服和日常行爲均符合外交人員的標准。

在執行外部任務時,士兵們未穿著軍服,更不攜帶武器,這些都是雙方協議的一部分,以保持和平共處和尊重中國的主權。

經過協商一致,美軍陸戰隊在大使館內的活動不再公然,並且得到了限制和規範。美方對于士兵們的管理也加強了約束力度。依據中方的要求,任何軍事性質的活動均不得在大使館外舉行,這一點得到了嚴格執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點逐漸成爲常態和慣例,也爲改善民間的情感和國際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到現在,海軍陸戰隊的存在已不再引起公衆的關注,這是因爲相關活動都十分低調且遵循著中方的法律和規定。

美國大使館外的中國武警官兵確保了大使館及其人員的安全。美國士兵在內部維系安全,而中國武警在外維持秩序,表現了兩國安全合作的具體層面。



參考資料

汪波. 一個在華駐紮26年的美軍步兵團[J]. 安徽史學,1997(1):95-9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