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中央分發偉人遺産,賀子珍分得2萬,李敏坦言:媽媽是實在人

史海任我行 2024-04-17 13:30:16

1981年的一天,中央辦公廳特意安排工作人員,給住在上海的賀子珍送來了兩萬元現金。要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兩萬塊錢可是一大筆錢。

因此,面對這一大筆現金,賀子珍當場拒絕,她說她的錢夠花了,地方政府對她各方面都非常照顧,她不需要這兩萬塊錢。但是,工作人員堅持讓她收下,還特意交待說,這是她應得的稿費。

當工作人員提到稿費二字,賀子珍明顯情緒有些激動,她的思緒一下子就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井岡山時期。

那時,她還年輕,正是二十來歲最美的芳華,就像初見她時毛主席對她的評價,說她又年輕又俊俏。

年輕俊俏的賀子珍,在井岡山的茅坪大倉村第一次見到了三十多歲的毛主席,從此後便開始了與毛主席並肩戰鬥,一起走過血雨腥風的十年革命生涯。

《永新調查》、《中國紅色政權爲什麽能夠存在?》這一部部輝煌巨著背後,都有賀子珍辛勤付出的汗水,同樣也是賀子珍在無數個不眠的深夜,默默付出的心血結晶。

如今,當工作人員提及這是她的稿費的時候,賀子珍不能不又一次回憶起和毛主席一起度過的革命戰鬥歲月,只是,如今,書裏的文字還在,稿費也在,當年寫書的那個人卻早已人天永隔。

思量到此,賀子珍不由得一聲長歎,這沉甸甸的兩萬塊錢,是他們曾經一起走過革命道路的見證,這其中凝結的戰鬥的情誼,又豈是這區區兩萬錢能夠衡量的?

提及這兩萬塊錢的稿費,女兒李敏後來回憶說:“這是媽媽應該得到的。爸爸生前和我說過,井岡山時期,媽媽抄寫了很多稿子,還有很多意見都是媽媽寫的,所以,這個時候的稿費,有媽媽的一半。”

又感慨道:“媽媽是實在人,她還是拿的太少了。”

此時的李敏不會知道,等到賀子珍去世後,家人們從她的遺物裏發現了一張殘疾證,這是在長征時,爲掩護戰友鍾赤兵,賀子珍身中17處彈片,後來政府給她發的殘疾證。

但是,從1951年至1984年,整整三十三年,這張殘疾證一共可以領取殘疾補貼11220元,賀子珍從卻未領取過一分錢。

在賀子珍的眼裏心裏,她最看重的是和毛主席一起走過的革命戰爭歲月,那才是珍藏在她心底深處的無價之寶,至于這世間太多人趨之若鹜的虛名浮財,她從來都是等閑視之,即使是她和毛主席一起寫下的文字,她應得的那一份稿酬。

百萬稿費

提及毛主席的稿酬,據毛主席的管家吳連登說:“到毛主席老人家1976年9月9日逝世爲止,他的全部稿費共計爲124萬元人民幣。”

不過,這些巨額的稿酬,一向生活簡樸的毛主席很少動用。這些錢都由汪東興具體負責管理,如果要動用稿費,一般都是由汪東興出具報告,毛主席親自批示,才能拿出來。

毛主席一生熱愛閱讀,他愛讀書,也愛買書,尤其愛買線裝書,因此,毛主席稿酬裏用于個人消費的絕大部分都用在了買書上。其次,還有一部分用于賀子珍買藥。

從蘇聯回國後,賀子珍一直身體不好,毛主席得知這一情況後,常常從稿費裏拿出錢給賀子珍買藥,有一次,直接派人給賀子珍送去了一千元錢。

李敏回憶道:“爸爸的稿費,還用來給媽媽買過藥。”

其實,毛主席的稿費,除了用來買書買藥之外,還有一部分用在了老家來的親友身上。

每當從老家來了親戚朋友,毛主席總是熱情地招待他們,不但主動承擔他們來回的路費,還給他們買衣服布料,購買當地的土特産,讓他們大包小包地帶回去,給左鄰右舍嘗個鮮。這些用于老家親友的錢,也是來自于毛主席的稿費。

