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國2843個縣級政權得名由來—台灣篇(七)

信息公布的小酒窩 2024-04-21 18:07:24

十三個直轄縣(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台東、花蓮、宜蘭、澎湖、金門、連江)

1新竹

新竹舊名爲『竹塹』,緣于本地以前爲平埔族中的道卡斯族之竹塹社的居住地而來。清雍正元年之後,本地成爲『淡水廳』的所在地,一直到光緒元年,台北建府後,改淡水廳爲『新竹縣』,才有新竹的地名。『新竹』的意義,乃是指在竹塹所新設之縣。或雲取竹塹之竹字,期其地之日新又新,故名新竹。

2宜蘭

宜蘭舊稱『噶瑪蘭』或是『蛤仔難』,這些名稱都是翻譯自原來居住于宜蘭平原上的平埔族噶瑪蘭族的族名,後來到了清光緒元年,在此設縣,縣名即是在原  來的『蘭』字上,加上『宜』這個文雅的字,成爲宜蘭縣,而一直沿用至今。

3苗栗

本市舊稱爲『貓裏』,因早期此地爲平埔族道卡斯族之『貓裏社』所居。『貓裏』是平原的意思。

4彰化

彰化從前稱爲「半線街」,是平埔族中巴布薩族半線社的所在地。雍正元年乃改稱彰化。「彰化」一稱之由來,據福建巡撫王紹蘭「彰化縣碑記」中的一段話:「實獲衆心、保域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欤」,可得知『彰化』就是顯彰皇化的意思。

5雲林

始於清朝在嘉義縣與彰化縣之間設置新縣時,縣治位在沙連堡林圯埔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上,遂將之命名爲雲林縣,

6南投

南投之地名由來于洪雅平埔族(Hoahya)社名南投社。據諸羅縣志所載:「東爲南投山,內社二,溪南(貓羅溪)爲南投,溪北爲北投」。由此可窺知漢人以其對北投譯音社名之位置關系而命名爲南投社。

7嘉義

地名由來有二說:一、嘉義昔稱『諸羅山』,這是出自于當地的平埔族洪雅族『諸羅山』社之譯音。二、由于本地地形諸山羅列,故原名諸羅。後因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之亂,淡水、彰化曾先後陷落,豬羅被困,軍民不屈,清高宗獲悉乃于次年賜名爲嘉義,以示嘉許全城軍民義舉。

8屏東

屏東市昔稱「阿猴」,是原住民方言諧音;後來又成爲平埔族阿猴社民的部落,所以也稱「猴社」、「阿猴寮」。又由于全市的地形好像一只坐著的猴子,故稱「阿猴」,日據時期因猴字不雅而將「犬」部改爲「糸」部。後來發現此地是位于高雄半屏山之東,所以按照位置來取名爲「屏東」。

9澎湖

澎湖縣舊稱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島夷和菊島,于16世紀被歐洲人稱爲漁翁島,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

10花蓮

在花蓮溪口一帶,由于外海港灣有黑潮暖流由南向北流,碰到凸出的海岸地,溪水注入和海浪沖擊形成「洄瀾狀」,漢人見了,就把這處海港叫做「洄瀾港」;由于台語「洄瀾」和「花蓮」發音相近,清代時雅化爲「花蓮港」,日據時期簡稱「花蓮」。

11台東

清光緒年間,台灣建省之後,增設直隸州于此,當初以其位居台灣之東部,故命名爲台東直隸州,『台東』之地名便是由此而來。台東以前爲卑南、阿美族定居之地,清鹹豐五年才有漢人與平埔族移入,道光年間形成聚落稱「寶桑莊」,光複後設鎮「台東鎮」,民國六十五年升爲市。

12金門

古稱“浯洲”、“仙洲”等,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爲牧馬監地,五代時編入泉州屬地,1915年1月正式設縣,以“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稱“金門”

13連江

因縣境有一獨流入海的小江名連江,縣因江名。

———————————————————

每天更新幹貨內容,文章原創、資料搜集不易,承愛打賞點贊收藏關注!!!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