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朱老總和彭總都在場,爲何要讓周總理頒授大將軍銜?

曆史實戰派 2024-05-17 11:09:09

1955年9月29日,授予元帥軍銜和勳章的典禮在懷仁堂舉行,老帥們正在進行著交談。當周總理走向老帥們,陳毅向他敬了個軍禮,說道:“周副主席。”葉劍英讓他叫總參謀長。賀龍也說周總理是未授軍銜的元帥。周總理聽後,仰天大笑,擺了擺手說道,自己只是政府的一個工作人員。

在後來醞釀建立軍銜制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認爲毛主席應該是大元帥軍銜,周恩來和鄧小平應該是元帥。但他們當即表示,現在是和平時期,他們都已經擔負了黨和政府的工作,不要軍銜了。

其實授銜工作,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難度最大的就是平衡排隊工作,在最早的方案中,因爲對非中央蘇區的軍事幹部照顧不周,一些幹部都有意見。最終經過討論之後,中央也決定考慮到各個時期、各個根據地的幹部。

但是按照這樣的說法,元帥和大將也都不止十個了。最終他們按照個人的貢獻業績來排隊時候,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人也進了元帥的隊伍。李先念、鄧子輝等人也進入了大將的隊伍。

對于這一問題,毛主席也表示評定工作是不好搞的,他的大元帥就不要了,而且他認爲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要評定軍銜爲好。

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劉少奇、鄧小平、周恩來等人也表示不要評定軍銜了。在這次會議上,毛主席定下了這次評軍銜的方案,元帥十名,大將十名,按照這樣的標准,其他的級別不限數目。

雖然毛主席等人主動提出不授予軍銜,但很多人仍然對他們沒有授予軍銜有意見。因爲這些人長期從事軍事鬥爭,爲中國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應當授予軍銜。

但當時大家都已經有了相應的政府公職,現在又是在和平時期,所以他們表明不要軍銜。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考慮後也就同意了他們的意見。

不過,在後來的授銜儀式上,還是出現了周恩來的身影。原來在授予元帥的同一天,國務院內也舉行了一場大將的授銜儀式,周總理全程主持。但令人疑惑的是,朱德和彭德懷也都在場,爲什麽是由周總理來頒布軍銜的呢?

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是毛主席的親自指示。當時毛主席首先給元帥,精力有限,而且當時國內外事務衆多,授銜的時間也少,所以只能交給周總理。

其次,按照常理來說,朱德和彭德懷也都具備爲大將授銜的資格。但元帥和大將的授銜儀式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大將儀式開始的要比元帥授銜早兩個小時,而且授銜的兩個地方不一樣,元帥在懷仁堂,大將授銜在國務院。他們也沒辦法趕過來,所以,周總理授銜是最合適的。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周總理是完全有資格爲他們授銜的。

雖然周總理沒有軍銜,但他作爲革命的發起人,是中國人民武裝力量的創始人,也是我黨內最早從事軍事運動的傑出代表。

他在中學時期就開始尋找革命的真理,在國外也始終爲祖國尋求著救國救民的真理。

回國之後,他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也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

後來,他還建立了中共黃埔特別支部,組織了革命青年的先進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與此同時,他還按照蘇聯的經驗,在軍校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

而當時,全國各地的共産黨員和革命青年也來到了軍校學習,畢業之後,從事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建立工農武裝。可以說,是周恩來培養了一群軍事人才,也爲後來南昌起義作足了准備。

在校期間,周恩來還和其他的同志創建了鐵甲車隊,1925年10月,鐵甲車隊全體人員編入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

1925年11月,他以鐵甲車隊爲基礎,以黃埔軍校學生爲骨幹,創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

周恩來創建鐵甲車隊和葉挺獨立團,爲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做足了准備。

周恩來在培養一大批軍事骨幹和創造我黨早期的武裝部隊的同志,還指揮過不少戰役。1925年,他指揮黃埔學生軍進行第一次東征,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取得了第一次東征的勝利。5月份,他還平定了楊劉叛亂,10月份,再次率領革命軍進行第二次東征。

1927年3月份,他組織和指揮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在1925年初到1927年的三年中,周恩來指揮過多次重大的戰役,積累了許多的寶貴經驗。南昌起義之後,周恩來開始擔任中央軍委書記,副主席。

抗日時期,他代表中共出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第三次國內戰爭期間,他還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卸任。

縱觀他的一生,對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雖然他不是元帥,但在大家的心中,他早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老帥。因此,不管從革命貢獻還是從資曆來看,周總理爲大將們頒發軍銜是綽綽有余的。

32 阅读:10638
评论列表
  • 2024-05-18 09:33

    爲元帥頒發軍銜也不爲過

    幸福1 回覆:
    按資曆貢獻,總理擔的起
    琉璃淺月 回覆:
    按資曆貢獻之類的算,全國所有人加一起,總理列位前三
  • 2024-05-18 23:19

    能讓國務院總理親自爲大將授銜,是特等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