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出差那些事兒7——中國人上天入地那些事兒(68)

閑雲終南 2024-05-02 19:10:44

昨天我們說到,根據任務需要,航天服發展出了多種類型,助力航天員完成不同的任務。

1969年7月21日,地球上很多人都守候在電視機旁,在觀看一場人類曆史上最爲激動人心的電視直播——那就是阿波羅11號能否成功的順利登月,要知道這是人類第一次踏入其他星球的表面。

隨後伴隨著阿姆斯特朗那一段“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的語音傳來,全世界都沸騰了!

在欣喜之余,所有的工程人員也都爲他們的成就開心,因爲阿姆斯特朗的成功,以及奧爾德林他們順利的登月,這一切都表明了全新的航天服A7L通過了月球嚴苛環境的考驗,所以阿波羅11號正是依靠著這樣的技術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四小時。

而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位尤金.賽爾南,在1972年的時候也是身著A7L航天服,伴隨著阿波羅17號,成功的完成了他個人的月球首秀。

後來,他在回憶錄裏面提到了自己穿著A7L當天的感受。他說,他就像是在駕駛一艘屬于自己的小型太空船,圍繞著月球進行漫遊。

在這身航天服的幫助下,塞爾南打破了一個人類在月球上漫步的記錄,他在月球上共走了多長時間呢?共走了22個小時!這就成爲了迄今爲止在月球上停留時間最長的人。

2004年,我國決定將自行研制艙外航天服任務加入載人航天的計劃中,這是一個令人振奮卻又十分艱巨的任務。

艙外服涉及到幾十個學科專業,是衡量一個國家航天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艙外航天服務如此複雜?因爲我們知道航天員出艙以後要直接面對真空的這個輻射、微流星等等一些惡劣的環境。

所以,我們看到的我國在神舟七號使用的艙外航天服,它最外層有一層保護層,可以有效的防護航天員不受微流星和空間輻射的影響,而且它裏面還有一層屏蔽層,可以保證太陽每平米大約1300多瓦的這樣一個熱量不會進到航天服裏面。而在沒有太陽的陰影區域,航天服的熱量也不會散到外面來。

左是中國艙外航天服,右是中國艙內航天服

那麽艙外航天服的最裏層和艙內航天服也是不同的。因爲我們知道,在航天員進行艙外活動的時候,它身體産生的熱量要遠遠大于艙內,所以單靠通風只能帶走大約25%的熱量,那麽剩下的75%就要通過冷卻液帶走。

通過空氣流動和冷卻液帶走熱量,我們稱之爲通風液冷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艙外航天服的多層結構,它要比艙內航天服至少多兩層以上,整體的結構要複雜得多。

2008年9月26日深夜,神舟七號飛船在軌飛行了第九圈。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進入軌道艙,開展艙外航天服組裝和檢測工作。他們的艙外航天服表現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0 阅读:3

閑雲終南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