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次發現約1.34億年前的孟氏中生鳗化石

中國網教育 2024-03-01 10:08:01

記者2月29日從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承德市豐甯滿族自治縣四岔口村早白垩世地層中發現了七鰓鳗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江永鑒定爲孟氏中生鳗化石,其距今約1.34億年。這是河北首次發現孟氏中生鳗化石,也是繼2023年9月豐甯兩例恐龍化石調查成果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後的又一新進展。

“孟氏中生鳗因沒有硬骨和鱗片,很難保存爲化石,因此該古生物化石極爲珍貴。”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總工程師孫肖介紹,孟氏中生鳗是一種已經滅絕的七鰓鳗類,屬于無颌類脊椎動物,此種化石曾被認爲是中生代以來世界上已知唯一的無颌類化石。

孟氏中生鳗化石命名者張彌曼院士對標本進行了鏡下觀察。“標本保存相當完整,眼部、鼻孔、七個鰓囊以及肌節都可以清晰看到,此次化石發現證明了孟氏中生鳗的生存範圍不僅在內蒙古和遼甯西部,還有河北北部。”她說。

圖爲河北豐甯發現的孟氏中生鳗化石。(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供圖)

據了解,此次孟氏中生鳗化石的發現,屬于豐甯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評價項目成果之一。該項目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實施,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承擔,旨在查清豐甯滿族自治縣古生物化石資源分布、種屬、賦存層位、産出特征等情況,掌握重點産地的保護對象、價值、科普教育和保護管理等狀況,對重點化石産區深入開展古生物學、地層學、古環境與古生態學研究,爲冀北熱河生物群的科研科普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項目實施過程中,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先後派出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曆時8個月進行野外勘查,通過系統古生物地質路線調查和剖面測量,全面摸清了豐甯古生物化石資源現狀。

圖爲河北豐甯發現的孟氏中生鳗化石。(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供圖)

截至目前,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已在豐甯圈定化石富集區17處,其中具有較高科研科普價值的化石點39處。同時,共調查發現宏觀化石79屬114種、微觀化石20屬20種,其中豐甯首次發現的古生物資源44屬48種,極大豐富了冀北熱河生物群的種屬組成。

來源:

0 阅读:17

中國網教育

簡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