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靜脈血栓找上你?做好5個預防,守護你的血液健康

快樂的小大夫 2024-03-11 11:08:27

在人體的深處,流淌著一條條神秘的“河流”——那就是我們的血管。它們負責輸送生命的源泉——血液,滋養著身體的每一個角落。然而,當這些“河流”中出現阻礙,如靜脈血栓,便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靜脈血栓指的是血液在靜脈系統中異常凝結,形成堅硬的血塊。最爲人熟知的是深靜脈血栓(DVT),它常常發生在腿部的深層靜脈中,卻可能在無聲中移動到肺部,演變成致命的肺栓塞(PE)。

血栓會帶來什麽?

1. 腫脹:受影響的腿部或手臂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腫脹。

2. 疼痛或壓痛:你可能會感到患處疼痛或在觸摸時感到壓痛,疼痛有時可能從小腿肚開始向上擴散。

3. 皮膚發紅或變色:患部皮膚可能會變成紅色或者暗紅色。

4. 局部溫度升高:受影響區域的皮膚可能會感覺比其他區域更熱。

5. 靜脈凸出:在某些情況下,患肢表面的靜脈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

並不是所有的靜脈血栓都會出現症狀。有時,尤其是血栓較小或位置較深時,可能完全沒有任何征兆。不過,即使無症狀,血栓仍然可能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肺栓塞,這是一種緊急醫療狀況,需要立即治療。

如果您懷疑自己或他人有靜脈血栓形成,應立刻就醫進行評估和治療。

爲何靜脈血栓找上你?

1. 血流速度緩慢: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或長時間工作,都可能導致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流速度減慢,從而增加血栓的風險。此外,因病長期臥床休息時,下肢不活動,細胞代謝障礙,可能使局部靜脈的凝血酶聚集,也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栓。

2. 血液高凝狀態:某些疾病或藥物使用,如嚴重創傷、大手術、長期口服避孕藥、妊娠、腎病綜合症等,會使體內處于高凝狀態,容易發生靜脈血栓。同時,高脂血症也會使血液粘稠,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3. 血管損傷:因病需進行表淺靜脈注射、置管術輸液或患靜脈炎等疾病時,都可能使靜脈壁受損。當靜脈壁損傷時,管壁結構薄弱,受到血液沖擊靜脈攣縮、管腔狹窄,影響血液循環,使血小板粘附,就可能使血管壁上有纖維蛋白沉積,從而形成靜脈血栓。

4.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過度肥胖以及不良飲食習慣,如大量飲酒、長期進食高油脂的食物,都會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5. 遺傳因素:有些患者由于基因突變,可能表現爲高凝狀態或血管損傷,從而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

除了上述原因,一些誘發因素也會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如腹部腫瘤手術、髋骨骨折修複和髋關節手術、膝關節置換手術等;年齡超過60歲;懷孕或産褥期;家庭中有血栓病例;曾經出現過深靜脈血栓等。

了解這些原因和誘發因素後,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保持活躍、健康飲食、控制疾病、定期檢查等,以降低靜脈血栓的風險。對于已經患有靜脈血栓的患者,應及時就醫,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避免並發症的發生。

靜脈血栓的危害

1. 靜脈血栓,特別是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視。這些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

2. 肺栓塞:DVT可能會脫落並隨血流進入肺部,形成肺栓塞。肺栓塞是一種緊急醫療狀況,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胸痛,甚至死亡。

3. 後綜合征:這是一種由DVT引起的長期並發症,稱爲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或後綜合征。症狀可能包括腿部腫脹、疼痛、皮膚變色和潰瘍。

4. 循環系統受損:長期的血栓可能導致受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受到永久性損害,影響血液返回心髒的能力。

5. 心髒負擔增加:尤其是在肺栓塞的情況下,心髒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通過受阻的肺血管,長期下去可能導致心髒疾病。

6. 複發性血栓:一旦發生過血栓,未來發生另一個血栓的風險增加。

7. 生活質量下降:症狀如腿部疼痛和腫脹可能限制活動能力,影響日常生活質量。

由于靜脈血栓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致命風險,因此在出現早期症狀時尋求及時的醫療幹預是至關重要的。

戰勝血栓,防患于未然!

