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中“錯誤”:反證中國曆史可信,難怪西方曆史被質疑

諸史 2024-02-25 01:47:41

《文明以止》一書中,學者馮時指出:“我們不能想象,一個對時間茫然無知的民族可以創造出發達的農業文明。”不能掌握“農時”,就無法大規模發展農業,現代考古表明萬年之前中國已有大規模的農業,比如浙江上山文化,而時間源于天文,即所謂“觀象授時”!

可見,中國天文史極其悠久,至少已有萬年曆史,是真正的“仰望星空”的民族。但在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極爲艱辛,中國古人對天文的探索也是如此,其中更是充斥著很多因認知局限帶來的正常“錯誤”,而對“錯誤”的糾正也需要漫長時間探索。

更爲重要的是,古人探索天文中的正常“錯誤”,不僅更符合人類認知邏輯,而且也提供了古人的探索過程,從而說明中國古史更爲可信、西方曆史反而更讓人質疑。

中國古代天文學中存在不少錯誤認知,本文挑選了以下兩例予以說明,通過這兩例可以管中窺豹中國古代天文的發展情況,與我們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樣。

首先,中國古代量天尺

所謂“量天尺”,其實就是“影差一寸,地差千裏”,即在立表測影時,正午日光通過“表”在圭尺上“勾”的影子長度,如果兩地日影相差一寸,那麽古人認爲兩地就相隔千裏。周髀算經中宇宙長度、太陽高度等的計算,都需要用到這把“量天尺”。

比如,計算太陽高度時,由于“日下而髀(表,高八尺)無影”,所以通過測量點的日影長度,以“影差一寸,地差千裏”的“定理”,可以計算出測量點到“日下髀無影”之處的距離,再套用勾三股四玄五,就計算出太陽高度了。

當然,如此計算肯定不對,原因之一在于量天尺不准。根據史書記載,“量天尺”源于“地中”測算,周髀算經記載更早的地中日影長度爲“ 夏至之日日晷一尺六寸”,考證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周禮記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文獻記載是在河南嵩山告成鎮。如今兩地相距300多公裏600多裏,因此“影差一寸,地差千裏”肯定不精確,即便以周代一裏415米計算也依然不精確。

隨著探索的深入,南朝宋時何承天根據當時在交州(今越南河內一帶)的測量數據,對“量天尺”提出質疑,但當時沒能得到證實。隋朝天算家劉焯提出用實測的具體計劃,以此搞清楚“影差一寸,地差究竟多少”,但沒能被朝廷采納。後來,唐朝僧一行具體實施,北到北緯51度左右、南到約北緯18度,派出十三支隊伍實測,最終得出相對誤差大約爲11.8%的結果。

但問題是,距今3000年左右,古代測距、測影等條件存在局限,對地球形狀認知不足等,在這種情況下得出“影差一寸,地差千裏”的“錯誤”結論,其實才是正常現象,符合古人認知的局限性,南朝到唐朝一行對此的探索,也更符合人類探索世界的認知邏輯,即越來越精確。

與中國不同,西方曆史敘事下的古希臘,一出手就是“王炸”,比如埃拉托色尼一出手,他根據日影計算的地球周長,數據(按埃及的長度算)換算成公制,等于39690公裏,與今通用值40000 公裏極爲接近,一出手就拿出極爲精確的數據。

其次,對地球形狀探索

上個世紀,河南濮陽西水坡龍虎大墓出土後,學者馮時根據墓葬奇怪造型、以及特殊布置等(見下圖),考證出距今6500年前,中國已有蓋天說宇宙模型,也就是天圓地方,即所謂“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關于馮時的結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了解一下,馮時不是勉強論證,而是有著詳實的證據。

但問題是,隨著古人對天文認知深入,比如觀測儀器的進步、數學計算更精確等,于是古人發現某些數據與傳統蓋天說模型相悖,這時怎麽辦?古人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修正或提出新的宇宙模型。

