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烨”的新瓶裝“e:N”的舊酒:本田的電動化還在走老路

AutoR智駕 2024-04-20 17:27:08

本田第二次在中國發布專屬電動品牌,一口氣推出了3款概念車。同時將本田實現的純電動化時間點提前了5年,意味著新品牌的市場壓力將更大。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結構正發生曆史性變化的今天,合資品牌要對中國市場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裏到底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孤島還是世界汽車轉型的先行實驗場?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文丨智駕網 張鑫

編輯|浪浪山與明知山

沒有想到,日系車的代表本田中國趕在中國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和蔚來之前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個電動汽車品牌“烨”,盡管中國消費者還沒有記清它兩年發布的第一個電動品牌“e:N”的確切讀法。

如果不是演員劉烨,相信“烨”也是一個對于中國消費者第一眼難以讀出音來的字,烨意爲璀璨、閃耀。

本田在華的電動化之路,腳步匆匆,可以體會出其急切之心,但感受不到讓人激動之處。

01.

本田電動化的核心:將中國市場區別對待

4月16日,在北京車展正式開幕之前本田中國發布的全新電動品牌——“烨”,將推出三款全新車型:烨S7、烨P7、烨GT CONCEPT。

據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執行役常務、中國本部長,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五十岚雅行介紹,烨S7和烨P7是“烨”品牌的第一彈車型,計劃于2024年底開始上市;烨GT CONCEPT是“烨”品牌第二彈車型,計劃于2025年量産上市。

到2027年,“烨”品牌將推出6款車型。

而到2035年,本田中國純電動車銷售占比將達到100%。

也就是說,本田沒有給混動等保留內燃機的任何一種動力模式留下生存空間。

當然,這一時間表特指中國市場。

本田官方表示,在中國市場推出“烨”品牌,是本田進一步加速電動化的象征之作。“烨”品牌由中國年輕的研發團隊自主設計,並在全球範圍內率先使用專屬于新一代純電動車的全新“H”標識。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全新電動品牌的發布會距其第一次在中國發布電動品牌過去了還不到兩年。

02.

“e:N”與“烨”的淵源與分工

2021年10月13日,本田中國(Honda)曾聯合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一起,首次發布了純電動車品牌“e:N”,並官宣“以本次發布會爲起點,Honda在中國將開啓面向電動化品牌轉型的新篇章,全力邁向電動化新時代。”

本田在那場發布會上也一口氣亮相了3款概念車——e:N Coupe concept、e:N SUV concept、e:N GT concept,以及2款量産車(同款姊妹車)——東風本田e:NS1、廣汽本田e:NP1。

其中,兩款純電動量産車已于2022年第二季度上市銷售。

按照當時的官方說法,“e:N”的誕生初衷是聚焦中國市場,本田稱其爲“爲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的最佳純電動車”,“e:N”系列車型也是以中國團隊爲中心研發而來。

不過,紮心的是,時隔兩年半之後,“e:N”品牌在中國市場依然沒有多少存在感。

最近半年(2023年10月-2024年3月),廣汽本田e:NP1的銷量只有602輛。

東風本田e:NS1要好一些,最近半年賣了7819輛。但這一數據的主體銷量來源于2023年底的10-12月,大概率與廠方或4S店年底沖量促銷有一定關系。進入2024年第一季度,其銷量就跌回了每月三四百輛的水平。

現如今,全新電動品牌“烨”誕生,這是否意味著“e:N”品牌已經宣告失敗?未來“e:N”品牌還會不會繼續推出新車?

五十岚雅行在發布會後對媒體表示,二者主要是平台不同。“e:N”品牌基于前驅平台打造,該平台主要應用于中小型車;“烨”品牌是面向中國市場,采用全新開發的後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平台,這是面向新一代電動車的全新平台,即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

五十岚雅行強調,本田會以e:N和“烨”兩個不同品牌、不同平台共存的方式,去面對市場競爭。“‘烨’品牌會有6款新車型,這是産品陣營的規劃,接下來我們會結合上市時間具體思考,爲這6款新車型加上與定位相符的附加價值。”

不過,話雖如此,怎麽看,烨這個品牌都像是把原來的e:N一分爲二拆出來的。

在産品層面,“烨”品牌宣稱采用全新智能高效純電“W”架構(Architecture W),這一點,在之前在“e:N”品牌發布的時候是有迹可循的。

當時,“e:N”品牌宣布將采用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可提供“e:N Architecture F”和“e:N Architecture W”兩種不同驅動方式。

其中“e:N Architecture F”基于前置前驅FWD,將在中小型車中搭載應用;“e:N Architecture W”包含AWD(全時四驅)和RWD(後驅)兩個版本,將在中大車型上搭載應用。

如今看來,“烨”品牌的落地車型屬于後者,也就是定位在中大型車層面。只不過,名稱裏的“e:N”被去掉了。

此外,“烨”品牌已經公布了將提供單電機後輪驅動和雙電機四輪驅動兩種驅動形式,這也與“e:N”品牌發布時的說法完全一致。

可以說,“烨”脫胎于“e:N”,從車型定位上來看,高于“e:N”。

在智能配置領域,首批落地的“烨S7”和“烨P7”將搭載Honda CONNECT 4.0智慧數字座艙系統,相比e:NS1和e:NP1采用的Honda CONNCET 3.0已經更新了一代。

