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武夷岩茶“十全肉宴”

神州茶韻 2024-04-22 09:12:53

“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據福建《崇安縣新志》載,肉桂在清代就有其名。該茶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用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而制成的烏龍茶,爲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種。奇香異質,苦中帶有焦糖香的獨特魅力,有力沖蓋頂香高銳霸氣,水仙的香氣則優雅飄逸的多。

武夷岩茶肉桂茶,原名玉桂,武夷岩茶當家品種後起新秀之一,肉桂(Rougui)原爲武夷名枞之一。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上等成品茶特征:條索緊實、緊結卷曲,色澤烏潤砂綠,香氣濃郁、辛銳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帶刺激性,湯色橙黃至金黃、透亮。由于它的香氣滋味有似桂皮香,所以在習慣上稱之爲“肉桂茶”。

武夷岩茶肉桂茶是高香的品種,比較耐沖泡,稍有區別,肉桂茶香氣濃郁清長,岩韻顯;味醇厚,具有爽口回甘的特征;湯色濃豔,葉底肥軟,綠葉紅鑲邊。岩茶香氣清銳細長,岩韻顯;味醇厚,濃而不澀,醇而不淡,回味清甘,湯色呈淺橙紅色;葉底柔軟,也是綠葉紅鑲邊。辛銳的桂皮香通過鼻腔的分解,刺激嗅覺的信號減弱。沉于湯中的馥郁桂香,早已與你的舌頭味蕾打成一片。因此,時時引誘著喜飲岩茶者的欲望。

飲茶愛好者爲武夷山不同産區的“肉桂”授予愛稱,如:“虎肉”——虎嘯岩肉桂,“羊肉”——楊梅窠肉桂,“象肉”——象鼻岩肉桂,“馬肉”——馬頭岩肉桂,“龍肉”—— 九龍窠肉桂,“豬肉”——竹窠肉桂, “鷹肉”——鷹嘴岩肉桂, “獅肉”——獅子峰肉桂,“心頭肉”—— 天心岩肉桂,“牛肉”——牛欄坑肉桂,“貓肉”--貓耳石肉桂“燕子肉”——燕子窠肉桂......

武夷岩茶“全肉宴” ,不同特色,不同“肉味”,讓衆多岩茶愛好者神往,欲罷不能。

一、“龍肉”——九龍窠肉桂

九龍窠肉桂,甜度高,“更似四十來年成熟男人味,有著飽經風霜成熟男人的神韻與粗曠。”因出于九龍窠狹谷而名。

九龍窠峽谷兩側峭壁連綿,逶迤起伏,形如九條龍。沿著幽谷鋪設了一條石徑,兩側澗水長流,茶園碧綠,芬香沁人,景色幽美。

二、“虎肉”——虎嘯岩肉桂

虎嘯岩肉桂滋味甜醇,水中香濃,愉悅,很耐泡,香氣淡雅隽永,香氣較馥郁優雅不張揚,入口醇厚滋味甘清香久濃郁,喉嚨甘爽肉桂特性明顯 ,之後桂皮香漸顯霸氣沖鼻。

「虎嘯」出于古時有仙人曾騎虎嘯于岩上的典故。武夷山虎嘯岩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線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個獨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嘯岩有“極目皆圖畫”的美稱。

三、“牛肉”——牛欄坑肉桂

“牛肉”以“霸道高香”、“橫沖直撞”俘虜了衆多老茶客,爲肉桂中的上乘之品。香氣濃郁似桂花香帶乳香或桂皮香;茶湯入口柔順綿稠,醇厚且純淨,舌面辛銳感強,舌底強生津,喉底回味持久甘潤爽快;第七沖後茶湯濃度下降但香越顯清純,滋味甘滑不減,無苦澀,可持續十沖。沸水沖入,可以發現整體淨度很好,並以“開蓋奪香”之勢,讓您收獲第一個驚喜。

牛欄坑位于章堂澗與九龍窠之間,是武夷山風景區三條重要溝谷之一,與慧苑坑、大坑口合稱“三坑”,加上流香澗、悟源澗就是大名鼎鼎的岩茶“三坑兩澗”,愛茶的朋友無不以喝到這五個地方的岩茶而驕傲。

四、“心頭肉”——天心岩肉桂

心頭肉幹香較馥郁;條索緊細、烏黑微帶白霜。滋味甜醇,口感岩韻顯著,沒有普通肉桂的辛辣味和刺激性。回甘快、好,耐泡度較好。

天心岩肉桂王醇香,湯厚,香氣持久,自始至終,呼出的氣息都有濃重的岩韻。從第1泡至第6泡,普通肉桂越泡越淡,天心岩肉桂,越泡越濃香。最突出的是傳統炭焙的天心岩肉桂甜感直接,從第1泡的入口直至品飲後很久,齒間的甜感一直在,喝到第10泡,著實是喝不動了。飯後,再喝放涼了的第10至12泡的混合茶湯,依然是齒頰生津,一直甜到喉嚨裏。

