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阿裏和京東的第二戰場

電商報 2024-03-05 11:15:05

京東雲發起價格戰

價格戰的戰火終于燒到了雲計算領域。

近日,京東雲宣布開啓比價活動。自3月1日起,京東雲全系核心産品繼續參與全網比價,包含計算、存儲、網絡等産品,可滿足客戶上雲、用雲全鏈條服務需求。比價對象針對特定雲服務商。

具體來說,京東雲在活動中使出兩把“殺手锏”,一是經過全網比價,對標産品最低成交價,再優惠10%;二是如果用戶買貴,京東雲直發代金券,有效期長達一年;新折扣次日生效。

同時,京東雲喊出了一些響亮的口號:

“隨便降,比到底!”

“我們承諾:買貴就賠!”

“擊穿底價,再降10%!”

圖源:京東雲公衆號

至于所謂的比價對象“特定雲服務商”,無疑是指向阿裏雲、華爲雲、騰訊雲三大雲廠商。而且就在京東雲宣布降價的幾個小時前,阿裏雲才宣布啓動“史上最大力度降價”,超百款雲産品官方直降20%。京東雲的快速反應,顯得火藥味十足。

而且,同樣的“劇情”在去年也發生過一次。

2023年4月,阿裏雲在2023阿裏雲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啓動“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産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存儲産品價格最高降幅達50%。緊接著的5 月份,京東雲開啓了“中國雲市場的首次公開比價活動”,持續時間爲一個多月。

京東雲的比價活動,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另一場“喊話”事件。1月14日下午,京東家電家居采銷在直播中被用戶質疑部分産品比拼多多價格高,後發現可能是公司IP被拼多多屏蔽所致。隨即京東采銷人員在直播中直接喊話拼多多:“懇請停止屏蔽IP,懇請拼多多直接比價。”

再結合此前劉強東提出的“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以及後續一系列圍繞價格力展開的動作,可以斷定此次京東雲降價,也是在延續其商業領域的低價戰略。

雲計算,終究也逃不開價格戰。

阿裏無意,京東有心

雖然都降價,但阿裏雲和京東雲降價的出發點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對于阿裏雲而言,其降價並不是像電商領域促銷那樣的短期戰術,而是一種長期戰略。阿裏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曾表示:“不是要跟騰訊和華爲打價格戰,我們瞄准的是72%的增量市場,是那些還沒有過接觸雲的客戶。”

阿裏雲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

阿裏雲的降價是符合雲計算行業商業邏輯的。公共雲服務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張,邊際成本會逐漸下降。因此當雲服務商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和高效運維降低成本時,可以通過降價讓利給客戶,同時保持甚至提高利潤水平。

在能保持利潤的前提下,把市場蛋糕做大就成了首要任務。中國雲計算發展了十多年,但公共雲滲透率仍遠遠低于歐美成熟市場。數據顯示,美國以公共雲形式提供服務的算力占比高達60%,中國僅爲28%。因此阿裏雲希望通過大規模降價,加速雲計算在中國各行各業的普及和發展。

換句話說,本就是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阿裏雲,並不需要靠價格戰來打擊對手。

但對于京東雲來說,打價格戰的必要性就很強了。

首先相比同行,京東雲的起步晚了些。阿裏雲成立于2009年,騰訊雲成立于2010年,百度雲成立于2012年,就連美團也在2013年開始起步,但直到2016年京東雲才成立,甚至京東開始做雲計算的契機,是劉強東看中了網盤業務來錢快的特點,以及“阿裏有的京東也要有”這樣的執念。

起步晚了,要追趕數年時間落後的市場份額,就只能從價格上找補了。

其次,京東雲一直處于尴尬的地位,在京東集團內部充當配角。京東雲首發推出的基礎雲、數據雲兩個産品和電商雲、産業雲、智能雲、物流雲四個解決方案服務,都是爲京東原有的電商、物流業務量身定造的。

後來,京東雲又與京東數科整合,成爲京東科技上市的助推器。但由于京東科技遲遲未能上市,京東雲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而大規模的降價,則成了京東雲在行業中增強存在感最高效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降價確實是提升營收的有效手段。對于衆多中小企業來說,價格仍然是他們遲遲不使用雲服務的最大阻礙。每降一分價格,就有一部分企業願意投入雲計算的懷抱。

可以說,阿裏或許無意和其他廠商打價格戰,但京東多半有心挑起價格戰。

光靠降價還不夠

在雲計算這條賽道上,阿裏和京東的路徑確實有些相似。

作爲用戶和訂單數據量龐大的電商平台,阿裏和京東本身就有發展雲計算的需求。在多年的“實戰”環境中,其雲計算能力也在一次次地被檢驗,從而充分適應市場的要求。再加上亞馬遜雲計算的成功先例,阿裏和京東可以說是最適合發展雲計算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京東雲若想追上阿裏雲,光靠打價格戰是遠遠不夠的。

阿裏雲擁有豐富的産品線,涵蓋基礎雲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防護等多個層面,並且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京東雲可能在産品種類、功能完善程度以及覆蓋行業的廣度上相較于阿裏雲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阿裏雲依托阿裏巴巴集團的強大生態體系,擁有衆多合作夥伴和ISV,共同構建了一個較爲完善的生態鏈,並建立了相對成熟的支持服務體系。至少在客戶成功案例方面,京東雲還需要進一步追趕。

更重要的是,二者的研發投入存在差距。《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阿裏的科技研發投入爲538億元,占支出比爲18.2%;京東的科技研發投入爲168億,占比5.6%。要想在科技領域做出成績,必然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

圖源:《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

最新數據顯示,阿裏雲收入份額占中國雲計算市場的39%,而包括京東雲在內沒有單獨列出的“其他”雲計算廠商,加在一起也只占27%。

京東雲面前的路,依舊漫長而曲折。

作者 | 風清

0 阅读:66

電商報

簡介:電商行業信息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