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爲何不怕中國軍人學習新戰術?你看看清末到民國洋教官啥段位

千年論戰 2024-04-18 17:22:23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從清末就開始流傳的口號, Ok從晚清到民國,很多軍政大佬都指望從洋人那裏學到真東西,然後吊打洋人,完成腳踢歐羅巴、吞並扶桑國的大業。洋人也不傻,滿清和民國真就沒請到什麽高手。

比如滿清的真中堂李鴻章,他請教官的本事就遠遠比不上奧斯曼帝國。李大人請教官不願意自己掏錢,是克虜伯公司公司買單。李鴻章接待克虜伯公司軍火推銷員瑞乃爾時,覺得當過普魯士下級軍官的瑞乃爾是個人才,就直接將其聘請當了淮軍教官。克虜伯公司一看李大人有這個愛好,幹脆就替李鴻章招聘了德國軍官李劢(音mai,就是賣力的意思)協到淮軍中當教官。這個操作和德國大衆自掏腰包,讓施拉普納給中國足協當教練的操作類似,施拉普納不是頂級教練,李劢協也只是槍炮技術方面的人才,他寫的著作幾乎就是克虜伯大炮的使用說明書,什麽《克虜伯炮圖說》、《克

虜伯炮操法》、《克虜伯炮表》、《克虜伯炮彈造法》、《克虜伯腰箍炮說》等,對淮軍有用,但對克虜伯公司推銷産品更有用。

中法戰爭爆發後,李大人才趕鴨子上架一樣,從淮軍小金庫中掏錢,一口氣聘請了24個德國軍官,請教他們如何戰勝法國人。這群德國教官也給李鴻章普及了散兵線戰術的基礎概念,指出淮軍作戰隊形太密,可李大人、淮軍諸將都不聽。淮軍在1875年還派了卞長勝、劉芳圃、查連標、

袁雨春、楊德明、朱耀彩、王得勝七個淮軍軍官留洋,他們七個淮軍留學生也和當年健力寶的後輩一樣,沒進正規德國軍校、戰爭學院研習、進修。按照李大人的安排,他們在第一年到斯邦達(應該是斯巴達)軍營進行適應性訓練,第二年學習地圖繪制技巧,第三年“習演帶排”,至于土木工程、炮兵射擊、多兵種協同作戰技術,李大人根本就相關的概念。

李大人的學習計劃是想當然,淮軍軍官的素質也讓友邦驚詫。開學第一年,卞長勝、王得勝、朱耀彩三個活寶就被德國軍官趕出了軍營,只能借助克虜伯公司的關系,在波鴻的德國兵工廠內進行實習,卞長勝、王得勝在兵工廠還不安分,又和德國軍官起了沖突,直接被趕出了德國。淮軍留學7人組的其他人也沒學到什麽本事,楊德明、查連镖、袁雨春、劉芳圃四人和不少國足球員一樣外語能力差,連德國軍事術語都沒學全。到了淮軍派往德國的留學生不少,正式進入德國軍校的幾乎沒有,就連後世大名鼎鼎的段祺瑞也不過是在克虜伯兵工廠客串工人實習(所以你就別奇怪段祺瑞爲何戰術能力差了)。至于德軍總參謀部如何制定大兵團作戰計劃,德軍步兵、炮兵戰術,淮軍留學生真沒學到多少,淮軍外教也教不了多少。

更要命的是淮軍將領只是模糊知道時代變了,在具體戰術上還是落後于時代,明明步兵戰術主流已經變成了散兵線戰術,淮軍還用排隊槍斃時代的密集隊形迎戰日軍,自然被認真學習步兵戰術的日軍擊敗。淮軍請外教沒學到家,北洋軍也只是略強。北洋軍請了青木宣純這個日本大特務當顧問,青木宣純就借著北洋軍的軍官給日軍搞偵查,還差點讓吳佩孚死在日俄戰爭中。

清末民初很多中國人留學日本士官軍校,日本教官只教中國學生過時的內容,火炮間接射擊法日軍已經普及,但中國留學生基本上都學不到。民國時代俄國的“潤人”白俄軍官還紛紛到中國軍校當教官,這群敗軍之將甚至影響了中國曆史,白俄將軍托瑪舍夫斯基(陸軍大學教官)就認爲蘇聯已經是搖搖欲墜的房子,鼓動少帥揣上一腳,于是就有了中東路事件。抗戰前期德國倒是派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教官,吳院長也受益頗多,但中國軍隊受限于客觀條件,很多戰術還是學不來。

和晚清民國比起來,日本和奧斯曼帝國反而是引進外國人才、學習先進經驗上的高手,奧斯曼帝國聘請過毛奇(檔次比李鴻章的外教高的多),秋山真之當過馬漢的學生,它們都找了西方陸軍、海軍最頂級的人才當外援。近代中國軍隊在這方面的水平很像國足,是外教和外援都用不好的水平。

0 阅读:30

千年論戰

簡介:談古論今,說千年戰爭,預測戰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