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農村養老院的“中國好人”決定再創業

傳統藝術 2024-04-29 13:25:38

2015年,暮春四月,在外創業的趙峻決心回家鄉辦一家農村養老院。

兩年後,一家名爲“湘北老年公寓”的養老機構在安鄉縣大湖口鎮開業。

9年來,爲了辦好這家老年公寓,1974年出生的趙峻將腦細胞用到了極致,在增強老年公寓的“造血”功能上思考、摸索、嘗試,開始了新一輪創業。

湘北老年公寓大門 高玲 攝

從接母親養老到辦一家養老院

從15歲離開安鄉老家四處闖蕩,到壯年時在懷化開辦駕校創業成功,趙峻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母親過上舒心、幸福的晚年生活。生活對于母親來說,是一本寫滿痛苦與艱難的大書。父親離世時,趙峻還是8個月大的嬰孩,此後歲月中遮風擋雨、衣食住行的重擔都落到了母親一人肩上。

2015年4月,趙峻回鄉祭祖,想趁這次機會把69歲的母親接去懷化養老。沒想到被母親拒絕了。任趙峻怎麽苦口婆心地勸說,要離開這片生活了近70年的土地,抛下故土上的鄉鄰和記憶,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母親終究是不願意。趙峻尊重母親的意願,但他放不下心,這些年來,他聽了不少留守老人孤單離世的消息,堂妹的公公因無人照看,洗澡時一氧化碳中毒去世,兩天後才被人發現。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趙峻想,在安鄉縣焦圻鎮辦一家高標准的養老院,讓和母親一樣的老人都能入院養老,讓他們有人照料,有人陪伴。

念頭一轉,“行動派”趙峻立即把想法跟時任安鄉縣焦圻鎮黨委書記的趙傑峰說了。趙傑峰聽完他的話,領著他走訪了幾位留守老人,有的屋內垃圾成堆,有的屋前雜草叢生,有的饑一餐飽一餐。目睹此情此景,趙峻的眼圈紅了,他決定盡快把養老院辦起來,讓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安心工作,讓在家留守的老年人安享晚年。

得知他要建養老院,朋友發出反對之聲:“在農村辦養老院是一件虧本的買賣。”

趙峻說:“生老病死,人生四件大事,都應該被重視,我建養老院也不是爲了賺錢,只是爲了心安。”

妻子也不同意,如果趙峻回安鄉縣辦養老院,駕校的全部事宜將由她挑起,她沒有經驗,勢必影響駕校的發展。

趙峻最終說服了妻子,把正在讀小學的女兒和需要人手的駕校都交給了她,帶著多年來打工和創業的積蓄回到了安鄉縣。

高標准的養老院是什麽樣子呢?趙峻並不知道,這個行業對他來說就像個“陌生人”。安鄉縣沒有民間養老機構,他就去津市市、澧縣等縣市區的養老院一家家走訪,直到心中浮現出一張完整的養老院草圖。

在安鄉縣民政局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1月,湘北老年公寓開始接收老人入住。這家投資了1500萬元的民間養老機構,經常被誤認爲是一座旅遊山莊。常德市老齡辦負責人向省裏彙報養老公寓的建設情況,湘北老年公寓的照片就讓省廳領導産生了“美麗的誤會”。安鄉縣三岔河鎮的何麗安在深圳工作了30多年,她慕名來到湘北老年公寓“踩點”時,一眼就看中了這裏的環境和設施。2017年3月9日,何麗安把父親送進老年公寓,“公寓環境優美,護理專業,父親在那裏我很放心,雖然離老家有50公裏,但我從未想過要轉走。”

今年4月10日,記者來到湘北老年公寓,只見院子裏鮮花盛開,老人居住的房間幹淨、整潔,公共場所看不見一點垃圾和水漬,空氣中也聞不到一絲異味。81歲的何名球驕傲地說:“公寓裏天天都這樣幹淨,劉姐只要看到一點水和垃圾就會處理,怕我們踩到了摔倒。”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護工公示欄中劉厚慧三個字,她就是他口中稱贊的“劉姐”,雖只有60歲出頭,但老人們尊重她,都稱呼“劉姐”。

