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地圖|劉家坪?李家溝?從帕克公源的場站名稱說開去

帕克公源 2024-03-27 11:16:27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還是來到這裏生活的新移民,你可能每天都會開著自己心愛的電動汽車,穿梭在重慶這座“8D魔幻之都”,路過有著形形色色名字的地方。

帕克公源在重慶建立的超級充電站和目的地充電站,名稱也是各有特色,劉家坪超級充電站、塗山湖超級充電站、李家溝超級充電站、響水路、汀藍郡……星羅棋布,遍布重慶,爲電動車主在山城的低碳綠色出行提供著可靠而及時的陪伴與支撐。

有沒有那麽一刻,你在充電之余,會有一絲好奇在心中閃過:重慶爲什麽叫重慶?“坪”和“壩”到底有啥子區別?今天路過的劉家坪,是我的“本家”噻!這李家溝住著的人,是不是都姓李呀?

一城一故事,一地一風情。一個個地名,從不同側面反映著重慶的地域特色和豐富內涵。它們一頭映襯著重慶的自然人文,一頭接續著重慶的古今變遷。

今天,帕克小編特地邀請了一位重磅嘉賓——教授級高工,重慶市地理學會地理文化專委會主任,重慶市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張海鵬老師,一起來擺擺龍門陣,了解蘊含在地名背後那些有趣的、充滿了力量與希望的重慶人的“快意江湖”。

帕克小編:重慶這個名稱的由來和含義是什麽?張海鵬:公元1189年,也就是南宋淳熙十六年,宋光宗趙惇即帝位,升恭州爲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迄今已經800余年了。

關于重慶這個名稱的含義,有多種說法,比如最廣泛傳播的是,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诩“雙重喜慶”,因此將封地恭州升爲“重慶府”。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明顯有誤,因爲先封王後即帝位是慣例,何來“雙重喜慶”之說?況且這種說法最早明確有文字可考的,系出現在1959年出版的《重慶》一書中,以訛傳訛至今也不過六七十年時間。

還有人猜測,大概是重慶因地處順慶府(今南充)和紹慶府(今彭水)之間而得名。但其實順慶和紹慶的得名時間均晚于重慶,這個猜測顯然也是站不住腳的。

現在有一種說法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的認同:在古代,三世同堂稱爲“重慶”,古詩有雲:“祖父俱存者,今曰重慶”“青雲重慶少”“嗟哉重慶世罕有,偉矣君家德厚深”……

而宋光宗所在的皇家,恰好就是這樣的一個“重慶”之家。

南宋的建立者宋高宗禅位于養子趙昚(shèn),是爲宋孝宗。1162年,孝宗即位,而高宗禅位後,一面享受著優遊卒歲之樂,一面仍然控制著朝政,“隔代”挑選了趙惇爲皇太子。

而到1189年趙惇接受孝宗禅位即位時,其名義上的祖母,也就是宋高宗的皇後吳氏(也就是太皇太後),以及其父太上皇孝宗均健在,正是三世同堂,爲典型的“重慶”之家。宋光宗以此升其潛邸恭州爲重慶府,寓意吉祥。帕克小編:重慶的別名都有哪些?

張海鵬:告訴你一個秘密,把重慶地圖逆時針旋轉135度,就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山”字。

重慶地圖逆時針旋轉135°之後,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毛筆體“山”字。

這種巧合也恰恰說明了重慶的獨具特色的山地類型,據統計,山地占了重慶全市75%以上的面積。不誇張地說,在重慶的大部分地區,人們都是“擡頭見山”,因此重慶也被稱爲“山城”。

另外,重慶的別稱還有“江城”“橋城”“霧都”等。

近年來,在雙碳目標下,重慶一直在低碳轉型的道路上前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藍天的數量越來越多, “霧都”也已經成爲了過去時。

帕克小編:在重慶的地名當中,帶有“山”、“坡”、“坪”、“壩”等字的地名特別多,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麽樣的地貌特征?張海鵬: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南與盆周山地的過渡區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城地貌。首當其沖就是“山”字。重慶本身就是一座山城,所以有很多地名是和山字有關,有的是因爲外形得名,例如金佛山、九重山等;有的是因傳說或詩歌等文學作品得名,比如仙女山、神女峰、塗山、名山等,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或名人題詩給這些山賦予了神奇的魅力,毛主席的《水調歌頭·遊泳》中的著名詩句“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描寫的就是巫山神女峰;有的則是因物産得名,比如茶山、枇杷山等等。帕克小編:有句老話說,重慶人一出世,就注定要爬坡上坎,“坡”是指什麽樣的地貌?它和坪、壩之間又有什麽區別呢?

張海鵬:一般來說,傾斜的的地形就叫坡,重慶帶坡的地名有很多,比如九龍坡、松林坡、石板坡、王家坡等等。

帕克公源汀藍郡超級充電站,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

坡經常是坪和壩的過渡段,坪和壩的特點是都比較平緩,但它們之間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坪一般是在高處,比如鐵山坪、馬橋坪、劉家坪、黃桷坪等等,據統計重慶一共有20000多處以“坪”字命名的地點;而壩一般是在低處,與坪相比往往水利條件更好。像重慶的李子壩以前曾遍植李子樹,菜園壩以前則是種滿了蔬菜。據統計,重慶一共有12000多處地點以“壩”字命名。

帕克公源劉家坪超級充電站,位于劉家坪生態停車場內,該停車場采用BPR換乘交通+生態園區模式。

帕克小編:我還看到一個地名,大家老寫錯,黃泥塝的“塝”,這個字是什麽意思?

