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撤檔風波升級:同行輪番踩踏,自己人開始內鬥

光影新天地 2024-05-07 18:37:53

電影撤檔的不少,但像《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這樣每天上熱搜、持續引發熱議的還是頭一個。

5月7日,“越來越頻繁的電影撤檔傷害了誰”登上熱搜,這已經是《火鍋》官宣撤檔的第三天,輿論依然沒有平息。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電影撤檔始末。

這個五一檔本來八部電影同時上映,其中有《末路狂花錢》《九龍城寨之圍城》《維和防暴隊》《穿過月亮的旅行》和《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五部真人電影。

上映第一天,《火鍋》僅7.9%的排片就有點大事不妙,後面幾天排片依次5.4%、4.2%、3.7%,逐日下降,到5月5日中午官宣撤檔時,當日排片占比僅剩3.1%了。

打不過就要跑,不跑難道等死?這是很正常的邏輯吧!誰能想到,以往從《阿修羅》到今年春節檔的《紅毯先生》,有過撤檔“前科”的電影不少,但到了《火鍋》這裏,電影成了衆矢之的。網友或批評、或嘲諷就不說了,就連有影響力的業內也要跳出來踩一腳。

最先出招的是《穿過月亮的旅行》制片人,微博上暗戳戳嘲諷《火鍋》,表示自己的電影絕不撤檔、不哭訴不寫小作文,最後還表示電影會賠,賠了就認,但不慫。

看上去挺悲壯、挺豪爽,其實仔細琢磨,根本不是這麽回事啊!

首先,這其實不是同行拉踩,而是自家內鬥,實在有失體面。盡管兩部電影發行公司不同,但北京百納千成同爲兩部電影的主要出品方,這是典型的“大水沖了龍王廟”,《月亮》制片人說話沒深沒淺,同門相殘,何必呢?退一步說,大家都在一個圈子裏混,完全沒必要踩低別人、捧高自己。

其次,兩部電影肯定不在一個量級上。看過《月亮》會發現,電影就是簡單的愛情片,置景、美術都能省則省,導致電影沒有多少上世紀的年代感,顯然是一部低成本電影。目前片方分賬差不多1300萬,後面再漲漲,回本壓力不大,站著說話不腰疼,說啥風涼話?

再看《火鍋》,一直以來業內盛傳制片成本3000萬。同理,看過的觀衆都知道,電影就戲園和付主任家兩個場景,電影不到一個月拍完,你要說燒了3000萬,真的很難讓人相信,就幾個人圍著桌子對話,怎麽一天就花100多萬?

但電影撤檔似乎又證明了這一點,電影宣布撤檔肯定是擔心虧錢,不然沒人願意丟臉,導演丁晟不願意,片方也不願意,發行方同樣不願意,畢竟這是發行路上的一個敗筆。撤檔時票房5300多萬,片方分賬1700多萬了,如果制作成本沒3000萬那麽高,再堅持堅持,加上後續網播的版權收入,不至于虧錢吧!

只能說,《火鍋》要真是3000萬制作費,那大部分錢都是給到片酬了,幾位主演裏誰片酬能拿大頭?不用說也都懂。

而5月6日陸川的一條轉發,再次將撤檔風波推上風口浪尖。有網友挪用了《月亮》制片的文案,並艾特陸川,指的肯定是遲遲沒能過審上映,剛補拍了的《749局》,陸川轉發留下了“勞資就說一句,懂我!”這句話。這次轉發,無疑又踩了《火鍋》一腳。

接著到了5月7日,輿論升級到開始討論電影撤檔傷害了誰。

雖然我也不覺得《火鍋》是好電影,看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看表,頻密的對話和緩慢的劇情推進讓我很累,但還是想說幾句公道話。

首先,撤檔能傷害誰啊?肯定傷害不到觀衆,以及持續敲鍵盤冷嘲熱諷的網友。看過的就看過了,沒看的可以等上映再看,畢竟電影沒有說你買了票但我撤檔不給你看、也不退你錢吧?傷害你什麽了,是騙錢還是騙感情了?

其次,要真說傷害,最多也就是傷害了一下影院的排片經理,畢竟一部電影撤檔,打亂了排片計劃,原本給《火鍋》的排片要調整給其他影片,但這一點其實《火鍋》片方也考慮到了,強調已開出場次的影城可繼續放映,盡量少給人添麻煩。

隨著互聯網的強勢、網購成爲主要購票方式,其實觀衆在影院候場時間越來越短,發行方也越來越少發放物料,連電影陣地宣傳的成本,影院都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何談傷害呢?

難道傷害的是同檔期影片?肯定也沒有,上映的這幾天《火鍋》排片就很低,撤檔了給其他影片留出更多空間,放鞭炮歡送還差不多吧!

最後想說的是,撤檔到底怪誰。我們沒法怪任何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怪主演楊冪,能說她不扛票房嗎?沒有任何一份合約會約定票房一定要到多少。也不能怪導演,雖然《火鍋》確實不怎麽樣,但至少比同檔期的《末路狂花錢》《維和防暴隊》好那麽一點點,而且電影是集體創作,失敗了不是任何個體的責任。

只能說品質部夠硬、上映生不逢時,但同行拉踩、自己人嘲諷,再次把《無名》拉出來踩一捧一,實在大可不必,再怎麽不好,也是電影人們集體的心血,希望每部電影都能回本,有不讓人寒心的票房表現吧!

1 阅读:1069
评论列表
  • 2024-05-08 13:18

    廣電總局要管管這股邪風了

  • 2024-05-08 14:58

    如果撤檔能有機會收回成本,那就撤檔呗。撤檔不違法,不違背道德。

光影新天地

簡介:最新鮮的資訊、最獨到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