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民國海軍實力到底有多強?1949年2月26日重慶號起義

薩沙講史堂 2024-02-25 22:20:46

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爲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解放戰爭時期民國海軍實力到底有多強?1949年2月26日:國軍最大巡洋艦“重慶”號25日在上海宣布起義,26日抵達山東煙台港。

解放戰爭中,國軍海軍實力究竟有多強?

沒什麽了不起。

衆所周知,自從清末北洋水師覆滅以後的半個世紀內,中國海軍實力都非常弱小。

爲啥?

海軍是吞金獸,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是難以維持的。

以北洋水師爲例,建立這支海軍就讓滿清花費了高達3000萬兩白銀。

要知道,甲午戰爭前的 1893年,國家財政盈余創造了曆史紀錄,高達760萬兩。

即便如此,建立一支北洋水師要花費國家長達4年多的財政盈余,實在可怕。

從庚子事變以後,中國曆屆政府都是嚴重財政赤字。清末的1903年,財政赤字高達3000萬兩。這麽嚴重的財政赤字,連最基本的官吏、軍隊的工資都難以維持,還談什麽建造海軍。

抗戰之前,中國海軍僅有甯海號、平海號這兩艘比較先進的輕型巡洋艦,建造于30年代,排水量不過2000噸,

還有諸如排水量僅爲1000多噸的逸仙號輕巡洋艦,也是建造于30年代,其余基本都是陳舊不堪的老式軍艦。

面對強大的日本聯合艦隊,這幾艘軍艦不可能有什麽作爲。

在1937年,甯海號、平海號、逸仙號先後被日軍擊沉或者自行沉船。

抗戰中,隨著海岸線的喪失,海軍僅剩少量炮艦在內河與內湖布雷,阻撓日軍利用河道將船艦、軍隊及補給深入中國內部。

抗戰勝利時,海軍名義上有2個艦隊,實際上艦艇加起來只有15艘小艇,排水量總共才7249噸。

此時侵華日軍全部投降,國軍因此繳獲了一些日軍軍艦。不過,這些軍艦性能平平,噸位也很小,比較有名的是“長治號”“安東號”炮艦。

長治號是日軍“宇治”號炮艦,日本在1941年完成建造。宇治號排水量不過1300噸,是一種淺水炮艦。它裝備3門120毫米火炮(可以高射防空),1門40毫米機關炮和8門25毫米機關炮。

它的最大航速爲20節,續航能力3000多海裏。

同遠洋軍艦不同,宇治號是用于內河上的炮艦,所以是平底設計,吃水僅有2米多。

這種軍艦多在內河和近海行駛,必要時候也可以在遠洋航行,但抗風浪能力很差,存在一定風險。

日本投降時,長江上共有5艘類似的炮艦,其中4艘逃走。只有長治號來不及逃,被美國艦隊攔截,隨後轉交給中國海軍。

區區1300噸的排水量,在大國海軍看來就算是蚊子船。對于實力虛弱的中國海軍來說,“宇治”號就是罕見的大型軍艦了,艦上官兵就有150多人。

1949年9月,解放軍先後占領南京和上海,國軍官兵明白大勢已去。此時長治號主要士兵基本都是福建籍,而軍官則多是中央系,雙方本來就有深刻的矛盾。

9月18日,在地下黨策劃下,長治號上的40多名福建籍水兵發動起義。艦長胡敬端、副艦長孔祥棟等人從這些水兵進行了激烈槍戰,最後死傷殆盡,長治號被起義士兵控制。

長治號轉向駛入上海港口,蔣介石得知此事極爲惱怒,命令必須將其炸沉。

長治號經曆了2次轟炸,軍艦損失嚴重,水兵也傷亡較大。到了這種地步,長治號只能選擇自沉在長江中,避免被國軍戰機炸沉。直到1950年2月,該艦才被打撈上來,改名爲"南昌”艦,直到1979年退役。

長治號起義的經曆,就是戰爭老電影《海魂》的內容!

