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的去向之謎?是隨範蠡而去還是被沉水

曆史亂談 2024-03-06 00:02:30

西施,原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的越國(今浙江一帶)。她的美麗傳說在中國曆史上廣爲流傳,被譽爲“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沉魚”,意指她的美貌足以使魚兒忘記遊動,沉入水底。

 

根據史料記載,西施出生于越國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她不僅貌美,而且性格溫婉,深得人們的喜愛。在越王勾踐想要報複吳國,但又苦于國力不足時,大夫文種向勾踐獻上了“美人計”。勾踐采納了這一計策,決定將西施作爲禮物獻給吳王夫差,以消磨其意志,削弱其國力。

吳國在西施的影響下,吳王夫差果然沉溺于西施的美色,荒廢了國政。而越國則趁機休養生息,最終實現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複國大業,成功擊敗了吳國,作爲越之功臣,吳之罪人的西施,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西施最終的結局在曆史上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她隨範蠡歸隱于五湖。這也是最讓世人接受的也是最浪漫的說法。西施歸國後,範蠡認爲勾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共安樂,帶西施歸隱江湖,東漢袁康《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複歸範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以爲西施原與範蠡有情,吳國覆亡後,範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李白《西施》詩雲:“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也認爲西施跟隨範蠡隱居了。

另一種說法是沉海或沉湖說。勾踐滅吳後,命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騙出西施,將石頭綁在西施身上,之後將其沉入大海。勾踐爲什麽要殺害西施?勾踐覺得實施美人計有些勝之不武,故殺掉西施以保其密。

還有一種是落水說。有人曾以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靓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爲依據,認爲吳國滅亡後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唐朝詩人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鸾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唐代也流傳過西施被沉于水的說法。

自古紅顔多薄命,西施的死因雖然不能確定,但是她爲救越國做出的犧牲是毋庸置疑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