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氚只有幾公斤!可控核聚變就算實現又能支持燃燒多久呢?

德溫科學分享 2024-03-25 08:56:43

在探索未來能源的旅程中,人類一直夢想著一種無盡且清潔的能量源泉。一旦這種能量被駕馭,將爲人類文明帶來革命性的變革。這便是可控核聚變,模仿恒星能量生成過程的技術!一旦人類能夠實現這一壯舉,那麽地球上的能源問題將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但這背後,隱藏著一個關鍵的問題:元素氚如此稀缺,能否支撐這一偉大的夢想?

首先,讓我們揭開氚的神秘面紗。氚是氫的同位素之一,擁有一個質子和兩個中子。在核聚變反應中,氚與另一個氫的同位素——氘——結合,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一過程不僅産生了高能中子,還生成了氦原子核,即α粒子。

氚在核聚變反應中的重要性首先體現在其獨特的原子核結構上。氚的額外中子提供了必要的質量虧損,這是能量釋放的關鍵。根據質能方程(E=mc^2),質量虧損轉化爲能量,這是核聚變反應能夠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根本原因。此外,氚的存在降低了達到有效聚變反應所需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使得反應更易于控制和維持。

氚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其與氘的聚變反應具有較高的反應截面,這意味著在相同條件下,氚和氘的聚變反應比其他可能的核聚變反應更容易發生。這一特性使得氚成爲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的理想選擇。

氚的産生與宇宙射線的神奇舞蹈密切相關,當宇宙射線中的快中子,這些帶有巨大能量的粒子,撞擊大氣層中的氮-14原子核時,一個高能的轉換便發生了。氮-14原子核被擊中後,它裂變成碳-12和一個新的氚原子核。

這個過程,雖然在自然界中發生的頻率不高,卻是地球上氚的主要自然來源之一。

氚的半衰期大約爲12.43年,這意味著它不會在自然界中長期存在。因此,地球上的氚並不是由過去遺留下來的,而是在不斷的、動態的生成過程中補充的。這個過程,就像是自然界中的一個永不停歇的工廠,不斷地通過宇宙射線與大氣相互作用,制造出新的氚原子核。

可它的自然生成速度遠遠趕不上其衰變的速度。這樣的稀缺性,無疑會讓人擔憂,一旦核聚變成爲現實,氚是否會在短時間內被耗盡?

然而,科學家們早已爲這一問題找到了解決方案。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方式制造氚。通過人爲的方式借鑒宇宙射線的自然過程,最常見的氚生産方法是通過核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锂-6是關鍵的原料。當锂-6原子核捕獲一個中子時,它會裂變成一個氦-4原子和一個氚原子。這個反應不僅高效,而且可以在各種反應堆中進行,包括那些用于電力生成的商業反應堆。

在工業層面上,這個過程通常涉及將锂化合物作爲靶材,放置在反應堆的中子流中。這些锂化合物可以是氟化锂、碳酸锂或锂鎂合金等形式。

當中子與這些靶材發生反應時,就會産生氚。隨後,通過熱擴散或其他分離技術,可以將氚從其他物質中分離出來,並進一步提純至高純度,以滿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而锂,在地球上的儲量遠遠超過氚。據估計,全球已探明的锂資源儲量高達9800萬噸,而海洋中的锂總儲量更是高達2600億噸。盡管目前我們還無法有效提取海水中的锂,但這一巨大的儲量足以支撐人類數十萬年的核聚變需求。

除了核反應堆,重水壓水堆也是氚的一個生産場所。在這種類型的反應堆中,氘核捕獲中子時會産生氚。雖然這個過程的效率相對較低,但它提供了另一種可行的氚生産途徑。

氚的人工合成不僅對科學研究至關重要,例如在物理和化學領域中作爲示蹤劑,還在醫學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此外,氚也是熱核武器和潛在的核聚變能源的關鍵組成部分。隨著核聚變技術的發展,氚的生産和管理將變得更加重要。

所以,就算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熟之後,人類有幾十萬年無法更新能源方式,我們也不必擔心锂資源的枯竭。更何況,未來的人類可能已經掌握了基于氕的核聚變技術,而氕——這個宇宙中最豐富的氫同位素——將成爲我們新的能量源泉。這樣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感謝你看完我的文章,如果覺得知識有趣,還請:

1:爲我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

2:關注公衆號:[德溫知識君],只分享有趣的科學知識,讓我們一路同行!

3 阅读:98
评论列表
  • 2024-03-25 09:40

    把木星上的甲烷拿到地球上來燒,可以用500億年,愁什麽?

德溫科學分享

簡介:努力讓思維變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