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矛,孟珙是盾!同爲南宋王朝名將,爲何孟珙沒人知道?

博濤聊曆史 2023-02-14 18:33:32

整個南宋王朝,如果將嶽飛比作一柄無堅不摧的矛,那麽孟珙絕對是一面無懈可擊的盾。

然而,提到嶽飛,世人可以說是耳熟能詳;提到孟珙,卻鮮有人知。

但就是這麽一個中國人自己都很少知道的人物,卻被前蘇聯軍事學家——沃爾科戈諾夫稱贊爲“13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機動防禦大師”。

“機動防禦”一詞,最早出現在1929年前蘇聯紅軍野戰條令中。其本意是以空間換取時間,在運動中重創敵人,在防守時保存好自己的力量。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孟珙是如何在早于前蘇聯700多年前,就將機動防禦這套軍事理論玩得爐火純青的。

孟珙出生于南宋中期的公元1195年,此時距離嶽飛去世被殺已經53來年。

但是如果細究起來,孟珙和嶽飛還是有淵源的。因爲孟珙的曾祖父孟安、曾祖父孟林,都曾是嶽飛的部下。照這樣算下來,說孟珙出身于嶽家軍也一點都不爲過。

孟珙的父親孟宗政,因爲在公元1206年針對金國的開禧北伐中作戰英勇,被南宋朝廷派去鎮守襄陽。所以,孟珙從從小就在南宋抗金的前線長大。

同時,在公元1206年,曆史上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北方的蒙古高原,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汗國。蒙古汗國成立之後,由于和金國是世仇,鐵木真就帶著蒙古軍逮著金國死揍。一直將金國的皇帝從北京趕到了河南開封。

金國人雖然打不過蒙古人,但是他們卻覺得自己打得過南宋。金國的君臣一致認爲,蒙古人占領他們多少土地,他們就要占領南宋多少土地。這就是金國曆史上著名的“取償于宋”的策略。

1、料敵于先,半渡而擊,繞道突襲

公元1217年,金人大舉入侵,襄陽首當其沖被圍。這時,23歲的孟珙料敵于先,認定金軍會從襄陽城外的羅家河渡河攻打樊城。

于是孟珙建議父親孟宗政提前到達羅家河布陣,待到金軍渡河渡到一半時發起攻擊。孟宗政采納了孟珙的建議,果然在羅家河全殲渡河金軍。

由此可見,孟珙在23歲的年紀就已經在戰場上練就了料敵于先的明銳嗅覺,更是深谙半渡而擊的兵法精髓。

兩年之後,金人再起大軍圍困襄陽轄區的棗陽城,孟珙父子二人親臨棗陽據城堅守。史載:孟珙登上城樓,引弓注射,立斃數人,將士無不驚服。

爲了徹底徹底擊敗金軍,孟宗政在棗陽城頭據城堅守。孟珙則是趁金軍不備,帶領忠順軍繞道金軍後方,一連偷襲金軍十八座營寨,斬首金軍數千人,解了棗陽之圍。

公元1223年,孟宗政去世。孟珙接管了父親的忠順軍。此後數年,孟珙的身影一直活躍在襄陽以及周邊的棗陽,光化、唐州、鄧州等地。哪裏軍情告急,孟珙就去哪裏隨軍作戰。

2.聯蒙滅金

一轉眼,十年過去,金人“取償于宋”的戰爭打了10年,卻始終沒能從孟珙手中打下一寸土地。但十年之後,宋金之間的實力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時間裏,由于蒙古人對金國的窮追猛打,金國的主力部隊已經被蒙古人消滅殆盡。

但即便如此,金國的君臣還不死心。依然做著“取償于宋”的美夢。

公元1232年,金軍主力在三峰山一戰中被蒙古軍擊潰,金國恒山公武仙竄逃到南陽收攏潰兵,數月之間聚衆十萬人。而金國朝廷卻因蒙古大軍的不斷追擊,已遷都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而蔡州,距離襄陽已經不足百裏。

就在此時,身在南陽的武仙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戰略設想,計劃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爲金國的落腳之地。更寄希望于從襄陽打開入蜀通道。

公元1233年六月,武仙派手下大將武天錫從鄧州出兵攻打襄陽。

沒想到孟珙對此早有准備。孟珙在鄧州以逸待勞大敗武天錫,斬首5000級。隨後孟珙乘勝追擊,攻破武仙的藏身之處馬镫山,打得武仙狼狽逃竄至陝西商洛,孟珙由此迫降武仙殘部七萬多人。而武仙本人則是在商洛被蒙古人所殺。

馬镫山一戰,孟珙全殲武仙大軍,算是徹底斷了金哀宗亡命四川的美夢。與此同時,蒙古人的使者也到達臨安,要求和南宋一起合力滅金。

在宋理宗的首肯下,公元1234年正月,孟珙率宋軍支援蒙古軍在蔡州攻滅金國。當時蒙將塔察爾攻城北,孟珙所部宋軍攻城南。在孟珙和塔察爾的南北夾擊下,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而死。金國到此算是徹底滅亡了。

