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李連傑致信鄧小平,鄧公給他3句暖心批示,從此改變李的一生

南書房 2024-04-24 17:47:44

一代“功夫皇帝”李連傑,在銀幕上打遍天下無敵手,私下裏卻經常觀念兩極化,李連傑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我是一個沒有絕對觀念的平凡人,平凡得幾乎平淡無味,並且我還有嚴重的自閉症。”

很難想象,一位看起來風光無限國際巨星,竟然會擁有如此複雜的性格,到底是怎樣的人生經曆,形成了李連傑的這種性格呢?

一、性格成因、學習武術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人的性格大多形成于童年時期,且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李連傑當然也不例外。

李連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由于父親在他兩歲時去世,母親對他看管得非常緊,不允許他參加任何有風險的活動。

童年時的李連傑甚至不被允許騎自行車和學習遊泳,他因而失去了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機會,這是造成他自閉性格的重要原因。

父母的嚴格約束,對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聽話,也會使孩子失去獨自面對生活和風險的勇氣。

李連傑被母親一直保護到8歲,才開始邁入學校,老師們都非常喜歡這個聽話的學生,喜歡的程度可以離譜來形容。

李連傑天生唱歌跑調,可是學校的音樂考試又偏偏是要求每個學生單獨唱一首歌,音樂老師知道李連傑五音不全,于是就在點他名字時故意說:

“你今天嗓子疼是不是?那你可以不參加考試了,100分,坐下吧。”

在媒體的采訪中,李連傑常常稱自己童年時是個淘氣的孩子,但是他很少說這份淘氣是從學武術開始有的。

1971年夏天,學校放了暑假,母親不想讓李連傑無所事事玩鬧,就將李連傑送進了北京體育學院暑假學習班。

李連傑莫名其妙地被分配到了武術班,出于新鮮感的原因,他很喜歡學習武術,每天都積極去學武術班參加訓練。

學校開學以後,武術班通知李連傑每天放學過來繼續訓練,對李連傑這樣一個一年級學生來說,這是十分辛苦的。

由于訓練越來越苦,許多孩子都退出了武術班,李連傑卻硬生生堅持下來,成爲了武術班僅有的4位學員。

二、武術訓練、總理接見

李連傑曾在一次采訪中說:“新中國第一代中央領導人,除了毛主席外,其他中央領導人我都見過。”

李連傑能夠獲得這樣的殊榮,離不開他學習武術的經曆,在學習武術的第二年,李連傑就見到人民愛戴的周總理。

1972年夏天,第一次全國武術比賽在濟南舉行,這是特殊時期的一次非官方比賽,李連傑所在的武術班同樣受到了邀請。

李連傑第一次離開北京,母親既擔心又不舍,一直哭個不停,最後李連傑還是去了濟南參賽,並取得了冠軍。

經過這次比賽,李連傑所在的武術班被政府重視起來,武術班的學生每天只需上半天學,其余時間都進行武術訓練。

政府之所以會對武術班下達這樣的規定,是因爲當時中國正在籌備舉辦亞非拉美乒乓球錦標賽。

爲了能夠與外國友人進行文化交流,組織者計劃在比賽開幕式上表演戲曲和武術等中國傳統文化節目。

這是一次嚴肅又關鍵的表演,李連傑必須要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才能保證不能在表演中出錯。

訓練期間,李連傑所在的武術團隊共進行了12次大型彩排,每一次都有中央領導人過來檢閱評估,也就是彩排的過程中,李連傑見到了大部分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

比賽開幕的那天,武術團隊表演的節目極其出色,演出結束以後,周總理接見了李連傑等人,後來李連傑回憶說:

“周總理親自接見了我們,並稱贊了我們的表演,這對于9歲的我來說終身難忘,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令李連傑沒有想到的是,這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他一生中竟然能夠獲得兩次,只不過第二次是鄧小平帶給他的。

三、人生低谷、鄧公鼓勵

1982年,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少林寺》在香港公映,並取得了巨大的反響,李連傑一時名聲大噪,聲望如日中天。

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年,李連傑就從雲端掉了下來,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期,整整半年的時間,他都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關于使李連傑跌落雲端的導火索,他始終沒有對外透露,只是對外宣稱時機未到,似乎在等待曆史的解讀。

當時,李連傑心情極其低落,又苦于沒有可以傾訴的人,于是給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李連傑大膽地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展望,其中甚至不乏一些馬行空的想法,他沒有想到這封信竟然得到了鄧小平的回複。

大約在寄出信件的三個星期後,一位工作人員來到劇組找到了李連傑,並告知李連傑去中南海見一位領導。

到了中南海,一位中央領導講鄧小平的回信交給了李連傑,李連傑回家後打開回信,看到裏面寫著鄧小平的三句批示:

“想法不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好好學習;爭取將來做棟梁之材。”

鄧小平的暖心鼓勵,改變了李連傑的一生,李連傑不再封閉自己,開始嘗試與外人接觸,聽取別人的忠告和建議。

沒過多久,李連傑遇到了一位年長他9歲的記者,這位記者連續五天向他講述近代史和人類的起源。

通過了解曆史,李連傑的眼界開闊了許多,他發現自己不過是曆史洪流中的一掬細沙,很難改變曆史的進程。

經曆過這件事以後,李連傑變得佛系起來,到了30歲時,他甚至經常向媒體表示自己想要出家。

這種“人在紅塵,心在化外”的心態,其實同樣源于電影《少林寺》,李連傑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少林寺的主持就曾勸他出家,奈何那時的李連傑還沒有參透人生。

當然,李連傑沒有聽從少林寺主持的勸解,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否則我們就看不到李連傑後來主演的優秀電影了。

7 阅读: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