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鼓浪嶼爲何矗立鄭成功雕像,原來他曾在此練兵屯兵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5-13 09:07:20

在福建廈門半島的西南一隅,與著名的廈門大學隔海相望著同樣著名的風景區——鼓浪嶼。這座袖珍小島面積僅1.88平方公裏,卻號稱“外國建築博物館”,星羅棋布著1100多棟風格各異的近現代建築,還遍布著各種文藝範的咖啡館、民宿客棧、美食特産店等。由于風景秀麗,當初蔣介石也選擇在此度過了其在大陸的最後1晚,現在更是遊人如梭,就連每年趕來拍攝婚紗照的新人都多達10萬對。

鼓浪嶼曾是海盜出沒的巢穴

由于遊人衆多,各類建築遍布,因此鼓浪嶼及其周邊可謂寸土寸金,也就很少設立公園、雕像、地標建築等。不過,在小島東南端的覆鼎岩上,卻矗立著一尊1400多噸重的鄭成功巨型石雕,高15.7米,寬9.2米,按劍挺立,十分威武。那麽,鄭成功與鼓浪嶼究竟有何淵源,爲何其雕像會矗立于此呢?

原來由于明清時期爲了防備海盜侵襲,一直實施海禁政策,並將沿海島民大量內遷。結果,鼓浪嶼與沿海許多荒島一樣,反而成了海盜出沒的巢穴。一直到明朝末年,由于發現鼓浪嶼上的花崗岩是制碑、建築的優質材料,這裏才出現了一些采石場,並建立了便于裝貨卸貨的小碼頭。

鄭成功父親曾在鼓浪嶼大敗西方海軍

公元1622年,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福建沿海,並占領了鼓浪嶼。2年後,福建巡撫南居益發兵討伐,將其驅逐。當時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還僅僅是一名翻譯,但其目睹了大戰的全過程,也記住了這座毗鄰福建的小島。此後十幾年裏,鄭芝龍所領導的海商集團迅速崛起,當1633年荷蘭殖民者卷土重來,企圖在鼓浪嶼建立貿易據點時,鄭芝龍帥軍將其擊敗,這就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料羅灣海戰。

鄭成功抗清曾在鼓浪嶼屯兵

此後,鄭芝龍徹底掃清了海上航道,以廈門爲總部,壟斷了對日本、台灣島和東南亞各地的貿易。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覆滅,鄭芝龍在清兵威逼下選擇投降,但其子鄭成功卻選擇退守金門,並燒掉儒冠儒服,發誓終生抗清。在最初的艱難時刻,鄭成功經常帶領幾條船、數百士兵在金門、鼓浪嶼之間遊弋。至今鼓浪嶼日光岩上仍有一處“龍頭山寨遺址”,便是當年鄭成功屯兵紮寨之所。

公元1650年,鄭成功占據廈門,演兵經武,勢力進一步壯大,至今廈門大學內還留存著他昔日練兵的演武場、演武亭。鼓浪嶼如今歸屬的廈門思明區,實際上就取自“鄭成功時刻思念明朝”之意。正是鄭氏家族尤其是鄭成功與廈門、鼓浪嶼的淵源,1985年,當地政府在島上設立鄭成功雕像,當地百姓傳說這雕像能鎮台風,此後台風見了廈門要繞道而行。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