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最後一戰,李承晚與美國撕破臉皮,向志願軍叫囂絕不停戰

文史風雲 2024-04-20 21:19:54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53年7月,就在朝鮮戰爭即將迎來和平曙光之際。

南朝鮮領導人李承晚突然無風起浪,以就地釋放爲名,強行收編兩萬多名北朝鮮戰俘。

還煽動百姓上街遊行,宣稱絕不停戰,再次打到鴨綠江。

爲了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李承晚一個教訓,毛主席和志願軍司令部決定,發動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金城戰役。

金城戰役是我軍入朝以來,打得最闊的一場仗,也是唯一一次大型攻堅戰。

此次戰役光是調集的各類重炮就有1109門,各種炮彈合計130萬枚。

作爲火力不足恐懼症晚期患者,爲什麽這次我們要對李承晚這麽慷慨呢?

投機小人李承晚

1875年,李承晚出生于韓國平山的一個儒教家庭。

1895年,日本人在朝鮮發動乙末事變,殺害了親俄的明成皇後,囚禁了朝鮮高宗。

李承晚聯絡一批志士打算救出皇帝,結果事情泄露,被日本人扔進天牢。

李承晚

同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戰敗,失去了對朝鮮的宗主權,朝鮮自此淪爲日本人的半殖民地。

1911年,日本徹底吞並大韓民國。

那些不甘亡國的愛國志士們,一部分跑到中國東北搞武裝鬥爭,一部分跑到上海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還有以樸榮萬和李承晚爲首的一派,跑到了夏威夷落腳。

最初,樸榮萬堅持要搞武裝鬥爭複國,而李承晚則主張走外交路線借助外力複國。

武裝鬥爭多危險啊!還是外交路線好。

最終李承晚擠走了樸榮萬,成爲了海外派的領袖。

1919年,這一派還和上海那幫人合流,組建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李承晚任第一屆總統。

但李承晚權力欲太重,上台之後只管攬權,很快就跟同志們鬧翻,再次遠走海外。

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人被趕出朝鮮半島。

戰後,美蘇兩國以三八線爲分界線,分裂朝鮮半島。

蘇聯扶持了一直在東北打遊擊那幫人,建立了朝鮮民族主義人民共和國。

美國這邊則選中了李承晚。

其實美國人一開始,並不想扶持老李這個滿腦子獨裁思想的封建余孽。

畢竟這跟資本主義一直倡導的民主,格格不入啊!

按理說,最好的傀儡應該是上海流亡政府金九那幫人。

可這幫人雖然是右翼,卻是一群貨真價實的民族主義者,一直跟北方勾勾搭搭,想要建立統一獨立的朝鮮,而李承晚早就向美國表了忠心。

大統領的小算盤

李承晚建立的這個大韓民國政府,不僅是外國傀儡,還是一個由日占時期軍警憲特。

比如高木正雄,以及韓奸財團聯合組成的草台班子。

這種政權從一開始就反動性十足,而且嚴重缺乏合法性。

從建立之初,就有民衆不斷發動遊行示威,要求李承晚政府下台,跟北方建立統一的朝鮮。

對此,李承晚政府還能說什麽呢?一個字,殺!

光是一個濟州島,就連續進行了七年慘無人道的大鎮壓,人口從二十八萬被殺到了三萬人。

李承晚不僅對老百姓無情,就連那些與他一起狼狽爲奸的韓奸,他也是提起褲子不認人。

建國之初,韓奸們組成了一個自由黨,推李承晚爲黨魁,幫他拉票選上了韓國總統。

按西方的遊戲規則,黨魁競選成功後,自然要給本黨的同志們進行分紅吧!

可李承晚偏不,他要搞一人獨裁,政府的重要部門全都安排給了自己的心腹。

好家夥,這算是把所有人都給得罪了,就連資本們都加入到了遊行示威的行列之中去了。

自古能搞獨裁的,都是以武功定天下的開國太祖,你李承晚一個外國扶持起來的傀儡買辦代言人,何德何能搞獨裁啊?

