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茶葉測評能不能信?看完這款金駿眉的測評,你就明白了

小陳茶事 2024-03-06 09:38:3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大魚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早些年,互聯網探店視頻一度很火。

走在時髦前列的朋友,每到一處新地方旅遊,第一時間就是上網查攻略,看本地探店博主們在吃喝玩樂方面都在推薦哪些店。

探店探好了是三方受益:博主得到了粉絲量;店家得到了客流量;粉絲得到了性價比。

三者之間,良性循環。

然而,探店視頻風靡起來後,有許多探店行爲已經悄然變了味。

部分主播早已更改了探店初心,從分享“種草”變成了“探錢”。

推薦與否?好評與否?取決于店家是否給錢。

一時間,網上出現一大堆虛假好評,毫無可信度。

甚至,有的人還打著探店名義吃起了霸王餐,要麽免單,要麽差評……

一來二去,時間長了,原本三方受益的探店模式,便成了網上的坑人新模式。

《2》

餐飲行業的探店風,逐漸式微,熱度與鼎盛時期沒法相比。

然而,類似探店的營業模式,在茶界互聯網換了馬甲後又重出江湖。

名曰,茶葉測評。

評茶指點,在茶圈並非新鮮事。

在遙遠的大宋朝,就已有鬥茶興起。

發展到現在,茶葉審評更是日益規範化。

有著專門的國家標准規定,對評茶工作人員、評茶流程有著明確規範。

但這篇提到的測評,與官方評茶認定不是一回事,而是商業氣息極濃郁的“評茶”。

真帶貨,假評茶。

背後念叨的,全是一本生意經。

上禮拜和一位武夷山的朋友喝茶閑聊時,直脾氣的朋友現場開始吐槽:

“之前還有客戶問我,爲什麽我家的茶不在網上找人測評。我跟他們直接說了,現在網上的評茶就是瞎扯淡,各種鬼話連篇!”

說罷,翻起手機檢索內容。

不一會兒找到一段圖文測評,裏面正在測某款金駿眉。

“這家的金駿眉,呵呵呵,我們在武夷山做了這麽多年茶就從來沒聽過。”

“但你看看,那些拿了軟廣推薦費的博主是怎麽誇它的。”

接過手機一看,快速掃了一眼。

滿屏幕都是谄媚之詞。

“哇塞,130塊,到手260克,對金駿眉而言,真心具有高性價比;”

“幹茶勻整,品相出色,聞著有明顯烘焙香;”

“喝起來很醇厚,沒有甜膩感,快沖……”

看完後,和那位朋友對視了一眼,相顧無言。

因爲那段評茶話術真心令人無語,全是槽點。

真心懷疑,那位打著“每天測評一款茶”的博主,連金駿眉爲何物都不懂,就直接收了廣告費開始宣傳。

要不然,對著實拍圖裏這麽假的金駿眉幹茶,是怎麽有勇氣誇出口“品相出色”的?

裏面連一根芽頭都沒有,和真正的金駿眉八竿子打不著。

論茶品本質,叫紅茶沒問題,但打著金駿眉的旗號就太坑人了!

假得這麽明顯的金駿眉,哪怕它的價格再便宜,斤價不超300塊,也談不上性價比!