張海鵬:塝的意思是“田地邊上的小土坡”,這是明清時期“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帶到重慶來的一種地名,重慶最有名的就是“黃泥塝”。地貌特征被用在地名中的還有很多,比如“蓋”(四周陡崖、頂部平坦的大山)、“岩”、“梁”、“垭”(兩山之間的鞍部)、“坑”、“崗”等等。

帕克小編:還有很多地名是以姓氏命名的,這個有什麽淵源嗎?

張海鵬:這就要說到我剛剛提過的“湖廣填四川”這一對于重慶影響深遠的移民事件了。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時候,四川經過戰亂,人口急劇減少,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以湖廣行省(湖南和湖北)的人數最多,另外還有廣東、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多省的移民。他們拖家帶口來到川渝地區,插占無主荒地開展生産,政府則給他們造冊登記,安排戶籍,讓他們祖祖輩輩在這裏定居、生活下去。

當時,清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來鼓勵外省移民入川墾荒,如“鼓勵移民入川墾荒,凡入川者土地歸自己所有;拖家帶口入川的幫助上戶口,解決戶口問題;凡墾荒的土地五年後才征稅,新征人口,永不加賦”等等。

因爲這些地方的地名已經無處可考了,所以移民們往往會以自己的姓氏,加上地形地貌或者其他特點來給此地命名,例如李家溝、肖家灣、劉家坪等等。

這些移民來到這裏,紮根川渝,開荒種地,把他鄉變成了故鄉。至今大部分重慶人的祖先,都是來自湖廣填四川的移民。

“湖廣填四川”給重慶帶來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爲重慶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重慶人很多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也正是來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

帕克小編:與其他平原城市相比,重慶的交通有什麽樣的特點?

張海鵬:重慶起伏的山地地貌,蜿蜒曲折的道路,決定了重慶交通的連接問題,必須通過“立體交通”來轉化。首先,在重慶,橋梁不單單是解決跨江的問題,過溝過河都需要架橋,重慶也因其衆多的橋梁而被譽爲“橋都”,橋梁數量多,橋型種類齊全,其中朝天門長江大橋和菜園壩長江大橋是最具代表性的。

其次,重慶還擁有獨特的軌道交通系統,包括地鐵、單軌等多種方式——有在地下的,有在地表的,還有架在高架上的。

還有一個交通的特點就是因爲這種起伏的地貌,重慶的自行車特別少,因爲騎起來太費勁啦!

李子壩的軌道穿樓,這座大廈1-5層爲商用,6-8層爲軌道用,9-19層爲住宅。

帕克小編:哈哈沒錯,我認識的大部分重慶人,都不會騎自行車。所以除了公共交通以外,其實開電動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張海鵬:是的,重慶是一個超大型城市,城區人口有1000多萬,一到夏天“熱島效應” 就特別明顯。“熱島效應”是指一個地區的氣溫高于周圍地區的現象,主要表現爲城市氣溫比郊區氣溫高。這種現象是由于城市化過程中,人口密集、建築物和道路等高蓄熱體以及綠地減少等因素,導致城市地區升溫較快,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大量輻射熱,形成的高溫區域。電動汽車可以減少城市中心的熱量排放,是降低熱島效應的有效措施。

另外,與北方地區相比,重慶即便到了冬天也相對溫暖,對電動汽車很友好。

帕克小編: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重慶獨特的地貌,會對重慶的文化以及重慶人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等有著什麽樣的影響?

張海鵬:重慶人性格直爽,吃苦耐勞,堅韌樂觀,這和重慶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重慶是山城,平地特別少,種地、澆水都很困難,所以在古代,重慶的農業是很不發達的,種植小麥、水稻都很難存活。到了明清,馬鈴薯、玉米、紅薯這些耐旱、管飽的植物傳入中國之後,重慶人才開始慢慢地能通過種植來填飽肚子。

在此之前,重慶人更多的是靠“漁獵”謀生,這種靠天吃飯、與野獸搏鬥的日子,塑造了重慶人的性格——必須要堅韌,必須要頑強,必須要不屈,不然就沒法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下來。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對重慶實施無差別轟炸,重慶人發出了“愈炸愈強”的不屈口號,也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與敬佩。

一直以來,重慶人善于爬坡上坎,喜歡團結互助,堅韌自強、勇敢開拓,他們深受巴渝文化的影響,表現出對山水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時也展現出堅定的信念和浩然的正氣。

古往今來,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雙手架起各種交通設施,翻山越嶺,爬坡越坎,搭橋過河,平山造樓;用自己的真心融合起五湖四海的人間煙火,熱辣滾燙。也正是他們在交通領域的不斷突破,彰顯著這座城市永遠向上、向前的生命活力。

在城市低碳轉型的過程中,帕克公源將始終與您在一起,爲生活減負,保障愉悅、自由出行,爲新時代下的動態生活持續注入能量。

點擊帕克公源,馬上充電,離向往的生活更近一點!

——————————————PARKPARK帕克公源

快補能   慢生活

Easy Charge  Easy Life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