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反思:若能重新養育女兒,我再也不會踩這4個坑

布谷媽媽 2024-04-16 20:19:31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一位寶媽跟我說,在養育女兒的路上,她踩了太多坑。如果時間能倒流,有些事,她絕對不會再做了。

寶媽說,自己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生怕被人說是個不稱職的媽媽。

所以每次帶女兒外出,總要求女兒一絲不苟,身上不能沾半點汙漬。

每當女兒和小朋友玩得開心時,她卻一直在旁邊喊“別去弄那個,會把頭發弄亂”、“不要蹲著啊,等下衣服皺了不好看”。

女兒經常焦慮,慢慢的也變得畏縮,不敢和同齡人玩,只遠遠地看著。

寶媽回想自己的育兒經曆,充滿了遺憾。她反思說,若能重新養育女兒,我再也不會踩這4個坑。

一:讓女兒“淑女一點”

其實女兒的天性還是很好動。她喜歡哈哈大笑;喜歡玩泥巴玩得一手泥;喜歡高興時就大喊大叫。

但寶媽卻經常制止她:“你要淑女一點,不然別人不喜歡你。”

“你要淑女一些”這話,就是在暗示女兒,你要表現得溫柔、恭順,不應該暢快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個性。

如果女兒長期被限制表達真實的自己,那可能會導致“自我認同感”受到壓制。

她可能會覺得,要隱藏真實的自己,才能滿足別人的期待。甚至還可能以爲,要被人喜歡,首先得迎合他人,成爲別人希望的樣子。

久而久之,她會過得很累,而且小心翼翼。生怕表達真實的自己時,會被別人評價、指責,認爲她不好。

“自我認同”被壓制,還可能會讓女兒低自尊,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焦慮,擔心被人說;或者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問題。

養育女兒,我們最好鼓勵她做真實的自己,傷心了就大哭,高興了就大笑,激動時大叫。

孩子只有暢快地表達自己情緒和感受了,她才能健康地成長。

二:要女兒懂事、乖、聽話

寶媽說,有一次,幾位媽媽們帶著孩子一起出來玩。

女兒帶了一個溜溜球,結果幾個孩子都搶著要玩。可女兒想先自己玩一會,再分享給朋友們。

但孩子們爭執不下,都拉著溜溜球不放手。

這時候,寶媽礙于面子,勸說女兒:“你要懂事,要乖,先把這個讓給大家玩吧,你回家再玩。”

女兒滿臉委屈,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可最終,她還是放了手。

寶媽事後回想這事,總是很自責,如果當時自己能站在女兒這邊,不讓她受委屈該有多好?

溫尼科特曾說:如果一個人太懂事,從而失去了他的野性,這很可悲。

養育“懂事”的孩子,我們會覺得他很省心、很好管。但孩子的懂事背後,可能不是貼心,而是膽小。

由于害怕媽媽不愛她,害怕別人不接納她,所以她甯願委屈自己,也不敢堅定地說“不”。

過于懂事、乖巧的背後,可能是孩子的屈服和忍讓。

我們可以教孩子規矩,讓他在規矩中建立好的習慣。卻不能一味讓他“懂事”、“乖”。

那孩子最後就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而不是活成了他自己。

三:限制女孩活動,說“女孩要有女孩樣”

在公園玩時,布谷媽看見一個小女孩,跟著一群男孩子爬樹,幾個小朋友大叫大笑,手腳並用地往上爬。

女孩奶奶雙手叉腰,仰著頭訓斥樹上的女孩:“快下來,你是個女孩子!女孩就要有女孩的樣子,怎麽跟個男孩似的?”

“女孩要有女孩樣”這句話,其實無形中在給女孩貼標簽:你只能做大家認爲女孩能做的事。

這種性別的刻板印象,會限制女孩的潛能。

女孩的大大咧咧、不拘一格、好勝心,可能會讓她將來成爲優秀的運動員、射擊手、研究人員。可因爲我們的限制,她可能會在成長路上回避“男孩的活動”,從而錯失了機會。

養育女孩,我們需要丟掉刻板印象,讓她發揮自己的天性和優勢,將來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裏釋放光芒。

四:告誡女兒“你不做家務,以後嫁人了怎麽辦?”

之前看一檔綜藝節目,女兒喊話媽媽,說家裏家務活都是自己做,想要休息一下。

沒想到媽媽回答她:“女孩子就是要多家務,不然以後嫁人了,難道還要老公幫你做飯嗎?”

女孩反問,爲什麽老公就不能做家務呢?

媽媽卻堅持認爲,女孩如果不做家務,以後老公也不會,那這個家怎麽辦?

布谷媽平時也會聽到老一輩念叨女孩:“在家不洗衣做飯,以後嫁人了怎麽辦?沒人要你!”

在我們傳統思想裏,洗衣做飯是妻子的責任。

于是,我們在養育女兒時,不自覺要求她承擔起做家務的責任,而不會刻意讓兒子去做。

但我們卻忽略了家務的真實意義。

最直接的,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能鍛煉到手的精細動作和協調能力。他能在遇到問題中,學會積極地解決問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而且,通過家務,孩子能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獨立性和自理能力。

孩子還能通過承擔家庭責任,培養出責任感。這不管是對他未來的人生,還是以後他的婚姻家庭,都大有益處。

但當我們對家務的定義,只局限在“賢妻良母”、“伺候家人”上,那就強化了性別角色觀念,對男孩女孩都不公平。

尤其是女孩,當聽到“不做家務嫁不出去”之類的話時,她可能會認爲,自己的努力、成就、興趣等不重要,她未來的價值,是在家務和嫁人上。

女兒還會誤以爲,自己未來的職責,是侍奉丈夫和家人,而不是和家人建立平等、分工、尊重的家庭關系。

家務、做飯,應該是鼓勵孩子成爲獨立、自足的人,而不是一種摧毀孩子自信自尊的負擔。

所以,平時想要孩子做家務,我們可以一起家庭分工、合作,帶著孩子一起做。而不是把未來他們的婚姻和性別角色加在家務上。

養育女孩,我們難免會踩一些坑。以上這4個坑,你有踩過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婚姻情感咨詢師,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松養育,喜歡就關注吧~

1 阅读:168

布谷媽媽

簡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百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