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原爲清朝的“遺腹艦”,爲何卻能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3-22 14:15:48

孫中山曾經避難永豐艦50余天

中山艦是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一艘軍艦。它雖然僅是排水量800余噸的一艘小型日式炮艦,但因爲陳炯明粵軍叛亂時,孫中山在艦上避難並坐鎮指揮,從而名聲鵲起,並在1925年4月13日孫中山先生去世1個月之際被國民政府正式命名爲“中山艦”。

中山艦的前身也是挂清朝龍旗的

這艘艦是清朝滅亡前在日本訂購的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是清政府重振海軍的産物。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朝實力最強的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加上此前中法戰爭時覆滅的福建艦隊,海防已經陷入癱瘓狀態。1907年,清政府決意重振海軍,在陸軍部設立了海軍處,1910年又改爲海軍部,以薩鎮冰爲海軍總司令。

同時,清政府借鑒歐美主要是英國海軍建設的經驗,擬定了7年購艦計劃,總價款爲白銀1.6億兩,相當于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1.5倍,擬購制50艘戰艦。同年,薩鎮冰等官員赴英、德、法、美、日等國考察海軍、訂購軍艦,永豐艦就是當時從日本長崎三菱造船廠訂造的1艘鋼木結構的炮艦,總造價68萬日元。

辛亥革命後永豐艦依然建造

這艘艦錯過了清朝,也沒有趕上孫中山管事兒

但當永豐艦即將建造時,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新建立的中華民國認同先前在日本的訂艦協議有效,並派員赴日本長崎監造。1913年1月9日永豐艦開赴中國,于20日抵達上海;不過這艘清朝政府訂購的炮艦,回來後也沒能趕上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管事兒,只能編入袁世凱北洋政府的海軍第一艦隊(巡洋艦隊)序列,長期駐泊于上海。

剛剛出廠的永豐艦長205英尺(62.48米),寬29.5英尺(8.99米),吃水8英尺(2.44米),標准排水量780噸,最大排水量830噸,兩座主機(蒸汽機)共1350馬力,時速16海裏,載煤量150噸,載淡水量16噸,全艦配兵員108人。配備的主要武器:阿式十生的五炮(105毫米主炮)1門,阿式七生的五炮(75毫米副炮)1門,阿式三磅炮(47毫米邊炮)4門,馬式一磅炮2門。

陳炯明所部粵軍是孫中山資助扶持的

陳炯明發動廣州叛亂,孫中山與這條艦結緣

1922年6月,孫中山一手扶植培養的粵系軍閥陳炯明,禁不住北洋勢力和英美列強的拉攏而發動叛亂,炮轟孫中山大元帥府邸。孫中山在葉劍英等人護衛下緊急撤退,登上了停泊在天字碼頭的寶璧艦,後來又轉登江邊的永豐艦,並在艦上指揮與陳炯明部叛軍周旋50多天,准備召集麾下各部力量,水陸並進殲滅叛軍。

從6月16日到8月9日,孫中山以永豐艦爲“坐騎”,率領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壁等7艦,駛入白鵝潭,沿途向大沙頭、白雲山、沙河、觀音山、五層樓等處叛軍據點進行炮擊,造成叛軍死傷無數。但由于陳炯明不惜重金,一次性向時任海軍司令的溫樹德贈送26萬銀元,收買其率領麾下的幾艘大噸位艦艇叛逃,使得孫中山身邊僅剩永豐艦等幾艘小噸位艦艇,不得不從近海退守易于防守的白鵝潭。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撤離永豐艦,但也與該艦有了深厚感情

不過,由于叛軍占領了沿海沿江炮台,外圍反擊廣州的各路軍隊相繼失利,孫中山孤立無援,繼續固守廣州附近已經失去意義,因此于8月9日下午在汪精衛、蔣介石等人的陪同下,離開朝夕相處55天的永豐艦,乘英艦“摩軒號”到香港,後來轉往上海。在永豐艦的平叛之舉雖然失敗了,但在孫中山驟遭兵變,幾無棲身之地的緊張時刻,永豐艦爲首的進步力量英勇護衛,幫助其化險爲夷。因此,孫中山與永豐艦有著很深的感情,在其去世後,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這艘軍艦。

永豐艦改名後加入國民黨海軍序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