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白菜類蔬菜,其薹莖卻獨爲紅色武大團隊破譯洪山菜薹風味密碼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4-13 08:10:25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佩雯 通訊員 武柳青

紫紅莖幹甜脆爽口、營養豐富又風味獨特……說起洪山菜薹,大多數武漢人都很熟悉。只需素炒登盤,便清腴可口,其顔色紫紅又有“紫氣東來”之說,經霜凍後味道更佳,也是武漢人春節前後的“年菜”之一。

然而,同爲白菜類蔬菜,紫菜薹的薹莖爲何獨爲紅色?其獨特的口感風味又從何而來?4月12日,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團隊王坤教授告訴記者,團隊在近日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一種特異的基因組結構變異打開了調控原花青素的“閥門”,形成了紫菜薹紫紅色的外觀;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的大量生物合成和向薹莖的高效運輸,可能形成了紫菜薹的特殊風味。

特殊結構變異,擰開菜薹的“紅色閥門”

紅菜薹,又名芸菜薹、紫菜薹,屬于十字花科芸薹屬,與白菜是近親。但同爲白菜類蔬菜,紫菜薹因含有大量的原花青素而呈紫紅色,但人們對于紫菜薹口感風味獨特等表型和品質的機制尚不清楚。

王坤告訴記者,團隊曆時2年多,對比了其他20個白菜類蔬菜的基因組後發現,一個位于7號染色體上、紫菜薹特異的結構變異,導致了其紫紅色薹莖的表型。王坤解釋,在紫菜薹的一個馴化位點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結構變異,這個特殊變異,就像“擰開了控制原花青素的閥門”一樣,顯著增強了原花青素在代謝通路中的表達,最終使紫菜薹呈現紫紅色。該變異在多個不同的紫菜薹品系中均得到了驗證。

原花青素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生物活性成分,有助于清除人體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肝髒等生理功能。“了解了這項機制後,未來我們也許可以‘擰開’其他白菜類蔬菜的‘紅色閥門’,培育出更多富含原花青素的紅色白菜品種。”王坤說。

硫代糖苷促進菜薹風味形成

“霜打過的菜薹更好吃,但你知道爲什麽嗎?”王坤向記者介紹,紫菜薹屬于的芸薹屬作物,其風味往往來自一類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次生代謝産物:硫代葡萄糖苷(簡稱硫代糖苷)。團隊結合基因組與轉錄組的比較,指出在脂肪族硫代葡萄糖苷合成通路上,一些基因在紫菜薹葉片中有顯著的上調,這表明硫代葡萄糖苷在菜薹體內大量合成。同時,在硫代糖苷自葉片向薹莖轉運過程中,紫菜薹的GTR1基因幫助其高效運輸。

“大量生産,加上高效運輸,讓紫菜薹植株上上下下都分布了這種物質,造就了它的獨特味道。”王坤說,硫代糖苷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其代謝産物具有抗炎、調節腸道菌群、降低罹患癌症風險等作用。但其有苦味,冬天打霜的時候氣溫低,這種物質在菜薹中含量也隨之降低,這就是霜打紫菜薹更好吃的一個原因。

“搞清楚基因原理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基因工程的方式,將紫菜薹中的硫代糖苷調節到合適的濃度,讓人們不受季節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可口的菜薹。”王坤說。

據了解,這項研究由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完成,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在該研究項目的啓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提供了支持和指導。研究首次發表了白菜類蔬菜完整的基因組,加強了對白菜基因組中高複雜區域的認識,同時也揭示了洪山菜薹的紫紅色薹莖和特殊風味性狀的遺傳基礎。這項研究的結果在白菜的功能研究中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也爲進一步的分子育種設計和新品種選育奠定了基礎。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