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讀俄羅斯文學的粗犷與精微?南大文學院院長對話十三中“小書蟲”——

揚眼 2024-05-01 14:05:49

4月30日晚,細雨蒙蒙,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行知一廳裏,由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董曉帶來的《俄羅斯文學的粗犷與精微》講座氣氛火熱。該校高一年級全體學生到場聆聽講座,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分校學子則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同步收看。

以同學們耳熟能詳的中國詩人蘇東坡與李清照爲例,董曉院長首先爲同學們引入了文學中對粗犷和精微的定義,即所謂“重笨大”的蘇東坡與 “輕巧小”的李清照,兩種作家風格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爲同學們後續理解俄羅斯文學中兩個截然不同風格做了很好的引入。

何爲俄羅斯文學的粗犷?董曉院長表示,俄羅斯作家基于民族對土地的強烈認同感,擅長在戰爭中呈現人物命運,他以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和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爲例,剖析了俄羅斯作家在宏大敘事和史詩性、戰爭場面的大手筆寫作。

但是,即使是這樣粗犷的民族,其文學作品中對自然描寫、心理刻畫、氛圍烘托以及細節描寫十分精微的一面也相當出彩。董曉院士對契诃夫《主教》,巴烏斯托夫斯基《細雨濛濛的早晨》和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複活》中的原著片段信手拈來,其獨到精辟的解讀拓寬了同學們對名著的認知視野。

其中,列夫·托爾斯泰在《複活》一書中對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肖像描寫,經由董曉院長的解讀,立即引起了全場學子的贊歎。“人物的出場非常重要,如何讓讀者對主人公印象深刻?托爾斯泰這段精微的肖像描寫堪稱經典。”董曉院長表示,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出場時被獄警押著走過長長的走廊,她的臉是蒼白的,但是這種白如果是像雪、像紙一樣的白,都不夠特別。托爾斯泰于是借用俄羅斯人家家都有的“地窖裏土豆發的芽”來形容,這種白中帶著灰綠,沒有生氣,是俄羅斯人民最熟悉不過的事物,讀者讀完立馬産生了共鳴,女主人公的形象瞬間立住了。

“我最近在讀契诃夫的小說,總覺得他的作品都帶著凜冽的諷刺意味,那麽,俄羅斯文學對現實生活有什麽意義?”“您覺得對于一部小說來說,情節和情感哪一個更重要?”……講座後,十三中學子紛紛上台與董曉院士互動交流,現場氣氛十分火熱。董曉院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中學子們在交流中表現出來的閱讀廣度和思考深度,都超出了他的預期,他希望同學們能夠擁有健康的讀書觀,不一定非要去讀大部頭書目,也可以在小部頭書目中去發現寶藏。

俄羅斯文學氣象萬千,面對這樣一個民族文學,怎樣更好去走近她?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第十三中學教師曹勇軍表示,董曉教授爲十三中學子們帶來了一堂高水准的俄羅斯文學鑒賞講座,既有對俄羅斯文學的整體判斷,又有對俄羅斯優秀作品的細致解讀,爲孩子們打開了又一扇世界級民族文學之窗。

據悉,十三中被譽爲南京人眼中“最會讀書的學校”,孩子們在特級教師曹勇軍的帶領下,堅持夜讀已有十余年。今年的讀書周以“面向未來讀書”爲主題,涉及書類廣泛,文理兼備,在五一節後,十三中還將舉行2024屆讀寫特長生作品研討會和第6期科幻雜志《朝聞道》研討會,學生們將像作家一樣登上舞台,享受因讀寫帶來的高光時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賀東婷

攝影 羅皞

校對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