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頂級發動機,營收大增18倍,中科院加持,未來能源唯一方向!

冰彤解讀官 2024-04-10 10:30:44

核聚變,能源中的滅霸。

AI持續火爆!不過,人工智能掀起的浪潮,已經不止停留在人工智能本身了。

OpenAI創始人奧特曼個人最大筆的投資,不是去火星,而是投資了兩家能源公司—Helion、Oklo,它們都在做著一件事:核聚變。

近年來,隨著高溫超導、激光和先進材料的飛躍發展,加速了全球核聚變的商業化進程,中國也明確了可控核聚變爲未來能源的重要方向。

那麽,核聚變的吸引力在哪?

核聚變是一種可以把百分之零點幾的質量轉變爲能量的技術,要維持全人類一年的發電量,僅僅需要一輛卡車就能裝載全部的核聚變原料。

而且,這種燃料在數千年內幾乎是無限的,可以從任何地方獲取,例如從海水中提取氘,通過與少量锂就可以進行核反應。

它産生的能量比化石能源高出400萬倍,不僅可發電還可以産生工業級高溫熱量,且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或甲烷,有助于減少玻璃、水泥、鋼鐵、氨、氫等行業的碳排放。

重要的是,與今天的裂變核電不同,核聚變幾乎不占用土地,用水很少,幾乎可以做到隱形。如果不需要,也可以隨時調度停運,不存在失控鏈反應的風險,幾乎不會産生長期核廢物,也無法用于武器。

所以說,核聚變發電具有更低的燃料成本、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以及更高的安全性等優勢,被譽爲“人類終極能源”。

中國核聚變技術處于國際領先。

2023年,我國在核聚變取得了顯著進展,可以說是國內可控核聚變“元年”。

“中國環流三號”在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EAST)中成功實現了403s可重複運行,創造了運行新的世界紀錄。

與此同時,還首次實現100萬安培電流高約束模運行,刷新中國聚變運行紀錄,關鍵技術領先全球。

隨著技術突破和資本助力,國內可控核聚變項目加速落地,樂觀估計到2030年,核聚變將以可行的成本實現發電。

那麽,未來核聚變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核聚變主要目標市場爲發電。

隨著可控核聚變技術日趨成熟,各國開始加速聚變電廠建設。根據對核聚變企業的調查數據顯示,45.8%的企業主要目標市場是發電,其次爲工業加熱,占比爲15.2%。

從用電市場看,我們知道全球每年消耗的電能是巨大的。2023年,全球電力需求爲28.6萬億千瓦時,市場規模高達30萬億元,未來即便全球10%的能源由核聚變電站提供,潛在市場也在3萬億以上。

另一個角度,從前期核電廠設備投入看,2023年全球核聚變市場規模爲3012.5億美元,2030年有望達到4965.5億美元,2024-2030年年化平均增長率約爲7.4%。

在此背景下,國內企業開始積極布局核聚變市場,一旦掌握關鍵環節的核心技術,極有可能成爲全球能源巨頭。

核聚變産業鏈如何,可以關注哪些公司?

核聚變産業鏈包括上遊原材料供應,中遊技術研發、設備生産制造,及下遊核電應用等。

在國內市場中,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披露核聚變相關業務,涉及公司包括安泰科技、炬光科技、航天晨光、聯創光電、永鼎股份、西部超導、國光電氣、雪人股份、鼎龍股份等。

産業鏈上遊,覆蓋有色金屬(鎢、銅等)、特種鋼材、特種氣體(氘、氚)等原料供應。

接下來,我們重點分析産業鏈中遊。

中遊覆蓋聚變技術研發、裝備制造,主要方向是偏濾器、蒸汽發生器、超導磁線圈等組件。

1.安泰科技:鎢钼合金龍頭。

公司的鎢銅複合材料已供貨國內外主流核聚變裝置,其核聚變業務主要由子公司安泰中科開展,中科院參股20%,有充分的技術保障。

核聚變相關産品:EAST鎢銅偏濾器、全鎢複合件、高性能钼合金等材料,成功應用于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

2.聯創光電:高溫超導磁體。

重點打造激光和超導兩個高新科技産業。

近期,公司與中核聚變研究院簽訂協議,聯合建設可控核聚變項目,工程總投資超200億元,這是目前國內投資額最大的核聚變項目。

在高溫超導方向,公司依托子公司聯創超導(持股40%),多項産品實現0到1突破,進入1到N的加速發展階段。

公司自研的全球首台高溫超導加熱裝置于2023年4月投産,正式商業化,目前設備在手訂單已超60台,價值超10億。

3.國光電氣:泵閥産品。

在核聚變領域,公司擅長第一壁、偏濾器、風機、閥組箱、專用閥門、管路等系統建設,産品主要包括核工業專用泵、閥門、屏蔽模塊等工藝設備。

2022年,公司核工業領域收入3.68億元,同比增長180%;2018-2022年,相關核設備營收從1929萬元增長至3.7億元,大增18倍,占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也快速從5%提升至40%。隨著未來我國新聚變實驗堆的不斷投建,有望進一步打開公司成長空間。

4.西部超導:低溫超導線材國産替代。

公司目前形成了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導産品和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三大主業,其中,超導産品已經在ITER項目交付。

2023年,公司超導産品實現銷量1769噸,在核聚變項目、MRI儀器等成熟領域保持批量供貨,全年公司超導産品收入9.85億元,同比增長58%,營收占比進一步提升至23.6%。

總的來說,核聚變技術已經打破了50年實現商業化的定律,中國在該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未來全球核電市場廣闊,相信在這終極能源方向,國內將湧現一批全球能源巨頭。

關注小象說財,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4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6 阅读:1797
评论列表
  • hi 8
    2024-04-10 21:06

    這是多能聯想!!五十年都不能商業化。

  • 2024-04-10 17:33

    還忽悠[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4-10 18:21

    等實現點火了再報告吧,點火遙遙無期

冰彤解讀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