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年從銷量百萬到邊緣化,沒做錯什麽的韓系車,被淘汰了!

汽車扒一扒 2024-05-10 21:33:46

2019年,應該算是韓系車最後的巅峰。

那一年北京現代完成了72萬年銷量的成績,東風悅達起亞完成了29萬年銷量,現代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總計達到了100萬台。

四年之後的2023年,北京現代的銷量滑落到了26萬,悅達起亞的銷量則爲16萬,累計銷量42萬,下滑幅度接近60%。

總有人說,韓系車是全球第四大車企,這是值得購買的核心因素,因爲銷量往往代表著一切。

但發生在國內的事實是,韓系車的銷量在不斷下滑,今年一季度繼續崩盤,選擇韓系車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少。

爲什麽?

韓系車之所以在全球擁有頂級的銷量,是因爲其在全球市場以經濟、耐用爲主,尤其是在韓國、北美、歐洲、印度等市場,這些更注重經濟、便宜的市場,韓系車的優勢十分明顯。

但在國內市場,韓系車所謂的經濟性優勢不曾存在。

一方面,中國品牌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韓系車,尤其是在定價上,優勢遠遠超過了韓系車,比如說10萬預算就能夠買到一台尺寸足夠大、足夠安全、配置足夠豐富的長安CS75 PLUS、哈弗H6,韓系車方面卻只能選擇到一台小尺寸的伊蘭特、起亞K3。

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的變化速度極快,韓系車已經跟不上國産車的發展速度。

電動化滲透率超過50%,擺在面前的客觀事實是,有一半消費者買的是綠牌車,並且智能化滲透率已經超過了70%,這兩個發展方向,韓系車一個都沒把握住。

留給更多消費者的認知是,韓系車在全球市場的銷量龐大,可靠耐用。

但想要打動這一批的年輕消費者,這還遠遠不夠。從消費層面來看,市場中已經擠入了很大一批的00後消費者,這部分消費者存在以下幾個特性:

1、對智能化的要求較高。

2、對合資車的認可度較低。

3、更認可運動、時尚的産品。

4、購車預算不夠豐富。

目前來看,仍然在全球層面注重經濟特性的韓系車,很難滿足當下主流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在燃油車份額只剩下50%的今天,只有燃油車的韓系車,必然會遇到銷量收縮的客觀事實。

未來的市場中,誰能夠更加貼合國內市場的發展需求,誰就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取勝。

目前來看,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突破了50%,這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開始選擇中國車,因爲在經濟預算層面,中國車不僅僅設計更年輕、更運動,同時安全性高、尺寸大、配置豐富,這些都是在日常家用上,感知力很強的優勢。

回溯當年韓系車崛起的過程,也是靠著不錯的設計、相對經濟的定價來獲得上一代消費者的認可。

品牌的更叠背後,其實是用戶群體在更叠,更年輕的00後入局,這部分人不認可韓系車,是韓系車快速滑坡的關鍵因素,而想要獲得年輕消費者的認可,僅僅是做好質量還不夠。

還需要在電動化、智能化、配置等層面全面發力,但目前來看,韓系車並沒有要爲中國市場妥協的想法和行動,這也意味著,韓系車銷量的下滑還沒有停止。

0 阅读:444

汽車扒一扒

簡介:懂車,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