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診療模式“挑戰”晚期腫瘤,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終獲無瘤狀態

半島都市報 2024-04-12 01:31:02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愛科 通訊員 謝小真

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增加,已成爲排名第二的惡性腫瘤。在初次確診的患者中,約有15%~25%的病例合並同時性肝轉移。手術切除是唯一有可能治愈此類疾病的手段。

日前,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腫瘤放射治療科、結直腸外科、肝膽外科等多學科共同爲一名晚期結腸癌並多發肝轉移患者,在術前新輔助轉化治療成功後,完成結腸癌肝轉移同期機器人切除術,使患者達到無瘤狀態。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市立醫院普外科機器人手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多發轉移“不可切除”?術前新輔助“絕處逢生”

66歲的王先生因腹痛伴消瘦,于2023年12月確診晚期結腸癌並多發肝轉移。經東院結直腸外科會診,考慮患者暫無明顯出血、穿孔及梗阻表現,肝內轉移竈較大,且滿布左右肝,爲不可切除病例。多學科(MDT)會診後決定,先行術前新輔助轉化治療,視治療情況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在東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周宓主任團隊的精心安排下,王先生接受了三個周期的化療聯合靶向術前新輔助治療。後經結腸鏡、腹部強化CT、腹部MR、腫瘤標志物檢查等評估發現,結腸原發竈及肝內轉移竈明顯縮小。

腫瘤放射治療科、結直腸外科、肝膽胰外科、醫學影像科等多學科立即啓動MDT會診,與會專家一致認爲患者轉化治療成功,結腸癌原發竈及肝轉移竈均達到可切除標准。爲實現同期切除,手術更適合在機器人援助下完成。

多學科聯手,一次手術切除多處腫瘤

患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立即入住結直腸外科。經過術前評估後完成圍術期准備,于2024年3月20日在全麻下接受了機器人援助下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肝葉部分切除及肝腫瘤局部切除術。手術分別由普外科中心主任兼結直腸外科付濤主任和肝膽胰外科史光軍主任擔任主刀,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劉超和薛英明博士、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鸾共同參與。

曆時4個多小時,手術順利結束,共切除含結腸腫瘤的右半結腸一段及腸系膜淋巴結20余枚、肝轉移瘤9個,術中出血僅100毫升。術後患者雖然經曆了肝功能轉氨酶升高期和低蛋白期等,但經過多學科協作組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術後第10天順利出院。術後病理提示:升結腸腫瘤浸潤至漿膜下,腸周淋巴結未轉移,兩側腸切緣無腫瘤累及;肝腫瘤9枚均爲結腸癌轉移,肝腫瘤切緣均未見腫瘤累及,達到R0切除。

正在手術中的史光軍主任

更精准、更微創,結腸癌肝轉移可“治愈”

結直腸癌肝轉移同期機器人切除的病例選擇有嚴格的標准,肝轉移竈不能太大,病竈要位于周邊或局限于半肝,肝切除量不能超過70%以上,要求肝門部淋巴結、腹腔或其他部位轉移竈均可切除,符合以上標准的患者才考慮一期同步切除。選擇機器人同期手術,還要考慮原發竈和轉移竈完全切除(R0)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以及術者的手術經驗等因素,強調多學科協作,共同制定最爲合理的綜合治療方案。

采用機器人切除,可以讓患者免除多次手術的痛苦,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複快、住院時間短、術後可較早接受輔助治療等優點。此外,相對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對于肥胖(尤其是男性)、低位或超低位直腸癌、多發肝轉移竈、困難部位肝轉移竈等的切除更具優勢,開腹中轉率低、神經保護好、多發及困難部位肝轉移竈切除成功率高。

傳統觀念認爲,結直腸癌一旦發生肝轉移,已經屬于晚期,生存時間不多,手術治療便不再有價值。此次結腸癌肝轉移手術的成功,得益于MDT診療模式的綜合診治、治療方案的精准設計,以及機器人微創技術、圍術期營養支持、髒器功能維持和快速康複理念的運用,未來可以爲更多晚期結腸癌患者帶來希望曙光。

2 阅读:878
评论列表
  • 2024-04-12 14:00

    早晚也得死,有什麽用

    用戶15xxx51 回覆:
    那你活著做什麽!造糞嗎?[好生氣]
    用戶48xxx70 回覆: 用戶15xxx51
    癌症晚期了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