五、“獅肉”——青獅岩肉桂

“獅肉”産自武夷山景區水簾洞山場一帶,極具岩骨花香。與“牛肉”的對比:獅肉水甘香細,乳香花香並見;牛肉湯甜香幽,絲絲縷縷纏繞在水中,如秋蘭寂寂,似梅馥幽幽。

六、“鬼肉”——鬼洞肉桂

作爲“三坑兩澗”之一,慧苑坑這個名字更爲人熟知。鬼洞就在慧苑坑內,是一個三面環岩,一側有隙的天坑。洞內草木蔥茏,極其陰涼,是出産極品好茶的福地。岩壁滲水帶著山間腐殖物的營養,脈脈地滋潤著茶樹根。

“鬼肉”的前六泡是整個山場的氣息。茶湯咽入喉中,籲一口氣,好像站在鬼洞裏呼吸山谷中清新的空氣。撲面的是細細的花香,還有淡淡的木葉香氣……你幾乎忘記這是一泡肉桂,只乘著茶氣去遊曆。六泡過後,茶湯裏便有純淨剔透的肉桂香氣。這是一種細細的、柱狀的、凝而不散的感覺,仿佛上等沉香的煙雲,沖頂直上,缭繞不絕。此時湯色橙紅,內質仍然足以與尋常岩茶的前幾泡匹敵。這款肉桂,泡到十幾泡也還可以繼續多次煮飲。

七、“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塊狹長形的岩體,形似一只巨象飲水于溪畔。近峰之處稱爲紫崖,清朝僧超朗建有雲庵,爲佛門修煉之處,已廢圮。

八、“羊肉”——洋墩岩肉桂

洋墩岩肉桂茶香柔細膩,故稱爲“像極了二三十歲的小少婦”的味道。幹茶勻齊,條索壯結、重實,較勻齊,色澤烏黑,可看到條索上有紅邊或紅點,幹香馥郁,帶焦糖香。湯色橙紅,香氣濃郁(似帶花香),帶甜、肉桂特征強。

九、“馬肉”——馬頭岩肉桂

武夷山岩茶中武夷最好的肉桂産地在馬頭岩的範圍,因形似馬頭而得名。獨特的地貌造就了馬頭岩肉桂辛銳的桂皮香氣和醇滑甘潤的口感,今天的“馬頭岩肉桂”已經成爲武夷肉桂的三支重要的代表之一。

“香氣易成,滋味難求”之說的馬頭岩肉桂則因其細微而獨到的地域風味,在岩茶愛好者中享有很高的評價。爲保有馬頭岩肉桂的滋味特質,制茶者可謂煞費苦心,既要完好地保留它最具代表的桂皮香,又要讓這股香氣完美地融入茶湯裏,就要求制作者在走水、炭火烘焙時細心觀察,仔細品嘗比較,找出其最佳的融合點和高揚的臨界點。

十、竹肉(“豬肉”)——竹窠肉桂

竹窠茶園位于武夷山慧苑坑南邊,在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之間,茂盛的植被裏布滿片片茶園,其中“羅秀”、“廟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閣”等茶園種植了肉桂、水仙、北鬥、大紅袍等品種茶。竹窠的茶屬于正岩茶,因其山場獨特,滋味往往極佳。

竹窠的茶給人留下香氣高銳、味重、滋味變化豐富的口感印象。細細聞茶的香氣,岩茶獨有的茶香與炭火味交織,香氣細密,令人惬意。溫杯燙盞,沸水傾注,刮沫出湯,瞬時茶香四溢,呼吸間都是濃濃的茶香。

關于“肉桂”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在清朝末年,武夷山有位才子名叫蔣蘅,極善品茶,有一年初夏,武夷山蟠龍岩岩主發現了一款蟠龍岩茶,香味奇特,便請蔣蘅和衆位岩主前來品飲,蔣蘅一端起茶盞,同時就聞到一股岩香撲鼻而來,輕啜一口,頓感滋味醇冽,別有洞天,便脫口一說:“此茶有明顯的肉桂香味,而且帶有乳味,香氣酽郁。”蟠龍岩主答道:“先生果然名不虛傳,識茶如神,此款茶還未定名,您給定個名否?”蔣蘅略加沉吟,說道:“這茶非同凡響,應以品質香氣命名,我看就叫肉桂吧!”

後來蔣蘅在《茶歌》時寫道:“奇種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何當更續歌新譜,雨甲冰芽次第論。”贊美了肉桂的品質,從此,肉桂名揚天下。

本文來源:圖文自武夷茶人面對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