除了長治號以外,比較大的軍艦就是“安東號”。

安東號原名安宅號,是真正意義的上的炮艦,排水量僅有700多噸,航速16節。

它也是淺水炮艦,吃水只有2米多,裝備2門76毫米火炮,6挺13毫米高射機槍,4挺7.7毫米重機槍。

安東號在日本是一種巡邏炮艦,主要在近海和內河日常巡邏。

我們可以看到,安東號的火力不強,僅有2門76毫米火炮,其余都是機槍。

對于巡邏炮艦來說,這樣的火力已經足夠。它可不是要求同敵人主力艦隊作戰,主要是對付敵人的小型船只,間諜船甚至快艇。當然,它不需要太多的防空能力,因爲用處不大。

1949年4月,渡江戰役發生後,安東號被堵在安徽長江江段。由于無法向台灣撤退,安東號選擇在南京燕子矶江面參加海防第二艦隊起義,成爲解放軍的軍艦。

9月,國軍戰機沿著長江搜尋長治號期間,誤把安東號當作目標,將其炸沉。

除了這兩艘炮艦以外,噸位比較大的就只剩下“鹹甯”號。

有趣的是,這是一艘意大利人建造的掃雷艦,1927年服役,屬于“阿茲歐”級掃雷艦。

這種排水量僅僅600多噸的掃雷艦,是意大利專門用于海外殖民地的軍艦。

它的最大航速爲15節,裝備2門76毫米火炮,10門25毫米機關炮。

這是一艘淺水炮艦,吃水只有2米多。意大利人將其編入意大利遠東海軍支隊,主要在以上海爲基地的長江流域活動,保護意大利僑民的利益。

抗戰爆發後,因爲意大利是軸心國,鹹甯號沒有受到日軍的攻擊,一直停泊在上海。

直到1943年意大利發生政變,墨索尼裏政府垮台,新政府才密令鹹甯號自行沉沒,避免被日軍俘虜。時間很快到了1944年,受到中美聯合空軍的猛烈轟炸,日軍沿海運輸船損失嚴重,急需要護航軍艦。無奈之下,日軍將興津號打撈出水,增裝了大量防空高炮,隨便編入護航艦隊。

說來鹹甯號的運氣不錯,從1944年5月開始服役,前後護航一年時間,遭遇多次近距離轟炸,竟然沒有被炸沉。

1949年國軍全面撤退時,將鹹甯號撤退到了台灣。該艦在台灣服役到1956年,這才退出現役。

除了這三艘軍艦以外,其余接受日本投降的軍艦基本都是二三百噸的小炮艦,只能用于近海和內河的日常巡邏。

比如“隅田”號淺水炮艦,排水量300噸,制造于1940年。這艘炮艦僅有1挺13毫米機槍和2挺7.7毫米機槍,最大航速17節,性能相當差勁,不值得一提。

對于中國海軍實力的薄弱,美國是很清楚的。

二戰期間,中美簽署了租借法案。

根據租借法案,中國海軍得到了美國援助的8艘驅逐艦,1946年7月14日被命名爲:太康、太平、永勝、永順、永定、永甯、永興、永泰。

以蔣介石長期當作坐艦的太康號爲例,本來是美國海軍二戰建造的“埃瓦茨”級護航驅逐艦。

該艦在1943年建造成功,姊妹艦就是太平號。

太康號的排水量爲1400噸,航速21節。這是一艘遠洋驅逐艦,續航能力高達4000多海裏。它裝備6門76毫米火炮,2門40毫米機關炮,9門20毫米機關炮。

就性能上來說,太康號、太平號比國軍最強的長治號,還要厲害一些。

得到這8艘驅逐艦後,國軍海軍實力才有一定的增強,具備海上作戰能力了。

而太康號和太平號,也一直是國軍海軍的主力艦。

在1965年八六海戰中,年邁的太康號仍然上陣,卻因機械故障,只能坐視獵潛艦“劍門”號和“章江”號被解放軍擊沉。由于國軍海軍缺少軍艦,直到1975年太康號才被改爲靶艦,在一次演習中被擊沉。

相比太康號,它的姐妹艦太平號就慘多了。

說起來,太平號名氣非常大。在1946年,太平號和中業號坦克登陸艦進駐南沙群島,宣布了我國南海主權。國民政府將南沙中唯一有淡水資源的大島黃山島,改名爲太平島,以紀念太平號在南沙的壯舉。

