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萬人討論、1.1萬人投票的“通勤婚姻”:有無奈,但真香!

花影故事 2024-04-03 22:43:12

導讀:“周末夫妻”看似令人費解,畢竟沒有相處在一起的兩個人,難道感情不會生疏嗎?但細細想來,周末夫妻的生活模式,無論是生活所迫,還是自主選擇,都有其可以被接納的優勢。

最近一個詞“通勤婚姻”沖上了熱搜,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與討論,在知乎上該詞條閱讀量超兩千三百萬次,超過4萬人因這個話題討論得熱火朝天。

該話題甚至在新周刊的微博上,投票參與人數也超過了1.1萬次。

什麽是通勤婚姻?官方的解釋是,通勤婚姻是一種跨地婚姻關系,特指夫妻雙方爲了滿足各自的職業需要而選擇異地而居,在結束工作後再從工作地點返回家中的模式。

通俗點來說,所謂的“通勤婚姻”其實就是“周末夫妻”。

也就是說,周一到周五,兩夫妻各忙各的,到了周末才能在一起,如同正常夫妻一般生活。

看到這裏,我下意識的想:結婚了,不是應該住在一起,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嗎?

不是有人說:“夫妻感情,就像一個存錢罐。年輕的時候要多存一點愛和包容,年老的時候,才能兌換出關心和體貼嗎?”

這樣長久的不見面,不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他們靠什麽增進感情?靠什麽維持婚姻?

如此一想,我們需要先分析一下“通勤婚姻”的緣由。

一、這是一種無奈的表現。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離了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俗的社會中,可以沒有愛,但是不能沒有錢。

“貧窮夫妻百事衰。”雖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說,一起經曆過磨難的夫妻,在因爲死亡而分開的時候,會更痛苦更悲哀。但這句話在當下俨然也有它的另外一層意思。

貧窮的夫妻要經營婚姻,任何事情都會變得很艱難,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以後體現的更加明顯。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夫妻。

周內的時候迫于生存壓力,他們各自去自己的工作崗位,把自由和靈魂典當,換了銀錢幾兩。周末的時候,在用那幾兩銀兌換成“詩和遠方”,和家人一起享受。

我以前因爲工作在另一個縣城,迫于無奈只能和老公周末見面,也被迫成了“周末夫妻”。在我們同事中,也有很多和我一樣,過著“周末夫妻”生活。

我們這種兩地分居、工作一時調動不了,“通勤婚姻”是一種近乎于投降的無奈之舉。

不要覺得車費沒有多少,吃飯用不了多少錢?如果你給它們之和乘以2呢?再乘以30天呢?你現在還覺得是小錢嗎?更何況還有更爲金貴的“時間成本”。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事情在這個時代裏,仍常有發生。

有很多人,家底比較薄,爲了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一個小窩,不得不紮緊褲腰帶過日子,將每一分錢都算計著花用。車費、生活費等因素,都可能是兩人成爲“周末夫妻”的原因。

結了婚、生了子,我們才知道“遠方”很遠,車票很貴,我們的工資很低,錢包很癟。

錢是熨鬥,可以熨平生活的一切褶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不得不爲了這個“熨鬥”而克服一切障礙。

“周末夫妻”聽起來有些不合情,但是卻也合理。

我們沒有生活的社會沒有童話,所有的一切都有它的標價。所以,我們唯有小心翼翼、縫縫補補,才能應付我們早已千瘡百孔的生活。

二、這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

心理學書籍《親密關系》裏有句話,我非常認同:“你的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的,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

也就是說婚姻是一種形式,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生活的一架橋梁。

和上一種過“周末夫妻”原因不同,下面這一種人,他們是自願選擇“周末夫妻”這種生活模式。

這類夫妻要麽比較年輕,追求時尚、崇尚自由;要麽看透世事,不想被另一半束縛、想要走好自己的路。

這種結了婚,還過“單身”生活的例子,在我身邊也不少。

我同事的媳婦趙姐是高三的一名語文老師。

大家都知道高三課業多、老師授課時間長,加上趙姐擔任班主任,肩上的責任更大,擔子更重。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才到家,是趙姐的常態。

