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女子將3歲幼子從22樓抛下墜亡!孩子求生視頻曝光:頭皮發麻

讀嶼侃事 2024-04-03 10:11:11
01

21年前的愚人節,張國榮推開窗戶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短暫又輝煌的一生,從此,“愚人節”成了某種專屬符號,用于祭奠這個不完美的春日;

時間輾轉,命運輪回間,又給我們開了個殘忍的玩笑。

同樣的早春時節,同樣在愚人節這天,又一個生命的逝去,讓這個春天多了層憂郁的色彩。

事情發生在4月1日清晨,在重慶巴南區的某個小區內,一個女子的異常行徑引起大家注意。

通過現場拍攝的視頻可以看到,一名女子將一個幼兒懸挂在客廳窗外,驚懼過度的孩子拼命哭喊,情況十分危險;

而另一個年紀稍小的孩子則一直站在旁邊,面對突發變故,顯得手足無措。

躁動引發周圍鄰居圍觀,看見懸空的孩子後,有人選擇報jing,同時在樓下鋪好了安全氣囊,以防發生不測。

現場除了母子三人以外,還有一個老人。

據知情者說,老人是女子的婆婆,視頻裏我們聽不清她們在說些什麽,但是從她失控的情緒來看,談話內容應該並不友善。

圖片來源:網絡

出于求生的本能,被“挂”在半空中的孩子拼命掙紮。

他一次又一次地踩著陽台玻璃,嘗試攀上扶手,但這番努力並未喚醒母親殘存的理智,她死死扳住孩子肩膀,情緒處在失控的邊緣。

後來,她發現了樓下墊起來的安全氣囊,便將兒子拉回自己身邊,就在大家稍松一口氣時,廚房窗戶打開,這一次,她沒有猶豫,直接將孩子從22樓扔了下去...

弑子的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沒有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憐愛,也沒有一絲悔意。

她的行爲,宛若扔掉一個被遺棄的布偶,亦或者甩掉一個礙眼的垃圾。

孩子小小的身體宛若一只斷線的風筝,在鋼鐵森林的注視下,顯得那麽脆弱,無助。

小嶼不敢想象下墜的幾秒鍾裏,他心中究竟是恨意多一些,還是恐懼多一些;

混雜著對母親的不解以及對世界的留念,年幼的生命就這樣消隕在冰冷的水泥地面。

他甚至沒來得及在早春時節踏上田埂去享受大自然的親澤,也沒機會去觸摸,探索那本該屬于他的無憂童年;

視頻中苦苦掙紮的身影,是命運給他開的最殘忍的“玩笑”,也是我們不忍直視的人間慘劇。

02

在扔下第一個孩子後,她企圖將第二個孩子也一並扔下,根據現場拍攝的視頻,能清楚的看到,何某已經將孩子抱到了窗戶旁邊。

萬幸,被趕來的jing方及時阻止,才沒釀成更大的悲劇。

在搶下她懷裏的孩子後,何某還試圖與jing方對峙,但最終被按倒在地,而一旁的醫護人員則上前查看被砍傷的老人,以及驚懼過度的孩子。

幸運的是,經過及時診治,二人沒有生命危險;

不幸的是,被扔下樓的幼子當場死亡,年僅三歲;

慘案發生後不久,據“知情人”所說,何某是因爲婆媳矛盾,一時情緒上頭,所以拿孩子當威脅,看到婆婆無動于衷後,失控之下將兒子扔出窗外。

圖片來源:網絡

似乎將家庭慘劇歸咎在“婆媳矛盾”這個古來有之的難題上,再合適不過,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麽?

根據後續報道,何某在案發當天突然狂躁症發作,先持菜刀砍傷了婆婆,又將3歲的幼子從22樓扔下,致其墜亡...

即便在這一過程中,鄰居反複勸說她“別放手”,希望能喚醒何某被吞噬的理智;

即便相關部門已經在最短的時間內已經鋪好了安全氣囊,希望能減緩孩子受到的傷害;

即便,他們盡了全力,做了一切預案,卻敗給了一個母親失控的情緒。

雖然被砍傷的婆婆沒有生命危險,另一個孩子也因施救及時,幸運地逃離了死亡的陰影。

但在目睹母親將弟弟扔下窗外後,這殘忍的一幕會對他的人生産生何種影響,無法預測。

即便他從死神的羽翼下逃脫,但悲劇所造成的心理陰影難以消弭。

這種被至親傷害的痛楚,必定會伴隨終生。

雖然事件仍在調查中,但大衆對于這個弑子凶手的譴責,隨時間推移愈加憤懑。

鑒于何某被傳患有精神類疾病,那麽能否受到法律懲罰,似乎要打上一個問號。

精神異常,不能作爲殘害生命的借口,但卻是衡量量刑的標准。

有律師指出:

“法律並不是對所有精神病人犯罪一刀切不處罰,而是在具體案件中嚴格鑒定刑事責任能力,該女子是否負刑事責任,還要看其在犯案時是否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爲的能力,而且還要經過司法程序確認,而並非只要其系精神病人就一律不負刑事責任。”

03

親生母親弑殺幼子,這起人倫慘案背後所隱藏的,不僅是對逝去生命的歎惋,更將另一重悲劇拉回公衆視野:

如何治愈那些身患抑郁症的母親?

如何讓她們卸下心理負擔,走出疾病的陰霾?

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埋藏在很多家庭生活中的引雷,常被忽略,而一旦“爆炸”,危害無窮。

其實,很多母親都或多或少患有産後抑郁,一般是指産婦在産後四周內發生的抑郁症。

目前大多數學者將産後抑郁症的範圍擴大至産後,既包括在産後一年內新發抑郁症,也包括妊娠期抑郁症的延續。

圖片來源:網絡

症狀嚴重的産後抑郁,可延長至産後l~2年,甚至能長期不愈、發展爲慢性抑郁狀態或周期性精神病。

根據調查顯示,産後抑郁患病率已達14.7%,再次分娩時複發風險高達30%-50%。

我們無法推斷何某的狂躁,是否是産後抑郁症的延伸,也不知道這種極端情緒已埋在心裏多久。

但她在柴米油鹽的掙紮裏,沒有找到自愈的方向,也失去了情緒宣泄的正確出口。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何某,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不僅親手結束了兒子的生命,也將自己推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更多人以“母親”的身份譴責她的殘忍,但不要忽略這背後所折射出的家庭悲劇。

小嶼還記得,去年9月,一個名爲“女博士産後抑郁,將嬰兒虐待致死”的案件,跌破了大衆認知。

在那之前,我們也曾看到過類似“女子産後抑郁,帶孩子投江身亡”的悲劇,也有將孩子從頂樓扔下後,自己再跳樓自殺的慘痛回憶。

外人眼中,生兒育女是母親的天職,理應做到完美;

但這背後所背負的心裏壓力和精神負擔,似乎無人在意。

隨著時代發展,那些不曾被宣之于口的折磨,那些留在心間的疤痕,不會被輕易磨平,而是長出痛楚的藤蔓,釀下的苦果,唯有自己品嘗。

最好的辦法,是學會治愈和自愈。

每個人都有被生活的不幸所淹沒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在孤獨的夜裏哽咽的時候。

但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愈能力。

那個能力爲我們驅散黑暗,將我們從泥濘中救贖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0 阅读:3

讀嶼侃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