1. 生活習慣調整

活動鍛煉:經常變換體位,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不動,每隔一段時間起身走動或做一些簡單的腿部運動,如踏步、提踵、旋轉腳踝等,尤其在長途旅行、辦公或觀看電視時更應注意。

飲水充足:保持足夠的液體攝入,有助于稀釋血液,防止血液過于黏稠。

健康飲食:堅持低鹽、低脂、高纖維的飲食,避免過度食用油膩、高糖和高膽固醇食物,維持健康的體重,以防因肥胖引起的靜脈壓力增高。

戒煙限酒:吸煙和飲酒都會影響血液流動性,應戒煙並限制酒精攝入。

2. 物理幹預

穿戴彈力襪:對于有風險的個體,可以穿著醫用彈力襪,這類襪子設計有梯度壓力,能促使血液回流至心髒,減少血栓形成的風險。

間歇性充氣加壓:對于手術後或長期臥床的患者,使用間歇性充氣加壓設備,通過周期性擠壓四肢來模擬肌肉泵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

3. 藥物預防

抗凝藥物:根據個體風險評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物,如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以降低血液凝固性。

抗血小板藥物:在特定情況下,如術後短期預防,可能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4. 特殊人群預防

對于特殊群體如手術前後患者、孕婦、長期臥床者、患有慢性疾病的個體等,除了上述常規預防措施,還需遵循醫生的專業指導,可能包括提前停止某些藥物、改善基礎疾病狀態、實施個性化預防方案等。

5. 其他措施

避免穿過緊衣物,特別是緊身褲襪或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在必要時,如長期住院或恢複期,定期進行血栓風險評估,並按照評估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預防靜脈血栓需要結合個體的具體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和醫療環境,制定個性化的預防計劃並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執行。

發現血栓,及時行動!

篩查靜脈血栓主要依賴于一系列臨床評估、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以下是篩查靜脈血栓的常用方法:

1. 臨床評估和病史詢問:詢問患者是否存在靜脈血栓形成的高風險因素,如近期手術、骨折、長期臥床、長途旅行、妊娠、口服避孕藥或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等。

症狀調查,包括下肢腫脹、疼痛、發紅、皮溫升高或降低、脈搏減弱或消失等。

2. 體格檢查:被動拉伸患肢的小腿肌肉,若引起小腿疼痛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標准化量表評估血栓風險。

觀察患肢的腫脹程度、膚色變化,檢查足背動脈搏動,以及是否存在觸痛、壓痕或其他局部異常表現。

3. 實驗室檢查:D-二聚體檢測:雖然不是特異性的,但在排除急性靜脈血栓時有一定價值,特別是在低風險人群中,若D-二聚體水平正常,可作爲排除血栓的依據之一。

血液凝血功能測試,包括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纖維蛋白原等,了解血液的凝血狀態。

4. 影像學檢查:下肢深靜脈超聲:是篩查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無創性檢查手段,能夠直觀地觀察血流情況和尋找血栓存在的證據。

CT靜脈造影(CTV):對于超聲難以覆蓋的區域如盆腔靜脈和上段深靜脈,CTV可以提供更爲詳細的信息,幫助確認或排除血栓。

磁共振靜脈造影(MRV):適用于不宜使用X射線或碘造影劑的患者,如腎功能不全或對比劑過敏者。

綜合運用上述各項檢查手段,臨床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診斷。對于疑似靜脈血栓的病例,快速准確的篩查和確診至關重要,以便盡早啓動抗凝治療,降低血栓並發症的風險。

如何治療靜脈血栓?

藥物治療

1. 抗凝治療:這是治療靜脈血栓的基本手段,旨在阻止血栓進一步擴大,防止血栓脫落引起肺栓塞。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維生素K拮抗劑(例如華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s),如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2. 溶栓治療:對于新近形成的血栓,尤其是當存在嚴重症狀或並發症時,可能需要溶栓治療。溶栓藥物如鏈激酶、尿激酶或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可通過靜脈給藥或通過介入方式直接在血栓部位應用,加速血栓溶解。

介入治療

1. 導管溶栓(CDT):通過介入手段將導管直接插入血栓處,灌注溶栓藥物,實現靶向治療,提高溶栓效率。

2. 機械血栓清除術:利用特殊設計的導管或器械,通過負壓抽吸、機械破碎等方式將血栓移除或破碎後排出體外。

3. 下腔靜脈濾器植入:在進行溶栓或取栓治療前,爲了預防致命的肺栓塞,有時需要在下腔靜脈內植入臨時或永久性濾器,捕獲可能脫落的血栓碎片。

手術治療

1. 靜脈切開取栓術:對于一些複雜或頑固的血栓,可采用手術直接切開靜脈取出血栓,但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此類手術已逐漸減少。

2. 微創取栓術:通過微創手段,如Fogarty導管取栓,或者是利用最新的機械血栓切除系統,如AngioJet或ClotTriever等裝置,進行血栓清除。

其他治療和管理措施

1. 物理治療:包括使用彈力襪,以改善靜脈回流,減輕腫脹。

2. 生活方式改變:鼓勵患者適當活動,避免長時間靜坐或臥床,改善飲食習慣,保持合適的體重,戒煙限酒。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並在治療後安排適當的康複計劃,包括長期的抗凝治療,以降低血栓再次形成的風險,並定期複查以監測療效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靜脈血栓雖然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但只要我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和控制相關疾病,定期進行檢查和篩查,就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靜脈血栓,守護我們的“生命河流”。

0 阅读:14

快樂的小大夫

簡介:傳播醫學知識,普及健康理念,分享醫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