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市值灰飛煙滅,被打回“原形”!暴風中的李甯,亟需新故事

侃見財經 2024-02-28 10:52:18

“國朝一哥”李甯,開年走得並不順利。

2月19日,A股迎來了龍年的首個交易日,也是港股龍年的第四個交易日。在這一重要時點,港股上市的李甯股價卻重挫8.61%,直接遭遇“開門黑”。

雖然最近幾天股價有所反彈,但在龍年以來,李甯股價卻依舊下跌了超過3%。

過去兩年,李甯股價不斷走低,截至2月27日收盤,李甯股價報收20.6港元/股,總市值僅爲514億港元;和2021年9月的最高點106.764港元/股相比,如今李甯的股價已經跌去了八成,堪稱“骨折價”;市值更是縮水超過了220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超過了2000億。

五年前,一陣國潮風讓李甯這個國産運動品牌“乘風而起”,業績和股價雙雙迎來暴漲。

然而,隨著國潮風口的過去,李甯也快速跌回了原形。從目前來看,國內運動品牌都在往多品牌、多品類方向發展,安踏靠著收購已經晉升爲國際運動巨頭。而收購頻頻失利、在國潮風上的李甯,又該如何突圍?

跌宕的李甯

2018年,國內突然掀起一陣的“國潮風”,席卷了整個服裝行業。

李甯,無疑是這陣國潮風背後最大的贏家。作爲第一個現身紐約時裝周的中國運動品牌,帶著“中國李甯”亮相紐約時裝周的李甯一舉成爲國潮風的代表,關注度“拉滿”。根據媒體統計,在紐約大秀落幕當天,“李甯”的微信指數暴漲700%;同年,“中國李甯”系列服裝銷量超過550萬件,鞋品銷量超過5萬,表現相當亮眼。

兩年後,國潮的風口逐漸過去,但沒想到突然出現的“新疆棉”事件,卻讓李甯再次熱了起來。

根據Euromonitor數據,在“新疆棉”事件爆發前的2019年,Nike和Adidas在中國運動服飾市場市占率達到37.6%,而安踏、FILA、李甯、特步的市占率之和爲25.8%;到了2022年,Nike和Adidas的市占率降至28.2%,而安踏、FILA、李甯、特步的市占率上升至35.2%。很顯然,“新疆棉”事件爆發後,以李甯爲代表的國貨再次吃到了紅利。

在這兩次風口的推動下,李甯的業績和股價雙雙迎來大漲。業績方面,2018年李甯的全年營收爲105.1億,淨利潤爲7.153億;到了2022年,李甯的營收已經增長至258億,淨利潤則增長至40.64億。4年時間,李甯的營收實現了翻倍增長,而淨利潤則翻了5倍有余,對于紡織服裝這樣的傳統行業,這樣的業績增速已經相當不容易。

股價方面,2018年李甯的開盤價不過4.477港元/股,最低甚至一度來到過3.527港元/股。但在事件的驅動下,李甯股價持續走高,到2021年9月股價上漲至最高的106.764港元/股,不到5年時間股價翻了約30倍,市值突破2500億港元。

然而,這種借助外部因素得來的“爆發”,顯然不會有太強的持續性。進入2022年以後,李甯的業績增長便開始陷入停滯,到2023年更是出現增速下滑的情況。根據李甯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李甯的銷售額增速從二季度的10%—20%的中段增長,下降至中單位數增長。很顯然,沒有了風口之後,李甯“飛”不起來了。

而在股價方面,截至2月20日收盤,李甯股價報收19.2港元/股,總市值爲496.2億港元;和2021年9月的最高點106.764港元/股相比,如今李甯的股價已經跌去了八成,市值更是縮水超過了2262億港元,折合人民幣超過了2000億。

亟待下一個“新故事”

對于李甯而言,想要重新煥發動力,那就必須找到“新故事”。

其實,李甯也並非不清楚,最近幾年李甯也一直在主動“造故事”,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回看過去幾年,李甯第一個造的“故事”是高端化。實際上,自從亮相紐約時裝周後,李甯便開始不斷提高産品價格,例如李甯旗下的“悟道2-ACE-韋德之道”,普通款均價從899漲至1700元,樂高款則一度達到了5000元。

根據浦銀國際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李甯”平均吊牌價爲700—800元。2021年推出的高端品牌“LI-NING1990”,平均價格在李甯原系列産品的1.3倍以上。對比之下,李甯的産品價格已經高于耐克、阿迪達斯。

雖然提價後,李甯的業績確實有過短暫提升,但高昂的價格卻離“國貨”這一品牌定位越走越遠。當消費者看到李甯價格飙升後,開始用行動投票,李甯也逐漸“賣不動”了。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0—2022年,李甯的存貨分別爲13.46億、17.73億和24.28億,存貨呈現出逐年走高的態勢。在2023年上半年,李甯的存貨仍高達21.2億,庫存壓力依舊很大。

在高端化失敗後,李甯又打起了國際化的主意。2020年,李甯第一大股東非凡中國收購香港本土品牌堡獅龍的控股權,隨後在2021年被整合爲潮牌bossini.X,向休閑服飾領域拓展;2022年初,非凡中國收購意大利奢華品牌Amedeo Testoni(鐵獅東尼)。2022年6月非凡中國審議通過收購英國鞋履品牌Clarks,價格爲1億英鎊。

實際上,李甯和安踏一樣,同樣也有收購外國的優秀品牌,但可惜李甯收購的品牌無一成功,最終導致國際化也走向失敗。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李甯97.93%的營收來自內地和香港,其他地區所占的營收只有2.07%。

當然,現在的李甯並未放棄國際化,不過其已經沒有收購品牌,而是在不斷購買物業。尤其是在2023年12月,李甯更是擬22.08億港元收購恒基兆業旗下香港北角物業港彙東,並將其中的一部分用作集團于香港的總部。從財報來看,2023年上半年李甯的投資性房地産爲19.91億,但在3年前,李甯的投資性房産可是只有1.171億。

不可否認,困境下的李甯仍在積極尋找出路,但一個運動品牌不做産品卻在瘋狂買房,顯然是走越偏了。

0 阅读:73

侃見財經

簡介:看見不一樣的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