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物理天才尹希: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我也不願意回國

青史的花園錦簇 2022-12-10 11:52:42
我國物理天才尹希:雖然中國培養了我,但美國再亂我也不願意回國

“我認爲科學沒有國界。只要能爲科學進步做貢獻,在美國待一輩子都沒問題。”

面對記者關于是否會回國發展的問題,尹希是這樣回答的。

此時他剛剛32歲,頂著哈佛曆史上最年輕華裔教授的光環,尹希的人生無限風光。

翻開尹希的簡曆,他的成績可不止這些:9歲就讀北京八中少年班,13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被哈佛大學錄取,攻讀博士學位……

這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天才的人生。

但這樣的人才是每個國家都無法舍棄的。

他在學完之後不僅成爲美國公民,還不想回到祖國。

這是怎麽回事?尹希這位曾經倍受贊譽的天才少年,是如何成爲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嗎?

尹希出生于1983年12月,他在年僅8歲的時候展現出了不同尋常的天賦。

尹希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了超強的學習天賦。

據說尹希二年級就已經迷上微積分課程了。

尹希總是呆在家裏,手裏拿著一本書能看很久。

當尹希的媽媽發現尹希手裏的課本,居然是大學才學的微積分課程時,她震驚的同時也很憤怒,因爲她認爲這完全是在浪費時間。

尹希媽媽把所有的微積分書都收起來,結果尹希,告訴自己可以懂。

尹希的母親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

尹希癡迷微積分和量子力學。

10歲時,尹希進入北京八中的超凡嘗試班,成爲班裏年齡第二小的孩子。

13歲的時候,尹希和其他18歲甚至19歲的哥哥姐姐一起走進高考考場,順利通過獨木橋,以572分的好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2001年,當18歲的尹希以優異的成績從中科大畢業時,他不顧導師的勸告到國內深造,毅然選擇了哈佛這一更高的學府攻讀博士學位。

進入哈佛這樣的頂尖大學後,尹希一如既往地努力,研究方向是高精尖的“超弦理論”。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專業,這個專業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很稀缺。

爲了更好地攻克科學難題,尹希除了休息時間,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和學術研究以及圖書館裏。

尹希的努力讓他在哈佛取得了備受矚目的成績,也獲得了很多高額獎學金。

爲此老師和同學都叫他:弦理論小王子。

經過六年的努力,23歲的尹希終于拿到了博士學位。

與此同時,尹希也面臨著重要的人生選擇。是回國?還是留在美國?

哈佛大學內部也存在巨大爭議。

原來哈佛大學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博士生不得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或留校任教,也就是所謂的“防止學術投機”條款。

哈佛從來沒有爲任何人破例。

但爲了留下尹希,幾位知名物理學家聯名向校方施壓,哈佛大學最終決定爲尹希打破這個慣例。

這是哈佛建校300多年來,第一次爲一個博士生破例!

而這個來自中國頂尖人才群體——中科大少年班的年輕人,也在大洋彼岸大放異彩,揚名立萬。

作爲一個來自中國的天才物理學家,人們自然希望他能像錢學森、鄧稼先等許多科學家所做的那樣回國。

從而“爲國謀利,而非謀財”。

但當有媒體問他是否會回國發展時,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表示暫時不會考慮回國。

但是,尹希下面的話更是震撼人心,發人深省。

“國內的科研環境跟國外沒法比。哈佛有頂尖的物理學家,我們更能互相交流。”

也許是在美國生活多年,讓尹希少了中國傳統的含蓄,多了一些直白。

但事實上,他說的就是事實,不是嗎?

就在大家對他寄予厚望,人民希望他回國報效國家的時候,他突然放棄了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移民美國。

他還說,即使美國大亂,他也會留在美國。

雖然中國培養了他,但他就是不想回國。

就這樣,尹希留在了美國,並且結婚生子。

尹希和尹希的妻子是通過網絡認識的。

他們2003年相識,然後戀愛,結婚,婚後不久就有了孩子。

尹希在美國組建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所以他回國的可能性更低了。

而且尹希留學時間長了,回國後那些人脈和資源可能就消失了,所以他不願意放棄,爲了學術還是選擇緊緊抱住美國大腿。

尹希曾揚言“我去美國是爲了學習先進的技術,等我完成學業,我一定會回來報效國家。”

最後,他食言了。

有人認爲國家培養的人才,最後卻選擇加入美國,是國家的恥辱。

2016年,記者在美國采訪尹希時,問“你爲什麽會選擇加入美國?”

尹希的回答讓大家大吃一驚:“我現在在哈佛學的是高端科技,這在國內是沒有的。”

尹希冰冷的話語,寒了國人的心。

尹希順利加入美國國籍,他的做法無疑是對祖國培養的背叛,數典忘祖。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做人做事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先學會做人再做事。

但是,根據實際情況冷靜想想,尹希不回國,是因爲他從事基礎物理研究。

而在中國,基礎物理無論是科研設備還是學術環境都非常薄弱,應用物理是我國發展最快的一個。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物理學家楊振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鄧稼先等一批著名物理學家相繼回國,爲新中國科學研究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然而楊振甯作爲美國公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時至今日,仍有人對這件事耿耿于懷,說楊振甯晚年回國享福。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楊振甯學的是基礎物理。

當年新中國百廢待興,科技事業一片空白,根本不符合楊振甯從事基礎物理研究的條件。

雖然我國近年來一直非常重視科研,但與海外科研氛圍相比還是有一些差異。

正如尹希所期待的,如果有一天,國家科研領域能爲衆多學者提供更好的環境和空間,他特別希望回國,甚至帶回來一批人。

這位年輕有爲的科學家還說,只要國家需要,他隨時會選擇回家。

從這個角度來看,尹希對中國內部科研環境有一些建議,我們也能隱約感受到尹希對此的不滿。

但是,這些選擇還是要看個人。

我們不能影響這些人的思想。

只能希望以後留在國內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0 阅读: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