1949年10月,太平號曾經參加了金門戰役,擊毀了大量登陸漁船,將登島9000多解放軍陷入絕境。

1954年11月,太平號在浙江舟山群島遭到解放軍4艘魚雷艇伏擊,被多枚魚雷擊中沉沒。

在解放戰爭進行期間,美國又援助給國軍海軍2艘驅逐艦、24艘掃雷艇、28艘獵潛艇、193艘登陸艇。

英國同樣也有所表示,將1艘輕型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贈送給國軍海軍。

這艘輕型巡洋艦,就是今天的主角重慶號了。

重慶號是英國皇家海軍30年代建造的“曙光女神號”輕型巡洋艦。

它的排水量爲5200噸,最大航速32節,裝備6門152毫米火炮,8門102毫米高炮,8門40毫米機關炮,還有6個魚雷發射管。

同上面提到的那些炮艦不同,重慶號具有一定的裝甲防禦能力。它的側面裝甲有57毫米,主炮塔裝甲是25毫米,甲板也有25毫米裝甲。

這艘遠洋軍艦,續航能力高達1萬2000海裏。

因爲是輕型巡洋艦,重慶號的官兵比較多,高達500人。

這艘巡洋艦本來是英國的功勳艦,二戰期間一共擊沉軸心國十多艘軍艦以及20多艘商船。

那麽,英國人爲什麽將重慶號送給我們?當然也不是白送的。

抗戰期間,中國曾有6艘海關船只在香港停靠。當時香港政府急需船只,就征用了這6艘海關船。1941年日軍攻打香港,這6艘船全部損失掉了。

戰後英國政府表示願意賠償損失,就將重慶號贈送給中國。

對于英國來說,戰後已經無力維持這麽大規模的海軍,重慶號本來也是要退役的,還不如拿來送人。

重慶號是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海軍最大的軍艦。

實際上,重慶號在解放戰爭中沒有發揮什麽作用。

該艦在1948年8月才到達中國,僅僅參加了三大戰役的遼沈戰役。

期間,蔣介石曾經乘坐重慶號,趕赴東北督戰。而此時重慶號官兵都知道國軍大勢已去,回國時路過香港時就有20多名水兵一去不回,到該艦起義之前先後逃走200多人。要知道,重慶號上官兵一共只有500人,等于逃走了一半。

當時重慶號已經有地下黨潛伏,艦長鄧兆祥也開始動搖。在蔣介石上艦以後,重慶號官兵表現出現懶散和不滿。

蔣介石對重慶號的情況也很不滿,在日記中寫道:“我在過去數十年中,曾駐節各型軍艦甚多,覺其都很整齊清潔,但此次駐節‘重慶’軍艦期間,覺得到處都不清潔,以我駐的司令廳而言,辦公桌、箱櫃內、臥室睡墊下,到處都是灰塵,而特別令人不解的,廁所馬桶旁有一立式扶手,顯系備大風浪時手握支撐用的,但其專供握手的把手竟被拆除,這艦上似有很多問題,務要注意改善。”

重慶號在1949年2月25日起義,艦長鄧兆祥雖並非起義發動者,然而最終也表示同意。

爲了躲避轟炸,重慶號駛往解放軍控制的煙台港,隨後又駛往東北的葫蘆島港。

國軍空軍並沒有放過它,在3月19日出動9架轟炸機將其炸成重傷。重慶號連中3枚炸彈,損毀嚴重,被迫選擇自行沉沒。

1951年,重慶號被打撈出水,因傷勢嚴重已經沒有修複的價值,改爲水上倉庫,後來又改造爲海上宿舍船。

除了以上的軍艦以外,國軍海軍還通過抽簽,得到了34艘日本賠償軍艦。

1947年6月,中國代表參加了盟軍第一次抽簽儀式。

海軍上校馬德建的手氣還算可以,抽中了6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2艘護航艦、6艘布雷艦、2艘運輸艦以及2艘獵潛艇。

這些軍艦都是日本聯合艦隊殘留的玩意,表面上噸位還不錯,大多不堪使用。

以噸位最大的汾陽號驅逐艦爲例,這是日本二戰時期的“秋月級”驅逐艦。

汾陽號在1945年1月才開始服役,排水量爲2700噸。

此時日軍已經日薄西山,距離崩潰不遠了。汾陽號只裝備了一些高射炮,作爲本土移動防空艦,連主炮都沒有安裝。

到了8月投降後,日軍把狀況不錯的汾陽號徹底拆除了武器,作爲一艘複員輸送艦使用。

國軍抽中的汾陽號,實際上是沒有武器的一艘運輸船。它是戰爭後期建造的軍艦,很多地方都是粗制濫造,剛用了2年已經很多問題。更要命的是,中國海軍缺乏相關零件,無法進行維修,該艦由此失去了作用,一直沒有服役。

也許看到國軍海軍力量過于薄弱,美國海軍將自己抽到的雪風號,轉交給中國人。雪風號是二戰著名的掃把星軍艦,國軍海軍將其命名爲丹陽號。

這艘排水量2000噸的驅逐艦,很快成爲國軍海軍的主力艦。它裝備的2門127毫米主炮,2門100毫米火炮,8門25機關炮,也稱得上火力強大。

大家可以看到,解放戰爭時期的國軍海軍,實力是相當薄弱的。然而解放軍海軍實力爲0,國軍海軍仍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見,海軍對于一個大國的重要性,即便只有幾艘驅逐艦,也有著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意義。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