在這三大項支出之外,毛主席的稿費還用于在春節期間給身邊的工作人員發過年紅包,個人招待客人吃飯,以及偶爾用稿費接濟手頭不寬裕的李敏和毛岸青。

雖然說毛主席的稿費用處很多,但是每一筆錢的來龍去脈,都有詳細記錄。每個月,毛主席都會抽出時間查看家庭支出賬目,聽取管理員的收支彙報,每一次都記得囑咐財務管理員,不可超支。

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還曾用自己的稿費,給多吃多占的下屬退賠錢物。

原來,有一次,個別下屬去地方辦事的時候,被發現有收受地方禮物和多吃多占的情況,毛主席得知真相後,非常生氣,嚴厲懲治了這些人,又從自己的稿費中拿出錢來,補償給地方財務。

縱觀毛主席的巨額稿費,用于自己個人消費的可以說除了買書,真的是少之又少。

今天,當我們走進毛澤東紀念館,看到一柄簡陋的竹拐杖、一個老舊的書箱,幾件縫補的舊衣服,就可以知道當年毛主席的個人生活有多麽簡樸。

進入七十年代,毛主席身體越來越差,這筆巨額稿費,毛主席更是基本上很少動用了。

永新結情緣

用這筆稿費給賀子珍看病買藥,接濟賀子珍的女兒李敏一家,在毛主席看來,這些錢都不是他自己送給賀子珍的,而是賀子珍應得的。

1927年10月6日,在進行過著名的三灣改編後,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革命軍來到了井岡山,在茅坪大倉村,與袁文才正式見面了。

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見面,18歲的賀子珍也參加了。那是賀子珍第一次與毛澤東見面。

此時年輕漂亮的賀子珍還不知道,她將與眼前這個梳著分頭的中年男子,生兒育女,十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1928年上半年,一打永新取得勝利之後,毛主席開始有了大力經營永新的政治理想。此時,深入了解永新當地的階級狀況、土地占有情況,這些基層調查任務,就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年輕的賀子珍身上。

因爲賀子珍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的人情世故,熟悉本地方言,因此,如果沒有賀子珍的幫助,毛主席是很難准確全面獲得永新的第一手調查材料。

賀子珍記得,那段特殊的日子裏,她每天白天串門走戶,到田間地頭,和當地百姓談心,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晚上回到井岡山,就著昏黃的煤油燈,在燈下一項項一頁頁整理調查資料,第二日將自己整理好的資料,送給毛主席參考。

正是因爲有了賀子珍辛苦跋涉得來的第一手鮮活資料,毛主席對于永新的調查研究,才能如期開展下去,毛主席制定適合邊界實情的土地法,才有了最初的雛形。

除了給毛主席調查整理資料,作爲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賀子珍還常常參與到毛主席文稿的寫作中,將自己在調查中的所思所想,向毛主席和盤托出。對于賀子珍的意見建議和思考,毛主席非常重視。

1928年3月至6月間,毛主席曾和賀子珍一道,三度進入永新縣的塘邊村,爲解決土地革命中如何分田地這一重大決策,一次次深入村組,開展調查研究。

當時,永新縣的戰鬥形勢複雜嚴峻,但是毛主席下定決心要經營好這一山區人口大縣,爲井岡山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在調查撰寫《永新調查》的那段日子裏,昔日的“永新一枝花”賀子珍成爲了毛主席的秘書。

在一個個初夏的夜晚,伴著蛙鳴陣陣,伴著月色朦胧,伴著小雨淅瀝,在小小的煤油燈下,賀子珍爲他掌燈,爲他研墨,爲他一句一句翻譯永新地方方言,再爲他一字一字工工整整謄寫校對文稿,直至《永新調查》成書。

可以說,沒有賀子珍,也就沒有《永新調查》的圓滿完成。

《永新調查》完成了,賀子珍也和毛主席順理成章走到了一起。婚後的賀子珍擔任毛主席的機要秘書,主要負責抄寫文稿、收發文件、分類整理資料、秘密收集敵人情報。

每當毛主席起草文件的時候,負責文稿謄寫校對的賀子珍都是第一個讀者。毛主席每修改一次,賀子珍就重新謄抄一次。

有時候,賀子珍也會對文稿的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以便于毛主席在修改文稿的時候作參考。

