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運夷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風起紅塵 2024-04-08 21:01: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這句話雖然在現代快節奏社會看似不太合拍,但實際上隱藏了一種超越世俗的智慧。咱們來深入解讀一下:首先,“持而盈之”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抓緊行動、盡可能多地獲取物質財富或者達成各種目標,大家往往覺得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不過,“不如其已”這句話是在教導我們,有時候懂得適可而止才是真正的聰明做法。

想象一下,就像有些人沒日沒夜地工作賺錢,一心想著升職加薪,結果卻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光,甚至損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就像是那個總是想把杯子裝得滿滿的,結果卻灑了一地。這就是“持而盈之”的弊端,就是過于單一、過度地追求某個方向,導致生活的其他重要部分被忽略掉了。

而“不如其已”呢,就像是在告訴我們,有時候得學會放下手裏的事,別老想著做到極致。這並不是叫我們放棄努力和追求,而是教我們要懂得在追求的過程中找好平衡點,明白什麽時候該放手。這就是對生活智慧的一種深度領悟,也是一種成熟的標志。

總的來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就是在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選擇和適時放手,既要懂得勇往直前,也要知道何時該停下腳步。這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和成功,更是理解生活的藝術。當我們開始掌握這個“適可而止”的道理時,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也能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所以,當你感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點走火入魔的時候,不妨停一停,自問一句:“是不是現在該收一收了?”這樣做,也許你會找到一個更加平靜、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畢竟,老祖宗早就說了,東西裝得太滿反而不如留點余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從前有個叫阿寬的勤奮農夫,他是我們村莊裏耕種最多土地的人。阿寬心懷壯志,夢想成爲鄉親們眼中最富饒的農戶,因此,無論春夏秋冬,他都會早早起身、夜晚才歸,一刻也不肯讓自己閑下來。他持續開墾田地,務求每一寸土壤都能播下希望的種子,每個季節都期盼滿滿的收成。

光陰荏苒,阿寬的辛勤付出換來了連年的五谷豐登,他家的谷倉堆得像座小山,金燦燦的稻谷見證了他在村裏的富饒地位。然而,在這份他人豔羨的財富背後,阿寬默默承受著沉重的代價。爲了田間地頭,他疏于對家庭的關懷,妻子兒女心中滿是對他的思念和抱怨;並且,長期高強度的勞作讓阿寬的身體狀況日益欠佳,時常被疾病困擾。

此時,村裏德高望重的老爺爺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溫和地對阿寬講了個道理:“阿寬啊,你看那滿溢的谷倉,並沒有帶來同樣滿溢的幸福感。就如古訓所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也就是說,一味追求滿滿的收獲,有時候還不如適時放手,知足常樂。如今你雖然腰纏萬貫,卻丟失了比金銀財寶更珍貴的親情與健康。嘗試改變一下吧,讓生活有張有弛,既享受耕作的樂趣,也要珍惜與親人相伴的美好時光。”

聽了老爺爺的一席話,阿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隨後他做出了改變,學會了合理調配勞逸時間,多陪陪家人,同時重視起保養身體。慢慢地,阿寬不僅保持了穩定的農業産出,還重新找回了溫馨的家庭氛圍和健康的體魄。這個故事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智慧,在我們奮力向前追求目標時,更應懂得適可而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