3、機動防禦,構築防線

金國滅亡之後,南宋最大的對手就變成了蒙古。爲了搶奪先機,公元1234年六月,南宋打算進軍中原,收複開封、洛陽、潼關等地,將防禦蒙古人的戰線推進到黃河一線。但北伐大軍僅僅出兵兩個多月,就被蒙古軍擊潰。由此拉開了宋蒙之間長達45年的戰爭。

南宋與蒙古戰爭開始之後,孟珙率軍屯駐襄陽。公元1236年,蒙軍攻打黃州(今湖北黃岡),黃州告急,孟珙率軍前去救援,在擊退圍攻黃州的蒙古軍後,孟珙就任黃州知州。

看到孟珙離開襄陽去了黃州,蒙古軍轉而攻打襄陽。由于孟珙不在,襄陽落入蒙古人手中。

襄陽失守之後,蒙古軍繼而圍困江陵(湖北荊州)。江陵背靠長江,如果蒙古人攻下江陵,沿長江而上就可以和四川的蒙軍圍困重慶。沿長江而下,則可以和攻打淮西的蒙軍合圍武昌。

形勢危急之下,孟珙再次奉诏救援江陵。來到江陵的孟珙,看到蒙軍在江陵周邊的枝江、監利一帶編造木筏,就知道蒙古軍准備渡江攻取江陵。這時的孟珙在白天命將士變換旌旗,改變衣服的顔色,頻繁出現在蒙古人的視線裏,給蒙古人造成宋軍源源不斷支援江陵的假象;在晚上,孟珙又令士兵沿江舉火,順著長江綿延數十裏,以此迷惑蒙軍,讓蒙古人覺得宋軍勢大。

就在蒙軍不敢輕敵冒進之時,孟珙趁夜率軍水陸並進,連破蒙軍二十四坐營寨,火燒船筏二千余艘。

蒙古軍自此退軍北返。

解了江陵之圍,公元1237年三月,孟珙升任湖北安撫副使、江陵知府。就在這時,蒙古軍攻至漢陽境內,孟珙又去救援漢陽。看到孟珙前來救援,蒙古軍又攻黃州。孟珙而後又率部進駐黃州城中。

有著孟珙在城裏守著,蒙古軍攻城不下,再次退兵。

自從公元1236年襄陽失守之後,孟珙就像一個救火隊長一樣,蒙古人圍攻哪裏,他就要去救援哪裏。在疲于奔命之中,孟珙終于發現,他之所以這麽被動,完全在于襄陽不在自己手裏。只要把襄陽這個缺口堵上,整條荊襄防線將再次完整。自己就不用四處疲于奔命。

于是,孟珙又將接受一項新的任務——去收複襄陽。

公元1238來年冬,孟珙從黃州(湖北黃岡)一路高奏凱歌,連戰連捷,先後收複郢州、信陽,光化、隨州,棗陽。公元1239年春,孟珙收複樊城,與襄陽隔漢水相望。一個月之後,被切斷北歸之路的蒙軍襄陽守將打開城門,迎接孟珙入城。

襄陽由此複歸南宋所有,進擊荊襄的蒙軍盡被逐回河南之地。

4、連接荊襄川蜀,構建南宋王朝三分之二的戰略防線

收複了襄陽,整個荊襄戰區暫時可以喘口氣了。但是在南宋帝國的西南,蒙軍這些年在大漢奸汪世顯的帶領下,入川蜀如入無人之境。經過數年的蠶食鯨吞,蒙軍兵鋒已經漸漸逼近三峽。

看到四川蒙軍的威脅如此之大,春天收複襄陽的孟珙,又在冬季以其弟孟瑛領軍五千駐松滋,以孟璋率軍兩千駐澧(li)州(湖南常德),而後親率荊襄之軍出峽州(湖北宜昌),歸州(宜昌秭歸),助其兄孟璟在巴東大破蒙軍塔海,汪世顯所部,繼而再沿江西進,在川東地區展開對蒙軍的全面反擊。

作爲帝國的統帥,孟珙這一次又不辱使命,帶領兄弟三人,在萬裏長江之上給予不識水性的蒙軍以迎頭痛擊。

這次戰爭,在曆史上被稱爲“大垭寨之戰”!

