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女人們

人物圖書館 2024-05-06 15:45:33

1850年7月開始,廣西各州縣出現一樁怪事,幾百上千人的人成群結隊,拖家帶口,跋山涉水,向某個不知名的地點進發。

後來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廣西紫荊山下金田村。

一個月前,洪秀全下令全體會衆前來集合。

這些人是抱著極大的幻想而來,他們燒了自己的房子,背井離鄉,幻想去建立一個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的理想國。

2萬多人來到金田之後,洪秀全讓大家把各自攜帶的錢糧都交給聖庫,全體會衆的衣食由公款統一開支,人人平等。

再把男女分開,男的歸男營,女的歸女營。

一開始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合理的,因爲洪秀全號召會衆們攜家帶口參加起義,既然全家來到軍營,當然不可能男女一起混住,否則就叫搬家,不叫鬧革命。

起義初期非常坎坷,大部隊不僅要抵禦清軍的圍追堵截,還要分出兵力來保護老幼婦孺。

2年後的1853年,太平軍打到武昌,當洪秀全將這一政策荒謬地推向全社會時,問題就出來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旦將細胞拆散,社會就“死”了,成爲一個沒有活力的大軍營。

強迫百姓們母子分離,夫妻分離,這是很殘酷的,有的孩子才幾歲就要離開母親,再加上身處亂世,這一政策引起極大的恐慌。

有的家庭說緩一天再執行吧,結果當天夜裏全家焚燒,或全家自缢,還有的到附近河塘投水自盡。

具體男女營過什麽的生活?這裏大概說下:

先找個寬敞大宅,25人編成一館,只准略帶一點衣物。

不同的館也是不一樣的,看你會啥技術,有機匠館,瓦木館,還有造火藥的、油鹽醬醋、印刷、刺繡等,一共有40多種館。

老人、小孩和殘疾人也單獨編一個館,能夠被編入技術館是幸運的,因爲不用去打仗。

每天發固定的糧米,當然不會讓你吃太飽,一開始每人給一升米,後來給半升,一年後就給2兩到6兩不等,只能喝粥充饑。

這裏說下我的疑惑,清朝一升米的體積是1035立方厘米,每人一天給一升好像太多了,估計一家人一天都吃不完,不太符合常理。

有可能當時民間的升,大概相當于清廷規定的半升,甚至更少,那麽就有可能。

曾國藩發帖說,太平軍每天給米0.1升,可能又往少了說,古代的民間度量非常混亂,大概就這麽個區間吧。

吃完飯當然也不會讓你閑著,少數有技藝的、貌美的女性,被分配到錦繡館,做袍服、被子、王府的裝飾等,這算是美差。

其他女子就沒那麽好運了,一般被派去運糧、擔水、背煤、割稻、挖壕溝,挑磚、建造王府,巡更,甚至沖鋒打仗。

你看看這些勞動強度,一般青壯年男子都未必受得了。

1853年,南京建造天王府和東王府,每一名女子需要一次搬十塊磚,往返十多裏地,疲憊不堪,有很多人因此而尋死。

這些女子可能都是江南的閨中人,非常柔弱,幹這種體力活確實生不如死。但如果有人敢發牢騷,那就是“變妖”了,被人舉報的話是要被砍頭的。

女人們夏天要出城挖壕溝,出城撿柴,冬天讓她們擡死屍出城埋葬。

一開始南京設置掩埋館,後來發現忙不過來,再後來就讓婦女自己擡自己館中屍體。

平時每頓飯前背誦贊美詩,7天做一次禮拜,場面非常宏大,三次禮拜無故缺席,就要被斬首示衆。

分館的目的就是嚴別男女,就連夫妻父母都不能親近,哪怕兒子探望母親,丈夫探望妻子,也只能在門口相距幾米遠,聲音務必洪亮,讓大家都得聽到。

男人進女館,或女人進男館,一旦發現立即斬首。

實際上斬首還算是輕的,假如不檢點,老兵要被點天燈,如果夫妻犯事就一起斬。

時間一長就有人憋不住了,一個叫陳宗揚,一個叫盧賢拔,倆人都屬于核心管理層,由楊秀清親自審問。

楊秀清假扮天父,陳宗揚承認跟妻子有過上四五次,夫妻倆被判一並斬首。

但據說盧賢拔是楊秀清的親戚,結果免其死罪,甚至連帶枷遊街都免了,最後只是罰去刪改經書而已。

這種政策真的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嗎?並沒有,真實情況是反而更亂了。

當時軍中流行收養俊美男子做義子,負責日常侍候,目的當然你懂的。爲了杜絕這一現象,太平軍還針對此做出規定,如果十三歲以上,不正常關系被發現,一起斬首。十三歲以下,只斬年紀大的。

但這個政策也沒啥用,畢竟黑燈瞎火的,誰也不知道,這在當時是個公開的秘密。

這樣堅持了一年多,終于發現執行不下去了才取消男女分館,允許家庭的存在。

但女人們的日子好過起來了嗎?也沒有。

洪秀全等這些王是有選妃傳統的,曾在武昌就在廣場選十多歲有姿色的女子60人,送入各王府。

到1860年,洪秀全將這一權力下放給低級爵位,規定你地位越高,妻子就越多。

也就是說,在太平天國只要你地位夠高,直接“發媳婦”,具體怎麽發呢?太平天國有專門管婚娶的人,他有權利直接抽簽指婚。

這就很坑了,將一個人的婚姻大事,交給一個非親非故的人來決定,後果可想而知,從15-50歲的都歸他管,因此造成了很多畸形的配偶,有的老夫得少妻,有的童子得老婦。

從俘虜或難民中選擇有姿色的女子,強行結合,不問她們是否自願,有很多女子因此而自盡。

關鍵這一行爲違背《聖經》教義咋辦呢?