較晚的蓋天說,提出天是球穹狀的,地也是球穹狀的,兩者間的間距是8萬裏,北極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繞之旋轉不息。日月星辰的出沒,源于它們運行時遠近距離變化所致,離遠了就看不見,離近了就看見它們照耀。其實,這是對傳統蓋天說的修正。

東漢張儀根據他的計算,提出了“渾天說”:全天恒星都布于一個“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則附麗于“天球”上運行,地球浮在氣中,回旋浮動,即“地有四遊”的樸素地動說,原文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顯然,這是新的宇宙模型。

隨著天文學發展,古人又有了新發現,唐僧“一行”與元代郭守敬,都有過大規模、大範圍的實測,最終證明不同緯度北極星高度不同,其實就是證明了地球存在緯度。元代還測量了中亞尋斯幹城和開封城的月食,發現前者比後者的早了約1更半,這就證明地球存在經度。

環球航行證地圓前,人類證明“地圓”的最確鑿的證據,就是證明地球存在經緯度。根據實測結論,元朝制作了地球儀,元史記載“其制以木爲圓球,七分爲水,其色綠,三分爲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串于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圓之廣袤、道裏之遠近。”當然,曆史是曲折的,即便元代已有地球儀,但天圓地方依然是主流。

與中國對地球形狀探索更符合認知邏輯相比,西方一出手就是“王炸”,一上來就知道“地球是圓的”,很多認知都沒有探索過程,莫名其妙的就出現了。比如,亞裏士多德沒有實測就肯定“越往北走、北極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極星越低”,簡直可以秒殺“一行”、郭守敬;還有托勒密也沒有實測,沒有前奏探索,在2世紀時單槍匹馬的就“提出”地球經緯概念。

余論

縱觀中國天文,曆史上出現的東西,包括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在文獻或考古上,幾乎都可以找到源頭、找到演化的過程,有著較爲完整的證據鏈,其中包括因認知局限導致的正常“錯誤”,以及認知深入後的對“錯誤”的修正等。與天文領域一樣,中國的其他領域也大致如此,如此曆史顯然可信。

與中國的不同,西方天文出道即是巅峰,比如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一出手,就達到了十四世紀世界天文學的水平,但西方天文缺少探索的過程,缺少正常“錯誤”的環節。似乎,這是看到答案後的推導“反證”,故而很多推導存在時代背景、缺少演化環節問題等。如此之曆史,焉能不讓人質疑?

7 阅读:952
评论列表
  • 2024-02-26 12:49

    西方的曆史基本上都是僞史,所謂的文藝複興基本上就是靠明清時期傳教士系統性竊取中國文明成果並加以總結發展而來,什麽亞裏士多德不就是永樂士大典嗎[笑著哭]

    陽光森林 回覆:
    歐洲的第一個天文台成立于1576年,按它們的敘事,之前天文知識可不一般,沒有持續不斷專業觀察無中生有,這是它們的傳統
    watch 回覆: 陽光森林
    這不影響蒙古大軍用西域回回炮打下襄陽,也不影響東方文明從此刻起開始落後
  • 2024-02-26 09:10

    西方曆史?西方也有曆史?都是後編後造的!

  • 2024-02-26 12:39

    外國流傳回一張標記1440個星球的天文星像圖,作者是宋朝天文學家。

  • 2024-02-26 20:22

    西方僞史

  • 2024-02-26 21:35

    西方傳授給我們地球這個概念之前,我們只知道天圓地方。西方傳授給我們地球這個概念之後,我們才有了天文學和地理學。[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watch 回覆:
    這不影響西方傳授給我們地球這個概念之後,我們有了天文學和地理學。
    蕩流年 回覆:
    你那信仰都不去,是沒門路去嗎?
  • 2024-02-26 18:26

    故此西方文明史就和天文學一樣,應該也是造假的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