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粉絲網紅被判刑!揭開造假短視頻的“畫皮”

大興安嶺發布 2024-03-20 09:38:41

“男女感情糾紛”“211畢業男子被裁瞞著妻子送外賣?”“商場保安徒手接住墜樓嬰兒”……這些視頻無論是標題還是內容都很抓人眼球,它們不僅在網上大量傳播,還引發了網友們熱烈的討論。

然而,這些所謂“親身的講述”“真實的記錄”,隨後均被證實是通過擺拍、演繹的手法制作的。這類短視頻爲何屢禁不止呢?

毫無下限的擺拍視頻不在少數

1月6日,網絡平台上發布了一個短視頻,畫面中的女子在重慶某公園內,以孕婦的形象主動征婚,手拿寫著征婚條件的紙張,語出驚人:“雖然娃兒不是你的,但是媳婦是你的,生娃已經夠痛苦了,如果說你真的愛我的話,你都不用在乎娃兒是不是你的。月薪七八千的不行,我看不起,月薪低于2萬的不考慮,以後娃都養不起。”

根據警方的通報信息顯示,該女子姓陳,是一名自媒體博主,爲了吸引流量喬裝孕婦自導自演了相親場景。

這段視頻在被警方證實爲擺拍造假後,網友紛紛譴責這種行爲,列舉了其危害性。實際上,這類擺拍造假視頻的危害遠不止于此,以“涼山曲布”“趙靈兒”“涼山孟陽”爲主要代表的“擺拍賣慘”“虛假助農”“僞慈善”等違法違規行爲,騙取了網友的同情和共情,讓很多人紛紛掏腰包買了假冒産品,消費公衆同情心。

3月18日,記者獲悉,近日,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共有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刑。其中,公司負責人唐某被判刑1年2個月,處罰金10萬元;網紅阿西某某(涼山孟陽)被判刑11個月,處罰金8萬元;網紅阿的某某(涼山阿澤)被判刑9個月,處罰金4萬元;李某、郭某、林某等5人被判9個月至1年不等,處罰金2萬元至8萬元不等。以上人員非法所得均沒收。

然而,爲了流量不擇手段,毫無下限的擺拍博眼球的案件不在少數。記者發現,這些虛假短視頻大多以生活痛點和社會熱點爲話題,撩動人們的情緒,利用人們的情感。從婆媳鬥爭、性別對立到貧富差距、鄉村困境等等,這些虛假短視頻以戲劇化的情節展示、真實化的拍攝手法炮制熱點、制造爭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新寶:“自媒體創作不能爲了獲得流量嘩衆取寵、編造虛假事實、蠱惑不明真相的人,或者欺騙社會公衆。中央網信辦專門發布過規定,要求對非真事實的、虛構的或者擺拍的一些視頻內容進行標注,以滿足社會公衆的知情權。如果違反了國家規定的行爲,有其他嚴重違法情節,比如宣揚暴力、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需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分工明確擺拍造假文案大多轉載抄襲

可實際上,這些虛假內容的發布者,恰恰是刻意模糊“擺拍視頻”和“真實記錄”的界限,目的就是故意讓網友信以爲真。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博取關注,獲得更多的點擊率和流量。

去年7月28日,網絡上一個“遭陌生人要求陪酒”的短視頻發布後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迅速登上多個平台的社會熱榜。隨後,這位博主又發布了一條所謂的聲明視頻。視頻中說道,大家的評論我都有看到,確實有很多人跟我遭遇了同樣的事情,我們直言拒絕有被打的風險,好言好語拒絕又說我們拒絕得不明確。

這樣一番推波助瀾的操作,讓這個視頻的點擊量再度過萬,將事件推向新一輪高潮,這也引起了公安機關的注意。餐廳監控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況,經調查,這個視頻是擺拍造假的,而且其團隊分工明確,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視頻先後拍攝了三次,前後大概只用了三十分鍾,就創造出這樣一條“引發全網衆怒”的短視頻。

事後,假扮醉酒男子的成某某告訴記者,他們擺拍的這條“遭陌生人要求陪酒”的短視頻火爆後,還出現了假冒他們的賬號拉粉絲進群的現象,他們造假是爲了給自己吸粉,沒想到卻被和他們一樣造假的賬號騙走了流量。如此看來,這些爲了流量,不擇手段的造假行爲還真不少。

去年8月3日,某網絡平台發布了一個短視頻,除了哭泣聲,上面文字打的是“深夜,外賣姐姐送餐,下樓發現車被偷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長僅10秒左右的視頻,當晚浏覽量已超6000萬次,並在多個平台迅速傳播,進入熱榜,隨即點贊、收藏量超過10萬次。

同樣,這些也引起了警方的關注,經調查核實,該視頻爲擺拍,發布者就是畫面中表演的女子,其丈夫在旁負責道具和指導。而他們當時擺拍的全過程被大街上的戶外監控記錄了下來。

記者發現,這些擺拍、虛構演繹的短視頻文案大多是轉載抄襲的,用網友的話說“都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在這背後,這些虛假視頻的大多數發布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爲了將流量進一步變現賺錢。比如,“涼山孟陽”一開始就是在網絡平台上先發布一些編造的“悲慘身世”和“哭窮賣慘”假視頻吸粉,在粉絲量突破10萬後,開始了帶貨之路。

流量經濟不能脫離法治軌道

通過制作優質短視頻吸引粉絲並帶貨,這本身無可非議,但是在利益誘惑下,一些短視頻的博主卻不惜造假來擺拍各種博人眼球的視頻,獲取流量變現,而有些短視頻帶貨的培訓機構推出的漲粉技巧更是包括“顛覆認知”“制造對立”“抄襲素材”等不正當手段。

怎樣治理短視頻擺拍造假之風?專家認爲,需要各方各部門共同攜手一起發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新寶:“治理假視頻的虛假信息是一項綜合工作,需要執法部門加大執法力度,需要平台加強自律和監督,也要受衆不斷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需要強化社會監督,提高制作人(造假者)的違法成本。最根本的是要從源頭治理,切斷相關利益鏈條,使那些做假視頻宣揚虛假信息的人不能獲得經濟利益,甚至要承擔不利的經濟後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這些內容導向不良的短視頻,沖擊公序良俗,甚至違規違法,必須加以整治。如果縱容這樣的信息泛濫,人們頻繁地被欺騙,會對真人真事的新聞事件,也變得麻木無視。這些消極負面影響最終要全社會買單,受害的可能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種以虛假手段騙取流量的無底線做法,有關部門、互聯網平台以及視頻制作發布者等等相關方,都需要各負其責。流量經濟不能成爲造假經濟,更不能脫離法治軌道。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公衆號

新媒體編輯:高松宇

審核:宮奇

監制:莊震

0 阅读:26

大興安嶺發布

簡介:服務興安百姓 傳播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