可以說,賀子珍對于毛主席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與逐步完善,有著很大的影響。有著豐富基層經驗和戰鬥智慧的賀子珍,是毛主席的愛人,更是毛主席的親密戰友和出色助手。

湘贛邊界黨的二大召開前,毛主席全面系統地起草了一個重要的決議案,這個決議案的一部分內容,後來以《中國紅色政權爲什麽能夠存在?》爲題,被公開發表。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出于毛主席之手的決議案,是賀子珍在一個個萬籁俱寂的深夜,就著昏黃的燈光,一字一句謄寫出來的。每當毛主席需要修改一次,她就再謄抄一次,還常常就決議案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因此,這份決議案,凝結著毛主席和賀子珍夫妻二人共同的心血。

從井岡山時期開始,一直到長征開始之前的的1933年,五年來,賀子珍的心血,默默無聲凝結在毛主席起草的一份份文件裏,寫下的一篇篇文章裏,對于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在那個特殊的革命年代,賀子珍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和智慧與才華,爲毛澤東光輝思想的形成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遲來的幸福

正是因爲如此,毛主席才會一次次深情地告訴女兒李敏,井岡山時期,你媽媽抄寫了很多稿子,還有很多意見都是你媽媽寫的,所以這個時候的稿費,有你媽媽的一半。

也正因爲李敏知道這一情況,當賀子珍得到了兩萬塊錢的稿費時,她才會很是感慨地說道,媽媽拿的太少了。

對于百萬巨額稿費,毛主席在生前就曾明確指示,全部上交給國家,毛主席說:“這都是取自人民的稿費,當然要用于人民。”

不過,對于自己曾經的愛人賀子珍,還有幾個孩子,毛主席同樣給他們留下了一點念想。

李敏和李讷、毛岸青每個人都得到了一份8000元的現金,一台冰箱,一台彩電,對于賀子珍,中央辦公廳則派人送來了兩萬元現金。

兩萬元現金,在當時確實是一大筆錢,可是,和賀子珍的巨大付出與犧牲相比,這區區兩萬塊錢,又確實是太少了。

賀子珍收下的這兩萬塊錢,除了買了一台彩電和一台錄音機之外,剩下的錢基本上用于看病買藥了。

雖然毛主席已經離世了,可是,有了這兩萬塊錢,賀子珍恍惚覺得毛主席的關懷始終還在她的身邊,他們曾經一起寫文稿留下的回憶一直溫暖著她。

李敏得到的8000塊錢,她也不沒有使用,而是替媽媽賀子珍存了起來。李敏說:“我媽媽有病,不知道什麽時候要用錢,不能老麻煩公家,這筆錢留著媽媽急需的時候用。”

不過,直到1984年賀子珍去世,她都沒有用到李敏的這八千塊錢,甚至連毛主席給她留下的兩萬塊錢稿費,她最後還剩下了3000塊錢留給了李敏。

半世流離坎坷的賀子珍,回國後長久居住于上海,李敏離開她前往北京之後,她的生活是孤單寂寞的。

不過,自從外孫孔繼甯出生以後,8個月大的時候,就與賀子珍生活在上海,給賀子珍的晚年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安慰。李敏回憶說:“天倫之樂是填補媽媽心靈空虛的一劑良方。”

除了有外孫長久相伴,很多年的夏天,李敏總是陪著媽媽賀子珍到全國各地旅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都留下了賀子珍駐足留戀的腳步。

苦盡甘來,晚年的賀子珍有外孫相伴,有女兒在側,幸福雖然來的遲了些,終究還是來了。

結語

一年四季總是一套布軍裝的李敏,每當別人問起她怎麽不穿新衣服的時候,李敏笑著說:“好衣服我有的是,只是平時舍不得穿,留著出門穿。”

當有人問起毛主席給她留下的遺産時,尤其是毛主席的豐厚稿費時,李敏總是說道:“就算有,我們也不該拿,他的精神就是遺産。”

于李敏如是,于和毛主席一道走過革命烽火歲月的賀子珍來說,更是如此。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