創辦伊始,趙峻就把湘北老年公寓定位爲面向廣大農村老人的養老院,收費標准一壓再壓,但總有一些有意願的老人受制于家庭條件,這時候,趙峻就會讓老人免費入住。

幾年前,安鄉論壇一條《老媽媽,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幫到您》的帖子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原來,1931年出生的老人席金年雙眼失明,家庭也因病致貧,老人長年居住在一間堆滿垃圾的出租屋內。趙峻看到這條帖子後,第一時間聯系上論壇版主,表達了免費接席金年入住老年公寓的想法。憂傷的故事最終有了讓人舒心的結尾,席金年在湘北老年公寓享受到了終身免費照料。

趙峻和湘北老年公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感動湖南人物”、常德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相繼落在這個愛心滿滿的年輕人身上,2018年趙峻登上了“中國好人榜”,2021年又當選爲市人大代表。

從幫助一個老人到解放一個家庭

“我的4個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大兒子64歲了,住在武漢,已經退休了,他有孫兒要帶,不可能回來長期照顧我。”1933年出生的張獻清是安鄉縣大湖口鎮東保村人,兩年多前,他的老伴去世了,他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水也提不起,飯也做不好,于是就住進了湘北老年公寓。

午飯後散步的張獻清老人 高玲 攝

張獻清非常喜歡老年公寓的生活,護理人員幫他打水洗腳,被單、被套每五天就換一次,他平時就和其他老人散步、打牌、聊天,“有人管,不孤單,兒女在外面也安心,想他們了就要護工幫忙打視頻電話。”

老人的話道破了一個樸素的道理:老人安則家庭安。這也是趙峻創辦老年公寓的初衷:爲家庭分憂,替社會解難。在老年公寓的樓頂上,這十個紅色大字鮮豔奪目。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97億,占全國人口的21.1%。據測算,獨立居住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國老年人口的54%。年輕人外出工作,加劇了農村的空心化、老齡化現象。因爲居住分散、離醫療服務點較遠、公共交通不暢等現實問題,農村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更加艱難。安鄉縣是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評定的“中國長壽之鄉”,高壽老人占比更大。如何讓更多農村老人就近、低成本、健康養老,成爲急需解決的難題。

張獻清和何名球屬于能夠完全自理的老人,他們的交費標准爲每月1500元。張獻清每月的退休金近3000元,他認爲每月1500元的收費並不高,“我們住在這裏,每天只交費50元,有吃有喝,還有專門的護理人員照顧。”年過九旬的老人算起賬來非常順溜。

護工陳玲今年52歲,是湘北老年公寓開業時就進來了的老員工,2017年8月經過培訓後取得了護理證。這些年來,她照顧過的老人已經過百位,遇到過各種情形、也接觸了各種性格的老人。“老人們有些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有些是精神狂躁,有些是身體殘疾,有些會大小便失禁。如果沒有耐心、經驗和體能,一個這樣的老人會把全家人弄得筋疲力盡,而且,這樣的護理又不是一天兩天。”陳玲說,有些經濟條件好、請得起保姆的家庭,也願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來,“老人待在家裏太孤單了,公寓裏空間大,老人多,平時他們可以在一起散步、聊天、打牌,心情好了,病都少些。”

整潔幹淨的房間 高玲 攝

“對居住環境很挑剔”的何名球表示,人老了,在家附近有這樣一個好的老年公寓,是一種福氣。

老人們閑暇時讀報聊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目前,湘北老年公寓共有工作人員17人,大部分是和陳玲一樣的老員工,他們願意留下來做別人眼裏這份“不容易的工作”,最大的原因是被趙峻感動了。在這家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裏,在近3000個日日夜夜的陪伴與照顧中,他們護理過500多位老人,用愛心和行動守護了老人的晚年生活。

