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冷知識——軍統內部的組織機構名稱及其職能

凡人看青山 2024-05-05 20:31:14

之前的一篇帖子簡要說了一下軍統的曆史沿革,今天就軍統局成立後其內部的組織架構及各部門名稱和職能向大家做簡要介紹。

因爲戴笠的軍統局是由原軍統局(和後來的軍統局不是一個)第二處(即特務處)發展而來,所以在特務處升格爲軍統局後,特務處原有的科室則順理成章升格爲處,譬如特務處原本的情報科、行動科、司法科、總務科都升格爲處級部門。尤其是因爲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連連失利,導致國都從南京撤到武漢,又從武漢撤退到重慶,戴笠的軍統局反倒是越發的興旺起來。

到了1942年的時候,軍統總部已經下轄八個大科室,號稱軍統八大處,這八個部門是專管軍事情報的第一處,主管黨政情報的第二處,主管行動任務的第三處,負責電訊工作第四處,原司法科擴充而來的第五處,主管局內人事的第六處,負責會計的第七處,以及負責全局後勤的總務處。這個八個部門因爲都是有實權的核心部門,遠超其他部門,因此被稱爲八大處。

但除了這八個部門,還有多個軍統的“處”級部門,例如後來訓練科就升級爲訓練處,原行動處稽警科後來也升格爲警務處,原本負責布置淪陷區工作的幾個單位也合並爲布置處。這些都是和八大處平級的部門,但因爲職能的原因,地位不如八大處。

除了這些“處”級部門,還有一些部門也是與之平齊的,例如專門研究反共的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室(爲張國焘專設,但其實一點用沒有);專門研究殺人放火與破壞及毒藥的特種技術研究室;由經濟情報科擴建而來的經濟研究室;以及專門主管文體娛樂活動的中山室(理解成工會職能吧)。

除此之外,軍統局總部還有譯電、文書、武裝特務等部門,但因爲軍統局擴張,這些部門也都隨之升格擴充成爲譯電組、文書組;武裝特務隊則先是從大隊變成總隊,後來又變成了特務團;原本的汽車隊則升格成汽車大隊。

因爲重慶市國民政府的陪都,所以在將軍統局總部搬遷至重慶後,戴笠對于重慶的特務隊伍的擴充非常重視,首先便是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名義上是衛戍總司令部的一個單位,但實際由軍統控制,人事任免由軍統安排,該稽查處編制500多人,但外勤人員還有助手,少則二三十,多則上百人,因此實際上權利甚至超過衛戍司令。在劉峙當重慶衛戍總司令期間,對于這個稽查處就頗多忍讓,甚至連安排親信組織個調查組都不行。後來有個叫郭寄峤的當重慶衛戍副司令,想要過問稽查處的事都被軍統直接以“委座直屬”給怼了回來,從此不再過問。由此可見這個稽查處的特殊之處。

除此之外,還有名爲軍委會辦公廳郵航檢查處的部門,也是軍統的下屬機構,主要負責檢查往來信件、各種郵寄的進步書籍報刊、電話監聽等特務工作。水陸交通統一檢查處也是軍統的下屬機構,任務是檢查往來的人員、車輛、貨物,就是影視劇中在各個水陸關卡負責檢查往來人員的那些人。

與上面這些天怒人怨的稽查處不同,還有一個比較受歡迎的稽查處,就是兵工署警衛稽查處。因爲兵工署的負責人俞大維是蔣介石的心腹紅人,不但是老鄉還有點親戚關系,而且俞大維的能力非常受到蔣介石的認可。因此戴笠雖然想盡辦法在兵工廠設立了稽查處,但這裏的稽查處行事低調,也不敢仗勢欺人,而且因爲兵工廠待遇比較好,所以兵工廠的稽查處屬于事少待遇好,工作壓力小的好地方。所以如果有網友穿越到民國軍統,建議到這個單位混日子。

除了這些軍統局本部的部門,軍統還有很多的區-站-組-隊單位,作爲軍統的派出機關,抗戰初期軍統下轄20區站,其中除了北平、天津、廣州、上海、南京因爲是淪陷區,因此設爲軍統區外(各區下轄組,例如軍統北平區下轄北平站、奉天組、太原組、張家口組、保定組),其他均爲組。

後來隨著軍統局迅速擴張,戴笠爲了強化特務力量,在重要地區設立區一級單位,例如軍統北方區、東北區、西北區、西南區;而在大城市則成立軍統站,例如軍統南京站、北平站、天津站、西安站;在站一級下則是在非戰區城市和縣城設立組。

在軍統站又分爲甲種站、乙種站、丙種站,甲乙丙對應的就是城市的大小和重要性,例如北京、上海、天津(余則成的單位)、重慶這樣的大城市都是甲種站(編制在160人左右,站長是少將);安徽、貴州則是乙種站(編制110人,站長是上校);丙種站編制在60人,站長中校軍銜。

而在國民黨統治末期,因爲國民黨軍隊連戰連敗,一些本來不重要的地方便成了重要地區,例如雲南便成了蔣介石眼中的救命稻草,于是軍統幹將沈醉從軍統總部總務處長的位置空降爲雲南站站長(此時爲甲種站)。

以上便是軍統的各級組織,既有總部局機關部門,也有外勤的各個區站,當然了我們電影電視劇中常見的便是各地的站一級單位。

1 阅读:3935
评论列表
  • 2024-06-03 11:42

    有一說一,抗日戰爭時候戴雨農的軍統確實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