長期的睡眠不足,加上超負荷的工作重壓,讓她有些神經衰弱。結婚沒幾年,趙姐就開始大把大把的掉頭發,頭皮已經清晰可見。

尋醫問藥折騰了大半年,一點效果沒有,反而是趙姐的脾氣越來越大了,夫妻感情岌岌可危,工作中也頻繁出錯。

在校長找她談了幾次話以後,趙姐終于下定決心,和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丈夫當起了“周末夫妻”,她重新搬回了學校宿舍。

自那以後,她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好了,講課更加細心,對孩子也更有耐心了,脫頭發的現象也明顯得到了改善。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夫妻不一定要“黏黏糊糊”的。

以往的觀念告訴我們,婚姻雖然帶來了陪伴,但也意味著妥協,要爲了“和諧”放棄大部分的自己。

而“周末婚”卻告訴我們:結婚不用妥協,也不用放棄,你只負責快樂和被愛就好了。它只是改變了相處模式,對彼此的關心和愛才是愛情的真谛。

說到底,在婚姻中,不管是傳統的相處模式,還是采用這種新興産物,步入婚姻殿堂的兩個人都要達成共識、彼此尊重,這才是婚姻能延續下去的理由、這才是兩人能相扶到老的法寶。

三、婚姻就是一種合作關系。

許多人認爲周末夫妻是“介于婚姻與非婚姻的邊緣地帶”的另類現象,並把原因歸結于“家庭中夫妻之間經濟上相互依賴的削弱”。

其實夫妻婚後住不住在一起,歸根到底是人的觀念問題。

現在人們更加看重自由,更加在乎自我,不願從屬于對方。

所以,以前那種傳統的、朝夕相處的婚姻形式,被另一種更加注重自由、保障生活質量的內涵取代了。

李銀河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際關系的多元論告訴我們,人性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單一的,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是好的,每一個人和所有的人的生活方式都可以是好的。”

我們不必糾結于在婚姻中用那種方式和對方相處,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夫妻雙方如何相愛?

我和我朋友聊到“周末夫妻”這個話題時,我朋友一聽就激動到不行,直言:“這簡直太香了!如果真是這樣我以後就不會恐婚了!”

我很疑惑,“周末夫妻”和“恐婚”有什麽關系?

朋友繼續說:“這樣相處的話,我就不需要每天小心翼翼的去討好婆婆、害怕處理不好婆媳關系。另外‘距離産生美’你懂不懂?即使我犯錯了,我老公也想著一周沒有見我了,會很快翻篇……”

朋友開始大談特談“周末夫妻”的好處。

“最重要的是!”她聲音突然拔高,又把我拉回現實,“我可以好好做自己,像沒有結婚的時候一樣。想做飯就做,不想做也沒有人管我;想做家務就做,不想做就放著也沒關系。”

看著朋友越說越興奮,我忍不住插嘴道:“離得遠了,你遇到事情,他幫不到你怎麽辦?”

沒想到朋友撇撇嘴“你以爲離得近,他就會幫我嗎?我們現在也都是各自照顧各自。”

不得不說,我這位朋友真的是人間清醒。

婚姻本來就是一種合作關系。

走進婚姻的兩人都已成年,所以我們要先做好“我”,在做“我們”。

能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幸福的人,不管和誰在一起都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相反的,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人,一定沒有照顧他人的能力,也就不會是一個合格的婚姻合作人。

結語。

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中寫道: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不管是傳統的婚姻模式,還是周末夫妻的“通勤婚姻”模式,都只是一種婚姻的外在形式。

而更爲重要的是處于婚姻中的兩個人是不是心存愛意、是不是在乎對方?

古人有句話這樣說:“武無定式,文無定法”。

有人爲了生存、有人爲了生活,正在過、或者即將過上“周末夫妻”生活。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雙方能互相理解、真心相待。

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管選擇哪種方式,只要你覺得對你好、對對方有利、對婚姻有益,那你就是正確的。

魯迅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不管你現在堅持的在世人眼中多麽的“離經叛道”,只要你是處于本心,並且真的喜歡。那麽你就勇敢、大膽的走下去,不管路的盡頭是什麽,至少你這個時候是不後悔的,以後回想起來也不會因爲沒有堅持而抱憾。

願大家在婚姻的形式上,都能堅持初心,守好本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

End。

花影故事原創作品,專注情感心理領域,以走心的文字,書寫有態度、接地氣、有力量的觀點與故事。

本文話題討論:你支持和理解“周末夫妻”這種相處模式嗎?歡迎留言討論。

0 阅读:22

花影故事

簡介:以走心的文字,書寫有態度、接地氣、有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