遭遇孟氏兄弟地痛擊,汪世顯、塔海等人不得不退往川西地區。隨後,孟珙陸續收複川東各地。由此,現任京湖安撫制置使得孟珙,又被宋理宗被委任爲四川宣撫使。四川、京湖兩大戰區的防務重擔,壓在了孟珙的肩頭。

由于孟珙對四川東部和荊襄地區的防線構築得滴水不漏,蒙軍意識到要在短期內攻陷四川和湖廣地區不太容易。而且南方江河湖泊太多,要想徹底征服南宋,還需要一支水師。認識到問題所在之後,蒙古大汗窩闊台一邊命人在黃河南岸招納流民,屯墾荒地;一邊命人在大江大湖,打造戰船。

然而,這些小動作一點都逃不過孟珙的眼睛。孟珙知道,蒙軍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動作,雖然暫時對南宋沒有什麽威脅。但如果放任下去,在不久的將來,給南宋帶來的將是滅頂之災。

所以,孟珙在經過充足准備之後,終于出手了。

于是,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孟珙派人潛伏到鄧州,將蒙軍造船器械和材料一把火燒了個幹幹淨淨。而後又命人潛伏到蔡州,將蒙古軍囤積在這裏的糧草又燒了個精光。

做完了這一切,行走在川東和荊襄幾十年的孟珙,已經是身心俱疲。而接下來,那些戰後重建和恢複經濟的事情,更讓孟珙每天是焦頭爛額。肩挑著川蜀和荊襄兩大戰區的孟珙,實在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是太重了。

無奈之下,孟珙只能將自己的情況反饋給宋理宗,希望上級領導要體諒下屬,能找個人來幫他分擔一下眼下的工作。

宋理宗千挑萬選,終于找到一個叫余階的人去總領四川軍政,從而將孟珙身上的擔子卸下一部分。

余階從臨安去往四川的路上,途經京湖地區,特地去拜會了一下孟珙。

孟珙作爲一個資深的抗蒙老前輩,深知四川抗蒙重任的不易。在交接完四川當下的工作之後,又給了余玠諸多建議。

當余玠准備動身由京湖入川時,孟珙讓兒子孟之帶領著六千兵馬和十萬石軍糧爲余階入蜀鋪路。

5、江陵城外的天才防禦構想

公元1244年,余玠入蜀之後,整個川蜀開始向欣欣向榮局面發展。聽到這個消息,孟珙懸著的那顆心終于落地了。但此時孟珙的生命卻快要走到盡頭。

而在這世上,唯一讓孟珙放不下的,就是荊襄戰區的防務。孟珙感覺自己時日已經不多,于是就給朝廷寫了一份戰略規劃書。

在戰略規劃書中,孟珙大力陳訴江陵(荊州),襄陽在抗蒙前線的戰略地位。並預言,在今後的數十年裏,江陵和襄陽地區將會成爲蒙古重兵攻打的地方。更直言這荊襄地區的歸屬,將決定著天下的安危,希望朝廷能屯重兵于此。

但是,朝廷給他的批複卻是現在國家的抗蒙形勢嚴峻,從四川到江淮的幾千裏防線上,哪兒哪兒都需要人,哪兒哪兒人都不夠。希望孟珙能規避兵力不足的劣勢,盡量以地理上的優勢構建防線。並且讓孟珙暫知江陵府(荊州),將治所移往江陵。

得到朝廷回複,已經日漸蒼老的孟珙,走上前往江陵的道路。

對于江陵,孟珙是熟的不能再熟,自己小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來串門,這裏承載著他兒時的記憶。

但是,此時的江陵,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江陵!

以前的江陵城,環水依江,有著天然的水上屏障。而這麽多年過去了,江陵城連連遭遇戰爭,也沒人好好管過,以至于水源枯竭,那些天然的地利之優已經不複存在。

然而,接下來的孟珙,又在江陵城外造就一個千古未有的城池防禦體系。

來到江陵的孟珙,先是在江陵城方圓百裏勘測了一月有余。而後,孟珙撸起了袖子,甩開了膀子,發動著千余人在江陵城外的平原上挖起了蚯蚓一樣綿延百裏的“戰壕”,用以在平原之上阻擋蒙古騎兵的沖擊。待各“戰壕”之間連接貫通後,孟珙命人將活水引入其中。從此,江陵城方圓百裏,水網交錯,波光粼粼。

待這套規模宏大的城池防禦系統建成之後,整個江陵城被綿延百裏的水網交錯保護著。蒙古騎兵就算此刻到來,那千裏奔襲的戰馬也發揮不了一點優勢。如此天才的城池防禦構想,也只有孟珙這樣的軍事天才才想得出來。

做完了這一切,身在江陵府的孟珙,身體已經是一天不如一天。

公元1246年的重陽之夜,病床上的孟珙突然睜開雙眼,用盡了最後的力氣,喊出了他留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能申矣!”

話音未落,孟珙便已閉上了雙眼,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當夜,月色晦暗的江陵城上空,一顆碩大的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照亮了整個江陵的上空之後,墜落于江陵城外的長江之中。而後江陵百裏,狂風大作。樹木爲之折斷,房屋爲其殘破,狂風于江陵城呼號整夜,天亮乃止。

一代名將,就此帶著未竟的心願逝去!連上天都爲其不平!

孟珙雖然帶著未竟的心願逝去了,盡管南宋後來還是滅忘了。但是生前的孟珙憑一己之力,成功爲南宋續命30年,已經注定孟珙將永垂不朽!而他對軍事戰術的獨特運用,更成爲西方人口中13世紀的機械防禦大師,被譽爲南宋的曼因斯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