本田技研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宮原哲也折強調:“今天發布的‘烨’品牌和‘W’架構由本田中國研究所的年輕本土團隊開發,團隊成員平均年齡32歲,是本田在全球範圍內率先面向中國市場進行電動車的開發。”

在“烨”品牌旗下車型的供應商中,不乏甯德時代,航盛電子、科大訊飛等本土供應商,另外,華爲也再一次現身,“烨”品牌旗下的車型將采用華爲XSCENE光場屏。

本田中國表示,這是華爲光場屏在汽車副駕的首次搭載,其可通過聲音、光線和香氣設備聯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即是,本田中國計劃與中國廠家展開自動駕駛的相關合作。

針對中國本土市場定義産品,提升中國本土研發機構的話語權,采用中國本土供應商的産品,可以說是本田中國發布“烨”品牌的三大特點。

另外,根據中國市場的競爭特點,確定價格有望是“烨”車型的另一張明牌。

03.

合資品牌的電動化之路:産品與資本布局應同步

“烨”能在中國市場上能打響嗎?

客觀的說,在“e:N”發布之後,“烨”是舊瓶裝新酒。

相比德企放棄與中國本土品牌打價格戰,日系中的本田屬于積極進取的一方,短期來看,無論是“e:N”還是“烨”都有實驗性質。

但相比德系,當下中國自主品牌包括新能源車企提升的份額主要則來自于日系份額的下降。

因而日系車的危機感更重。

五十岚雅行對媒體表示:“作爲經營層的角度來看,現在Honda有兩個策略,一是必須快速應對新能源車市場份額擴大的現狀,二是現在燃油車銷量降幅很大,會考慮是否在生産力方面做調整。”

回顧本田2024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其累計銷售新車20.69萬輛,同比下滑6.11%。其中,廣汽本田同比下降8.11%,東風本田同比下降3.8%。

可以說進入2024年以來,本田的市場壓力進一步增加。

而從近幾年的發展態勢來看,本田的電動化腳步在日系陣營中雖是先行者,但整體而言依然相對緩慢。尤其是與電動化、智聯化程度極高的新勢力品牌相比,本田的市場存在感始終不高。

現如今,一大批新勢力品牌已經成了實力不可小觑的“一方諸侯”,甚至開始“反哺”外資品牌,例如大衆與小鵬、Stellantis與零跑的合作。這意味著在電動出行時代、智聯出行時代,與最懂中國市場的本土新勢力合作,或許是更高效的轉型方式。

德系和法系車已經先行一步,美系車困于地緣政治難以邁出這一步,但日系資本應該更大膽一點。

本田在2021年末首次發布全面電動化的戰略,在時機上已經晚了一步。

如今在2024年,本田第二次在中國發布純電動品牌,開始了在中國純電市場的“二次創業”,壓力恐怕要比2021年更大。

“烨”品牌沒有公布具體的銷量目標,首批兩款車型距離真正落地也還要半年時間,這期間的市場變數依然很大。

今天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血流成河,優秀的産品層出不窮,烨S7和烨P7能不能扛起本田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將不僅僅是價格所能承載的。

“烨”站穩腳跟是第一步,不然再度淪入“e:N”一樣的境地,不是換件衣服再立個新牌子就能解決的。

“烨”到2027年將實現6款車型落地,對于“烨”的期待,本田的第一步是跟上中國市場的節奏,如是,則一切皆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曾在“e:N”品牌發布會上公布過在中國市場的“禁燃時間點”:2030年之後,在中國推出的所有新車型均爲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等電動化車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車。

彼時,本田還立下了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的銷量占比規劃目標:2030年達到40%,2035年達到80%,2040年達到100%。

對比本田在“烨”品牌發布會上宣布的“2035年實現銷售占比100%純電動化”,意味著本田在供給端將在2030-2035年這5年內爲裝有內燃機的混動車型劃上句號,在銷售端實現純電動化的時間點也從2040年變更爲了2035年,提前了5年。

日系對電動汽車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看,有時積極,還是感覺搖擺。

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現象是,當下本田、豐田都在積極研發固態電池,並給出了十分積極的量産上車時間表,在“烨”品牌發布會後,本田對媒體表示,其正在全力開發全固態電池,將搭載于2025-2030年期間的新車型,其官員表示,本田已經充分認識到,固態電池是在下一代電動車上非常重要的技術。

固態電池的量産上車能實現日系電動汽車對全球電動汽車的絞殺嗎?

事實上是未必,一是其成本更高,量産未必能降低用戶的用本,二者,在電動汽車發展日趨成熟的大背景下,很難像武俠小說的敘述一樣,依賴一樣絕招逆轉大勢。

相比豐田,本田對待新能源或者說純電動汽車的態度要積極正向的多,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的結構正發生曆史性變化的今天,合資品牌要對中國市場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裏到底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孤島還是世界汽車轉型的先行實驗場?

對這一問題的答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0 阅读:7

AutoR智駕

簡介:智駕網,有溫度的汽車科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