《3》

世人眼中的金駿眉,是高端紅茶的代表。

在紅茶制茶發展曆史上,書寫過光輝一筆。

金駿眉創制成功前,茶圈內沒有用茶芽制作紅茶的先例。

當時在茶界提到“芽茶”,一衆茶客會下意識想到綠茶當中的各種翠芽、雪芽。

不然,就是君山銀針、白毫銀針、茉莉銀針等。

一直到2005年左右,金駿眉的橫空出世才彌補了這一項高端紅茶的制茶空白。

金駿眉的原料,只有芽頭,不含葉片,更不會摻雜茶梗。

對照這一基礎概念,再回過頭檢查。

市面上1.0版本的金駿眉仿品,僅看外形就會看出破綻。

因爲它們用料不純,舍不得精采茶芽。

而是用了大量梗葉,濫竽充數。

這樣的茶,堪稱一眼假。

將這些打著“金駿眉”旗號等西貝貨倒出來後,細看一眼幹茶,便能分清真假。

《4》

金駿眉的出名處,在于全芽頭加工。

要動用七至八萬顆茶芽,才能制出一斤成品。

然,金駿眉的珍稀之處,不止如此。

因爲不是隨便的茶芽采下來,都適合加工金駿眉

翻開金駿眉茶的行業標准,能看到白紙黑字明文規範。

有且僅有以桐木村爲核心的565平方千米的範圍,才是金駿眉的正宗産區。

作爲地理標志保護産品,超出這個範圍的茶芽原料,哪怕是照搬金駿眉的制作工藝,做出來的也不算金駿眉,只能叫做“其它紅茶”。

茶葉作爲農産品,本身的品質高低,講究看天吃飯。

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

這個道理,早在漢朝就得出了結論。

發展到現在,哪怕現在農業科技水平進步再大,也沒法複刻特定地域的風土滋味。

另外,大家有所不知,桐木高山當地,地處武夷山。

是福建與江西的交界處,在桐木當地能找到“一腳跨兩省”的牌坊。

桐木一帶,山高、谷深、溪清、林密,平均海拔超過千米,擁有大片未開發的原始林,是武夷山國家級保護區的範圍地。

請注意一個關鍵詞,保護區。

試問,放眼整個茶葉圈子,能從自然保護區裏産出來的名茶,能有多少?

除了金駿眉外,很難再找出第二個有影響力的成功例子!

《5》

桐木當地作爲自然保護區,從武夷大道,途徑星村,進入桐木時。

會經過一道關卡——皮坑。

爲了保護當地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當地有官方部門設卡,外來車輛未經提前報備,不得擅自入內。

哪怕是祖輩生活在此的桐木村民,也不能隨意毀林開荒,毀林種茶。

桐木當地的茶園,大多數是茶農先輩開墾的老茶園。

零散分布,規模不大。

看不到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宏偉規模。

本就範圍有限的基礎上,再加上茶園面積規模有限。

決定真正産自桐木的紅茶(包括正山小種與金駿眉),産量不大。

熟悉武夷紅茶實情的從業者,多數會認可這樣的數字:

市面上100盒正山小種裏,有90盒只能叫“小種紅茶”,非桐木正山所産;

而市面上100盒金駿眉裏,有99盒只能叫“仿駿眉”,産地根本不在桐木!

另外,真正的金駿眉,要求以桐木高山茶樹單芽爲原料。

桐木一帶的茶種資源,多數是當地菜茶。

沒有大面積引入梅占、奇蘭、金牡丹、黃觀音等其它茶樹品種進行種植。

所以,市面上大家看到的梅占金駿眉、奇蘭金駿眉等。

其實,它們背後藏著另一重身份。

即,非桐木所産的金駿眉仿品。

論風味,論市場價,論稀缺性,不能與正宗金駿眉相提並論。

《6》

真正的金駿眉,湯色金黃透亮,擁有高雅的花香、果香、蜜香,茶湯滋味遠比其它紅茶鮮醇清甜,帶有濃濃桐木高山清涼韻;

真正的金駿眉,芽頭細巧,産量稀缺,供不應求,市場均價每斤超過萬元,身價非其它仿品可比;

真正的金駿眉,取桐木菜茶單芽爲原料,芽頭細嫩,滋味豐富,韻致非凡。

作爲一款從自然保護區裏走出去的名茶,金駿眉的成名之路,可謂穩紮穩打,實力非凡!

這樣的茶,不該隨便被汙名化。

要是隨便拿一款連芽頭都沒有的便宜紅茶,就裝入印著“金駿眉”名字的外包裝上對外銷售。

此行此舉,無疑是赤裸裸的欺騙!

而打著懂茶、識茶、幫助廣大茶友甄別好茶旗號的評茶博主,若是爲了三瓜兩棗廣告費,就不惜指鹿爲馬,顛黑倒白。

如此作爲,與爲虎作伥別無二致!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