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換帥,阿裏爲何押寶AI?

無相陶陶 2024-04-03 13:37:10

2021年,阿裏互聯網反壟斷的浪潮下,股價大跌。

當時,已故的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強勢“抄底”,單季增加了82%的倉位,平均成本價在160美元左右。

一年後,阿裏的股價腰斬再腰斬,跌到了90美元,芒格忍無可忍,決定退出:

他的原話是說:

“我認爲阿裏巴巴是我犯過的最嚴重的錯誤之一。”

“我沒有停下來,沒有意識到他們仍然是一家該死的零售商。”

如今,阿裏的股價已經跌到了70美元價位。

與之相對的是拼多多的股價,一年內翻了一番。

視角再遠一點看,2020年的阿裏,市值遠遠超過了特斯拉,英偉達只能在山腳瞻仰。

沒想到3年後,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英偉達,都漲到了阿裏遙不可及的價位。

回顧芒格的這句話,很多投資者百感交集:

今天的阿裏,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裏?

芒格買入阿裏巴巴,基于的一條邏輯主線是:

“比蘋果或谷歌,目前阿裏巴巴的估值低得離譜。”

所以在投資者大會被追問爲什麽買阿裏巴巴的時候,芒格說投資中國的企業可以在證券價格上獲得比在美國更多的價值。

畢竟,跌得越低,跳得越高。

但在“揮淚斬阿裏”之後,芒格意識到,阿裏並不是美國的蘋果和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而是“零售商”。

它的本質,更像是亞馬遜。

換句話說,阿裏巴巴就是中國的亞馬遜。

而且比起亞馬遜在美國電商界的“壟斷地位”,阿裏很大程度會受到京東和拼多多的影響。

這就是類似的兩家公司,市值有著天壤之別的原因。

比起阿裏的股價下跌,馬雲是比較幸運的,除了個人淨資産受到點打擊之外,沒有面臨更多處罰。

但這個創始人還是在背後,操控著這家公司的走向。

阿裏的改變思路是很清晰的:

該聚焦的聚焦,該扔掉的扔掉。

回顧阿裏有錢的時候,幹了什麽事呢?

雲計算要搞、芯片要搞、新零售要搞、線下團購要搞、物流要搞、農業要搞……

主打的是別人要有的,我也要有。

但正因餅子攤得太大,阿裏的資金鏈越來越緊張,整體業績越來越低。

去年,馬雲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回歸淘寶”。

無相君的理解是:聚焦核心業務,做優做精。

所以今天阿裏換帥蔡崇信和吳泳銘,第一個大動作,就是砍掉不賺錢的業務。

1.盒馬降級,創始人侯毅卸任,盒馬退到子業務板塊。

2.阿裏雲分拆,原董事長和CEO張勇徹底離開阿裏。

3.菜鳥撤回上市申請,盒馬IPO計劃暫緩。

作爲“再聚焦”阿裏制定了三大方向:

1.阿裏零售通和1688網站合並,重塑電商基因,重新奮戰阿裏起家的下沉市場。

2.發展閑魚、釘釘、誇克,抓住年輕人,錨定未來市場。

3.拓展雲計算+AI,打造雲電商、AI電商。

在無相君看來,這三大戰略中,1688是聚焦,是和拼多多殊死一搏的關鍵。

閑魚、釘釘、誇克是玩票,保持阿裏的存在感和曝光度。

而最具“第二曲線”意味,也標注阿裏未來方向的,是AI。

發展AI,是馬雲欽定的路線。

當拼多多掏出逆天財報的時候,沉寂已久的馬雲突然發聲:

“誰都牛過,爲了明天後天牛的人,並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後半句話,就是馬雲給出的重點。

2023年9月30日,阿裏巴巴集團的AI專利注冊超過5000件,其後,通義千問 2.0及8大行業模型上線。

加碼AI,是現在科技界的共識。

尤其是行業龍頭蘋果的動作,非常具有指向標意義:砍掉造車,押注AI。

隨後,中國資本市場上無論是A股,還是各家巨頭公司,都開始和AI産生鏈接。

京東拿出了AI大模型“京東言犀”,快手自研大語言模型“快意”,百度上線了智能化助手“小優”。

上周,創業公司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宣布支持200萬字超長無損上下文,一度引發A股市場的狂歡。

Kimi正是阿裏領投的AI創業公司之一。

總之,現在不搞AI的科技公司,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科技行業的。

在我看來,阿裏豪賭AI,有兩重意味。

一方面,當初芒格是把阿裏當科技公司看的。

但阿裏始終沒有在科技上掏出重量級的産品,只能歸爲“零售商”行列,導致自己在資本市場沒有什麽故事可講。

現在,阿裏需要講好自己的科技故事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把今天阿裏的挫折,和當初微軟的沉寂相比較。

10年前,微軟拿到了諾基亞的劇本,Windows 7帶領微軟走向市值高峰,比爾蓋茨拿著放大鏡找蘋果和亞馬遜在哪裏。

但很快股價就開始跌跌不休。

當時的比爾蓋茨也做了一件事,換掉了保守自大的CEO鮑爾默,推上了納德拉。

納德拉接手微軟後,隨即押注雲計算和AI。

然後孵化了今天大名鼎鼎的OpenAI,在科技領域力壓谷歌的風頭,在這場AI科技大爆炸中,微軟用了10年的時間,重回全球市值Top1的位置,成爲了全球頭號玩家。

這個故事,對于阿裏來說,既有安慰,更有激勵。

阿裏似乎也感覺到,等著自己的,應該就是微軟“王者歸來”的劇本。

但問題是,阿裏今天拿到的劇本,要更難。

和微軟的劇本不同,今天阿裏押注AI,不是開創,而是跟隨。

當初微軟搞AI,市場上沒有多少競爭對手。

而且微軟本身就是“懂科技”的企業,手上科技人才濟濟,轉型做AI,可謂得心應手。

但阿裏呢?

內有融資環境變窄,企業燒錢壓力大。

外有美國技術封堵+國內一衆對手競爭。

雲計算缺少企業客戶,AI上也買不到高端顯卡。

再加上原來的業務體系過于龐大,阿裏能夠聚精會神搞AI嗎?

而且,這還不是要害。

阿裏首先要面對的,不是要搞什麽樣的AI,而是要保證自己不能讓自己的AI“犯錯誤”。

這才是真正的要害。

再退一步,阿裏即便克服要害,重金招募強大AI團隊,能否追得上谷歌和OpenAI的進化速度?

如果追不上,或者連一半都沒有,那就是0。

因爲在科技領域,“你不上餐桌,就上菜單”。

今天的阿裏來到了曆史的懸崖邊上,前面是AI的迷霧環繞,後面有拼多多們的圍追堵截。

吳泳銘之于阿裏,是不是納德拉之于微軟?

縱身一躍,是跳上雲端,還是跌入谷底?

阿裏的劇本,未完待續。

4 阅读:482
评论列表
  • L、 5
    2024-05-22 09:35

    現在全身心投入芯片,畢竟國外的封鎖,國內的需求量大,只要芯片能上第一梯隊。

  • 2024-05-07 20:31

    阿裏不行,沒有核心科技。al也是抄襲

無相陶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