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爆火,同時帶火的還有這一句哈薩克語!

雅言翻譯 2024-05-13 18:12:20

從《去有風的地方》到《我的阿勒泰》,從雲南大理到新疆阿勒泰,從遠離喧囂的鄉土人情到貼近自然的北疆風采,每一次的出圈都絕非偶然。而是作家對生活的敏銳感知與溫柔敘述,是編劇對時代情緒的精准捕捉與關照,是導演極致的審美追求與充滿人文關懷的鏡頭刻畫,是演員賦予角色有血有肉的鮮活靈魂,也是觀衆對慢生活、對自然、對遼闊天地的向往。

《我的阿勒泰》是個什麽故事?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改編自新疆著名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故事講述了懷揣寫作夢想的少女李文秀,在大城市中追求文學夢想碰壁後,被迫回到在牧區開小賣部的母親張鳳俠身邊,一家人相依爲命,在過程中漸漸發現了當地之美,並于少年巴太相戀,與當地牧民互幫互助、相互影響、彼此成長的溫暖故事。

本劇在開播四天後,于5月10號在愛奇藝會員收官,目前全網有效播放量突破一千萬,圍繞討論阿勒泰的熱搜不斷升溫。劇中一幀幀遼闊的曠野、蒼茫的雪山,還有草原牧民古老、純粹的生活秩序,都讓屏幕前的人們對北疆産生了濃烈的好奇與向往。

看完之後,不僅心靈得到了治愈,想去阿勒泰的心也達到了頂峰。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世界。”我想我心中所幻想的詩和遠方,應該就是阿勒泰那樣的吧。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夢,她是山野的風。”

“在這裏,泥士還不熟悉糧食,道路還不熟悉腳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

《我的阿勒泰》火了,劇中的這一句哈薩克語也火了:

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第五集中,當文秀明白自己對巴太的心意後,在兩人遠遠對望時有這樣一句旁白:在哈薩克文化裏,人與人之間産生友情或者愛情,是由于被看見,所以在哈薩克語中“我喜歡你”:“Mien sie ne jahse korem”,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見你”。

(注:小編並不懂哈薩克語,故哈薩克語部分摘自網絡科普)

在劇的最後一幕,巴太在文秀的眼中逐漸清晰,正好對應那一句“我清楚的看見你”,所以我固執且堅定的認爲,結局一定是happy ending!

《我的阿勒泰》中那些溫柔治愈的台詞:

01

無風無晴的日子裏,我花了整整半天時間,在重重雪堆中,奮力挖開一條通道,從家門口通向村口。然而挖了十多米,就沒有力氣了。于是在冬天最冷最漫長的日子裏,沒有一行腳印能通向我的家。

02

在大雪圍擁的安靜中,我一遍又一遍翻看這些年的文字。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爲此刻的自己。文字裏的那個我,還是十八九歲的光景,貧窮、虛榮、敏感又熱情,滋味無窮。

03

這深山的社會看似遠離現代的文明秩序,實則有著自己的心靈約束。那種人與人相互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本能的相互需求所進行的制約是有限的,卻也是足夠的。

04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爲了讓你服務別人的?你看看這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牛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麽待在草原上也很好的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05

去愛,去生活,去受傷。

06

再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呀。

07

他們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你可以不贊同他們,但不可以居高臨下地改變他們。

08

父親曾經對我說,不要跟著心裏的欲望跑,憨一點慢一點,尋著生命裏的指引,人就不必著急。在馬背上能看見整片草原,心也變得松弛而開闊。

素材來源|(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非商業用途,僅用作科普,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1 阅读:331

雅言翻譯

簡介:遍布全球的母語翻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