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收到紀曉岚一封空信,打開只有一把鹽,貪官大驚:我命不久矣

曆史星空回望 2024-04-06 07:46:04

在清朝中前期的乾隆時期,國力較爲昌盛、四海升平,百姓基本能實現安居樂業。乾隆時期,有一位名臣以其卓越的智慧、才情,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青睐,他就是紀曉岚。

紀曉岚,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位傑出學者和官員。他生于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博覽群書,學問淵博。

在官場中,他以機智和才情著稱,多次爲乾隆皇帝出謀劃策,化解難題。他的文學作品也廣受歡迎,尤其是他的筆記體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更是流傳千古,成爲後人傳頌的佳作。

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宮中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邀請衆多官員和文人墨客參加。席間,乾隆皇帝提出了一個難題,要求大家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才華。衆人紛紛思索,卻無人能答。

這時,紀曉岚站起身來,微微一笑,說道:“臣才疏學淺,只能以‘一肚子不合時宜’來形容。”此言一出,滿堂哄笑,乾隆皇帝也忍不住點頭稱贊。

還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審閱奏折時,發現一份奏折中的錯別字連篇,十分惱怒。他當即下令將奏折的起草者嚴懲不貸。

這時,紀曉岚站了出來,他先是安撫乾隆皇帝的情緒,然後指出奏折中的錯別字其實並非起草者的疏忽,而是因爲當時使用的字典有誤。

他建議乾隆皇帝下令修訂字典,以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生。乾隆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解決了字體不一的問題。

然而,盡管紀曉岚在官場中聲名顯赫,但他的私生活也備受爭議,有人指責他妻妾成群,生活不檢點,甚至有史料記載“其日馭女數人”。但這似乎並不影響他在清史上的地位和功績。

紀曉岚一生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參與編纂《四庫全書》的壯舉。這部巨著的編纂,雖然有維護清朝統治的因素,但客觀上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而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岚以其深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爲《四庫全書》的完善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正是這位備受乾隆皇帝賞識的名臣,卻曾因爲一樁鹽稅案而卷入風波。這樁案件的發生,讓人們對紀曉岚的品性、才智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

乾隆年間,鹽稅一直是國家的重要稅收來源之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鹽務官員們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貪腐活動。

他們私自挪用鹽稅,使得國家財政蒙受巨大損失。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後,大爲震怒,決定徹查鹽稅案。

在這場風暴中,紀曉岚的親家盧見曾也牽涉其中。盧見曾是兩淮鹽務的重要官員之一,他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貪汙鹽稅,數額巨大。

然而,這項密令卻被乾隆侍讀紀曉岚得知。他深知盧見曾的罪行一旦暴露,必將受到嚴懲。爲了保全親家的性命和家族的名聲,紀曉岚決定暗中給盧見曾通風報信。

他回到家中,冥思苦想如何傳遞消息而不被察覺。終于,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他找來一些碎鹽巴,裝進一個密封的信封裏,然後用摻和著茶葉末的漿糊將信封口封得嚴嚴實實。接著,他立即派人快馬加鞭將這封奇怪的空信送到盧見曾家中。

盧見曾收到信後,拆開一看,卻發現裏面空無一物,只有一些零碎的鹽巴從信封口倒了出來。再仔細觀察信封口,他發現了明顯的茶葉末和茶漬痕迹。

盧見曾沉思片刻,突然恍然大悟:原來親家這是在暗示他,“鹽案虧空,要嚴查(茶)啊!”他當即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決定立即轉移藏匿財産。

然而,盡管盧見曾行動迅速,但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朝廷的嚴查和盤問。鹽稅案東窗事發後,紀曉岚告密的事情也隨之受牽連而出。

有人將此事告至乾隆那裏,要他嚴懲紀曉岚,以儆效尤。然而,乾隆皇帝對紀曉岚的才智一直頗爲欣賞,他並沒有憤怒地要去治罪紀曉岚,反而對他的告密方式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爲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乾隆皇帝召見紀曉岚,詢問他這封空信封的告密方式,究竟竅門在哪裏。

紀曉岚見乾隆皇帝並未動怒,心中稍安,便如實道出了“鹽空茶封”的寓意。他解釋說,鹽巴代表鹽務,空信表示虧空,茶葉則是查的諧音,封則是封口的意思。

整個寓意就是告訴盧見曾鹽務虧空的事情要被嚴查了,要趕緊封口,也就是轉移財産。乾隆皇帝聽後,大爲贊歎,連稱紀曉岚機智過人,心思缜密。

他想到紀曉岚如此巧妙地傳遞消息,既保全了親家的性命,又未直接涉及自己,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于是,乾隆皇帝決定對紀曉岚從輕發落,只給予輕微的處罰,意思意思就行了。

這一事件雖然讓紀曉岚在官場中受到了一些非議,但也進一步展現了他的機智和應變能力。經此事後,乾隆皇帝對他的賞識並未因此減少,反而更加器重他。

回顧紀曉岚的一生,他以其卓越的才華和機智的頭腦,在清朝乾隆年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文化功績和官場智慧讓人歎服,很多事迹都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

0 阅读: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