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越平靜!

來學網建築考試 2024-04-19 10:12:51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有四重境界:

喜而不語,憂而不懼,忿而不怒,驚而不亂。

情緒適度,不越界,不放縱,才不至于傷人傷己。

學會駕馭情緒,才能真正駕馭自己的人生。

喜而不語

《菜根譚》中寫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人生悲歡無常,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喜而不語,低調不炫耀。

晚清時期,一代名臣曾國藩在初入翰林院時,常常炫耀自己。

有一次,曾國藩父親過壽宴請賓客。曾國藩去招呼賓客時侃侃而談,在好友鄭曉珊面前,各種炫耀,弄得好友很是尴尬,悻悻離去。

事後曾國藩意識到自己的不對,趕緊向鄭曉珊道歉,並爲自己定下一句座右銘——戒多言,低調做人。

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一味地侃侃而談,只會暴露自己的缺點。

低調不張揚,不顯山,不露水,與人相處才能讓人舒服自在,爲自己贏得好的人緣。

富貴不炫耀,居功不自傲,做到喜而不語,才是真正的智者。

憂而不懼

憂慮是人生的常態,在意一件事,就會不自覺地擔憂這件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沒有長遠的憂慮思考,必定會有災禍降臨。

然而,如果過度擔憂,會被憂慮吞噬。

人爲某件事而憂慮,是爲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讓自己悲觀怯懦,陷入無休止的內耗。

面臨真正緊要的大事,大多數人會在壓力之下焦慮、崩潰。

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重壓之下反而越發沉靜、越發清醒,直面問題,而不是陷于恐懼。

與其在憂慮中一味內耗、折磨自己,不如冷靜應對,把它當成解決問題的動力,爲困局找到新的思路。

忿而不怒

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裏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來。

君子有九思,和顔悅色占其三:色思溫,貌思恭,忿思難。

臉色溫和,不嚴厲;舉止謙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沖動。

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

《道德經》中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溫柔對人的人,也值得被溫柔地對待。

對人和顔悅色,推己及人,懂得尊重,才能有禮有情。

急則有失,怒中無智。

人在憤怒的時候是沒有理智的,這個時候做什麽錯什麽。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克制自己的憤怒,等心情平靜下來再做決斷。

學會克制住自己的憤怒,冷靜下來再做打算,人生才能行穩致遠,減少災禍。

驚而不亂

驚而不亂,定力和智慧缺一不可。

唐朝的時候,名臣裴度有次在辦公時,手下忽然報告說大印丟失了。官員丟失自己的印信可是大罪。當時在場聽到這個消息的官吏無不大驚失色。

裴度也吃了一驚,但是他轉念一想,卻又神態如常。

結果不久,手下又報告說,大印在原來的地方找到了,裴度似未聽見,閉口不應,一副早已知悉的樣子。

有人問他是什麽緣故,裴度說:

“印信不僅不能買賣,而且一旦被官府查到還是個大麻煩,所以小偷是不可能對大印下手的。大印丟失,唯一的可能是官吏偷去私自印制文書了,如果急于追查,他們就會畏罪把印毀掉,只要不動聲色,他們又會把印放回原處。”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不禁佩服他的見識和膽量。

生活中總有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大驚失色”是人之常情。

但是區別就在于,有的人會迅速平穩心態,找到問題的突破口,迅速解決問題。而有的人卻慌慌張張亂了陣腳,把事情搞砸。

古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

人心就像水一樣,平靜的時候,才能正確映照萬物,看清萬物。

心靜下來,才能看清局勢,把控局勢。

面臨人生大事,克服恐懼,保持鎮靜,一個人才能生出智慧,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3 阅读:94
评论列表
  • 2024-04-22 08:12

    沒有文化的人有大智慧。

    一輩子對寶好 回覆:
    你說的是無知者無畏無懼,跟這兩碼事!
    近道 回覆: 一輩子對寶好
    說的是沒文化。[呲牙笑]

來學網建築考試

簡介:做一個有溫度的建築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