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紮心的話,不能接受孩子的頂嘴的父母,往往都是無能的父母

丹琴談育兒 2024-02-29 22:20:56

每個父母可能都被孩子頂過嘴,但是不同的父母對孩子的頂嘴反應不一樣。

有的父母能夠坦然的接受孩子的頂嘴,覺得孩子頂嘴是正常的,不把孩子頂嘴當回事,甚至可能還鼓勵孩子頂嘴。

但是有的父母就不行了,一旦孩子頂嘴,父母就覺得孩子是大逆不道,不懂的尊敬父母,就開始上綱上線的教育,甚至指責孩子翅膀硬了,非得逼著孩子承認錯誤不行。

而我今天想說得是,凡是無法接受孩子頂嘴的父母,往往都是無能的父母。不僅無能,認知層次還比較低。

爲什麽這麽說呢?

首先,能不能接受孩子的頂嘴,其實就反映了父母本身的一個狀態

如果父母自信心比較強,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那對于孩子的頂嘴、反抗父母就不會當回事,他們就不會認爲孩子這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這就好比你是一個常勝將軍,那你面對一群小土匪的挑釁時,你會坐立不安嗎?你是不是就鎮定自若,對自己解決他們有充分的自信?

父母面對孩子時也是這樣。

父母的能力越強,對自己越自信,孩子頂嘴時,父母就越能夠坦然面對,因爲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輕松的處理孩子的頂嘴問題,所以就不會把孩子的頂嘴當回事,那他們用的著因爲孩子的頂嘴對孩子上綱上線的教育嗎?

但如果父母本身就比較無能,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們對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不自信,所以他們內心比較敏感,孩子稍微有所反抗,父母那敏感脆弱的心就受到刺激,因此他們就容易小題大做。

這時候孩子的頂嘴就不單單是頂嘴問題,而是挑戰他們的權威問題。他們只有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才能找到一點權威,因此對于孩子這種挑戰權威的表現,父母就比較重視,如果他們不把孩子的頂嘴給打壓下去,自己以後在孩子面前就沒有權威可言了。

所以他們在面對孩子的頂嘴時,父母就容易反應激烈,整的好像孩子的頂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似的。

當然,對這些無能的父母來說,孩子的頂嘴確實是一件大事,因爲他們只有在對孩子的控制中才會找到權威、找到自信,他們當然舍不得丟掉了。

其次,能不能接受孩子頂嘴,反映了父母的認知層次

但凡認知層次稍微高一點,人們就會明白一個問題的發生往往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不是單方面某個因素的結果,對于教育來說也是同樣如此。

當孩子頂嘴時,認知層次高的父母不會單純的認爲這只是孩子的問題,他們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溝通方式有問題,然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溝通方式,從而避免孩子的頂嘴。

但是那些認知層次比較低的父母就不一樣了,在他們眼裏,這個世界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出了問題都是別人的原因,跟自己沒有關系,這種看待問題的單一化,不是認知層次低是什麽?

那這樣的父母在看待孩子頂嘴時,他們就會覺得孩子的頂嘴就是孩子的問題,就是他們不孝順,就是他們翅膀硬了不聽自己的了,所以他們就使勁的批評指責孩子,就絲毫不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可能他們還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自己付出了這麽多,孩子吃自己的、喝自己的,還跟自己頂嘴,自己簡直就是養了一個白眼狼。

攤上這樣無知的父母,孩子也是倒了血黴了。

總之,越是無能、越是無知的父母,越是難以接受孩子的頂嘴。

這種父母,往往在社會就混的比較慘,無法在外面找到自信,于是就回到家裏通過控制孩子來重建自信。所以面對孩子時,他們更喜歡用絕對的控制來控制孩子,不允許孩子反抗。對于他們來說,如果孩子都反抗他們了,他們可能唯一的那種自信來源都沒有了。

這其實就像一些孩子,在外面唯唯諾諾,但是一旦回到家時卻變得窩裏橫,對自己父母吆五喝六。

你也別說讓他們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他們根本就不會認爲自己錯了,他們又怎麽會改進呢?在他們眼裏,錯的都是別人。

越無知的人,越自信。

0 阅读:15

丹琴談育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