老年公寓院內環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糾結迷茫到決心再創業

4月15日晨,一身疲憊的趙峻趕到老年公寓時,老人們正在吃早餐,他撐著“打架”的眼皮檢查了早上的夥食,聽員工彙報了晚上的情況,又去3樓看望了幾位失能老人。

老年公寓的人並不知道,趙峻在十幾裏開外的制茶車間裏,剛剛熬了一個通宵。制茶,正是趙峻爲老年公寓尋找的“造血”途徑之一。

走進老年公寓的大廳,可見一側牆上貼著的老人照片,正是當前在這裏接受護理的47位老人。這47人中,能夠自理的有15人,半失能的有19人,全失能的有13人,護理費用分別爲每月1500元、2080元、3080元。老年公寓的副院長田鳳梅算了一筆賬,每月的護理費收入總計102060元,而每月人員工資、餐飲、水電、通信、生活用品、設備維護等支出達到了13萬元,“以前院長是拆東牆補西牆,用駕校的收入貼補老年公寓。”田鳳梅介紹,老年公寓可容納220人同時入住,但一般都只有50人左右,“入住100人可以勉強保本。”

規模化是趙峻目前無法邁過的“坎”。農村的養老市場很大,但是受制于面子、觀念和經濟因素,想進但沒進養老機構的老人占絕大多數。“子女覺得把父母送進養老院是不孝,怕被人戳脊梁骨;老人家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再就是農村家庭的收入本來就不高,我們的收費標准已經很低了,但在有些家庭看來仍是高價。”趙峻分析。

高規模的場所、空余的床位、較低的入住率以及每月2萬多元的虧損,一度讓趙峻陷入糾結之中。“每年春節期間,老人都被接回家了,我也回懷化去過年,頓覺無事一身輕,就開始糾結老年公寓還辦不辦。”趙峻笑了笑說,“有時候,老人的兒女打電話給我,感謝我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有時候,老人拉著我的手,說我比他們的兒女還親還管用,我就覺得老年公寓一定要辦下去,于是就決定再創業。”

趙峻的目光瞄准了黃山頭上的茶園。茶園離老年公寓不遠,制茶也分旺季和淡季,趙峻完全可以兩頭兼顧,而且,趙峻小時候就看到母親在家裏制茶,對綠茶制作並不陌生。

黃山頭綠茶是“黃山頭三絕”之一,湯色翠綠、清香撲鼻,20世紀70年代就在湖南茶業博覽會上摘取過獎項。2022年,趙峻接手黃山頭茶廠,創辦了安鄉縣銀湖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整合了茶農大大小小的茶園,“目前有400多畝,年産量在15噸左右。”趙峻知道,光靠他一個人的力量,要把這份茶葉事業做大有難度,于是,他跑到市城區和湘西的茶葉市場尋求機緣,成爲常德市紫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湘西保靖茶葉合作社的合作方。春季是制作綠茶的高峰期,趙峻除了管理老年公寓,還要請人摘茶、制茶、包裝、運送,每天下午4時開始,他就換好制服守在制茶車間,“通宵達旦是常事,鮮葉少一點時我可以睡上兩個小時。”

在銀湖茶業的産品陳列室裏,各種包裝的茶葉顯現出了趙峻再創業的決心,“不管是老年公寓還是銀湖茶業,都得到了常德市和安鄉縣多個部門的領導關心,他們幫我出主意、想出路,開辟銷售渠道,目前是想讓黃山頭茶進入政府采購平台,正在走工作流程。”趙峻告訴記者,市創建“中國長壽之鄉”活動領導小組的領導多次上門,探尋黃山頭綠茶的“長壽密碼”,還牽線搭橋請來了湖南文理學院的博士團隊,現場調研和授課,提升黃山頭綠茶的品質。

作爲安鄉縣首家民營養老機構,湘北老年公寓就是一塊“試驗田”,趙峻自己沒有經驗可循,各級政府也正在研究各種支持的可行性。2016年鄉鎮區劃調整改革之後,原焦圻鎮、安福鄉、安凝鄉合並爲大湖口鎮。近日,大湖口鎮黨委書記李軍向趙峻建議,老年公寓承擔大湖口敬老院的一部分功能,這樣既能解決老年公寓規模化的問題,也能讓敬老院的老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務。“現在感覺不是我在孤軍奮戰,很感動,很溫暖,又充滿了力量,我會努力爲老年公寓打開一條出路,讓它成爲更多老年人的幸福港灣。”“造血”之路已經走上正軌,社會各界的關注令他信心倍增,趙峻言語之間又有了春天般的蓬勃之氣。

趙峻對老人噓寒問暖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