洪秀全解釋說:上帝造亞當夏娃時,固然一夫一妻,但後來又給我降旨,說妻子應該娶多個。

這是上天的旨意,大家不要嫉妒。

隨著後期王的增多,女眷也急劇膨脹。從剛開始的嚴防男女,到現在的多妻制,洪秀全又走到另一個極端。

洪秀全有88個妻子,清朝最多妃子的康熙也只有40多個。

到南京後,蒙得恩很賣力地爲他選美,每次過生日都送上美女6人,不止從南京選,還從江蘇等地選年輕女子送到南京。

蒙得恩原本是個挑貨郎擔走江湖的,其水平可想而知,後來竟然坐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每次諸王選美時,全城人心惶惶,被選中的人有的撞牆而死,有的躺地上任人宰割,有的被鞭打脅迫痛哭流涕。

從這裏我們也能夠看出,無論你什麽信仰、什麽觀念,在面對男女關系這方面,觀念可以改,信仰也可以只約束別人,這就是沒有籠子的後果。

說到這裏還僅是南京城內的情形,而在另一邊李秀成治理的蘇州也好不到哪去。

時人描述在蘇州,有的將領去女館內點名選妃的場景:

有美麗的女子,太平軍頭目就占爲己有;稍微有姿色的就驅趕到女館,以供挑選;女館點名,其實揀處女及年輕女孩,六七歲以上也有被拉走的。

有實在沒飯吃的民間婦女,也願嫁賊。

不是說1855年初就取消男女分館了嗎?怎麽還能去女館點要老婆?

其實女館雖然大面積取消了,但仍然存在,裏面住的人,有的是在外作戰將士的妻女,有的是沒有親屬的青年女子,也有一些落難女子。

在蘇州,由于太平軍將士們盡情搜刮民間錢財,錢包鼓的太快,再加上多妻制度,軍紀迅速松弛。

當地流傳著“大小貞人共一床,模模糊糊過時光”的民謠,這裏的貞人就是妻子的意思。

人權和財産是一體的,肚子餓了,人就不能談什麽知書達理人情倫理了。

下面再談談娼現象。

太平天國是禁止娼的,但在江南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時局動蕩他們就跑到船上做生意,這種船叫槍船。

顧名思義,槍船是有槍護衛的,裏面應有盡有,各種娛樂設施互爲一體,生意火爆。

這些船非常豪華,琉璃窗,錦繡帳,蕭管聲細細,珍馐美味,客戶群體主要就是太平天國的暴發戶們,他們在船上一擲千金,花鼓戲場,鑼鼓喧天。

而河上同樣也漂著難民船,他們逃難而來,上岸乞討,流離萬狀,哭泣也不敢出聲。

那時候買一個女子是很便宜的,有時候太平軍擄年輕女子賣給槍船,她們很多人原本是大家閨秀,長得端莊秀麗才能賣的掉,有民間記載說(不知幾個)女子一共也只賣了24個銀元,當時51歲的曾國藩就買了一個小妾。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落難女子們當然還有更悲慘的命運,就不再細說了。

太平軍擄掠民間女子是真事嗎?從一件事可以看得出來。

在蘇州,李秀成曾下令禁止掠奪民間婦女,規定凡是沒有龍鳳婚書的(此婚書必須由專門衙門頒發),一律送到女館,否則斬首。

于是,太平軍就展開夜間巡查制度,巡查隊半夜直接闖入臥室檢查,賊與婦莫不倉皇起身,拿著婚書對驗。

既然都驚動李秀成出這一招了,說明當時太平軍擄掠民女是一個較爲普遍的現象。

據記載,太平軍中廣西老兵紀律較好,後期加入的士兵紀律就很差了。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爲他們開脫,就像不能把責任推給臨時工一樣。

當然清軍紀律也不怎麽樣,二者半斤八兩吧,比較它倆誰更好沒啥意思,就像班級倒數一二名分數咬得再緊又有什麽意義呢?

總體來看,太平天國治下的女性生活,應該也不怎麽樣。

最後,我們不妨拿天王府裏的女人們當做一個時代縮影。

洪秀全命令後宮不准講及男人,宮裏的話不准傳出去,宮外的話不准傳進來,否則就要把娘娘們五馬分屍。

在洪秀全所寫的詩裏,還有把妃子點天燈的記錄,連親近的人都這樣做,就更不用說廣大平民老百姓家的女孩們了。

0 阅读: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