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這種劇情並不高明,用土匪代替外敵有顛倒黑白之嫌

花煜寒 2024-02-20 19:50:42

在以律法爲重的狄仁傑面前,本該爲殺害長官、煽動嘩變付出代價的周長義,最終倒在了戰場上。

這樣的結局對于周長義來說,或許要比隨狄仁傑回蘭坊,用自己的生命彰顯律法的嚴肅更有戲劇效果,也更被讓大多數所接受。

可從“紅亭子”到“千裏追凶”,作爲這兩個故事之間必要的銜接,蘭坊地區百姓的生活困苦與無助,卻怎麽看都像在顛倒黑白。

相比起身處大漠之地的蘭坊,鎮西堡作爲邊境上重要的軍事要塞,無論是在周長義口中還是土匪來犯時的展現,都不是一座兼有生活和居住功能的城填。

也就是說比起盜匪肆虐的蘭坊城,鎮西堡這座邊關堡壘中只有軍人而無百姓。

可就是這樣一座幾乎沒有掠奪價值且防守嚴密的軍事要塞,卻引得成百上千名土匪並來攻打。

換個角度來看,無論這群能與軍隊一拼高下的土匪是否有軍師之類的配置,他們都不該也不可能有膽量來攻打鎮西堡。

如果他們有與鎮守要塞軍隊一決高下的實力,那麽爲何不去攻打或者說掠奪資源相對更豐富的蘭坊呢?

畢竟在狄仁傑與城防軍來到蘭坊之前,這座城池幾乎處于被一群烏合之衆控制的狀態。

或許這裏安排一場土匪來襲的大戲,只不過是爲了讓被狄仁傑洞察一切的周長義,免于被律法責罰或懲處之辱吧。

可細想之下,作爲一座鎮守邊關的要塞,爲何是一群土匪而不是騷擾邊境的外敵來襲呢?

雖然周長義作爲一名士兵最終犧牲在了戰場上,可細究之下他卻不是在抵抗外敵時犧牲的,而是在與土匪的拼殺中丟掉了性命。

如果按《大唐狄公案》之前那些高大上的調性來看,這樣一種因內患而犧牲的死法,或並不是一件值得被歌頌或者光榮的事情。

還記得在不久之前曹安與狄仁傑討論案件時講過什麽嗎?在銀礦周邊的村民,有很多人因爲土地寸草不生而脫離了戶籍。

這裏的重點便是“脫離戶籍”四個字,因爲在古代百姓擅自脫離戶籍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因爲因生存問題脫離戶籍的人最終很可能會變成流寇。

當這些原本只是幾個或幾十個的流寇不斷聚集在一起後,他們便會在需要填飽肚子的需求下,升格爲敢于攻打鎮西堡的土匪。

從曆史資料來看,除了饑民之外流寇的組成還有像逃丁、邊兵、驿卒、礦徒等,而這些也是唐末時期王仙芝、黃巢之亂中最主要的基本與源頭。

毫不誇張地講,之所以有脫離戶籍、流寇與土匪這些事情,不若不是百姓實在走投無路斷不會有人去幹這種營生。

當我們了解了什麽土匪、什麽是流寇後,也就明白了此文標題爲何有黑白之嫌之說。

不僅是因爲周長義死在土匪手中並不算是光彩,更重要的是作爲唐境上的邊關重鎮,居然不是拒外敵于千裏之外。

這樣的設計與劇情,雖然巧妙的爲狄仁傑解了燃眉之急,卻在不經意間呼應了前文中一些頗爲隱晦的台詞和劇情。

可說這樣的劇情雖然從大面上來看並無什麽過錯,甚至還會給人一種高大上之感。

可細品之下卻顯得並不那高明,甚至還有一種拙劣與廉價感。

看起來將周長義之死擡到了一定的高度,卻將狄仁傑爲之奉獻與笃信的東西批判的一無是處。

至少在狄仁傑重回長安、官拜宰相之前,本該欣欣向榮的大唐盛世,都不過是一場虛幻的假象。

關于《大唐狄公案》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裏,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精彩:《大唐狄公案》充斥了太多現代意識,把唐裝換成西服或許更合適

0 阅读:340
评论列表
  • 2024-02-26 01:11

    改的比胡來飯還胡來,這一章不敢涉及原著的老搞變態話題麽

  • 2024-02-21 03:21

    外國人寫的小說,有文化滲透之嫌

花煜寒

簡介:一起品百味人生,百味情感 劇評 影評 書評 動漫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