在當時的朝鮮普通老百姓心中,北邊那個朝鮮才是真正的正統,你李承晚就是個韓奸頭子而已。

李承晚自然也知道這一點,要想搞獨裁,必須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到時候他就是唯一的正統。

至于曾經跪舔美國這種恥辱曆史!放心,後世自有大儒辯經。

雖說朝鮮戰爭是北朝鮮打的第一槍,但在開戰前的那些年裏,李承晚一直都在不遺余力地搞事情。

他其實比金日成更渴望朝鮮戰爭,北方那可是社會主義政權啊!

如果他們打過來,那肯定是要清算韓奸的,到時候這幫人再怎麽不爽,也只能緊密團結在我周圍,而美國人也將不得不下場幫我統一朝鮮。

如意算盤是打得噼啪響!但是美國人又不傻,他們豈能讓李承晚把自己拉下水?所以一直摁著李承晚不讓他亂來。

另一邊,蘇聯也不想替北朝鮮的統一戰爭買單,所以也一直拉著金日成,不許他南下。

金日成

直到1950年,李承晚心心念念的戰爭總算是來了。

當年一月,中蘇兩國重修同盟條約,蘇聯被迫吐出了國民黨時期侵占我們的東北主權。

斯大林氣不過,想要暗算中國,于是放松了對金日成的限制,鼓勵他發兵南下統一朝鮮。

朝鮮人民軍的部隊,那可是當初跟我們一起參加過解放戰爭的朝鮮族,豈是李承晚那種僞軍可以相提並論的?

戰爭剛開打沒兩個月,韓國的軍隊就兵敗如山倒,一路縮到了釜山港一隅之地苟延殘喘。

但好在美國人來了,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不僅是朝韓兩國的分界線,同樣也是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分界線。

北朝鮮的統一之舉,自然而然被視爲社會主義陣營對資本主義陣營的入侵。

在李承晚即將下海餵魚之際,杜魯門終究還是決定要拉他一把。

杜魯門

美國一出手,戰局瞬間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逆轉。

麥克阿瑟仁川登陸後,北朝鮮軍頓時被攔腰截斷,兵敗如山倒。

隨後美軍不顧中國的警告,跨過三八線乘勝追擊。

勢力最盛的時候,前鋒甚至一度飲馬鴨綠江。

此時,李承晚距離成爲“千古一帝”只有一步之遙了。

可惜,中國注定要打碎他的春秋大夢。

朝鮮作爲中國最重要的鄰國,其地理位置不僅能威脅我國的長子東北工業區,還對我國首都的安全構成致命的隱患。

朝鮮若失則東北難保,東北不保就會動搖京師。

甲午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就是現在朝鮮打敗中國陸軍,然後入侵東北,一路殺到山海關下。

爲了保障國土安全,毛主席只好力排衆議出兵東北。

志願軍入朝初期,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輕敵大意,根本沒有想到我們居然敢跟美軍硬剛。

爲了給自己的軍事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麥克阿瑟把原先兩路並進的的軍事方案,改成了單刀直入。

只讓西路軍追擊朝鮮人民軍,而把東路軍用船裝到海上,想要在朝鮮北部的元山再來一次仁川登陸。

麥克阿瑟

結果這孤軍深入的西路軍,在溫井一帶被志願軍打得哭爹喊娘。

美軍好不容易伸到鴨綠江的兵鋒,也一戰被我軍打崩。

但麥克阿瑟和李承晚並不慌,突襲而已,算什麽本事。

重整旗鼓後,聯合國軍再次擺開了東西兩路齊頭並進的架勢。

結果第二次戰役中,美國東路軍在長津湖一役直接被打崩。

美國人這才意識到了志願軍的厲害。

第二次戰役後,美軍兵敗如山倒,一路退回了三八線以南。

李承晚不僅統一之夢破碎,還被我軍發動的第三次戰役給趕出了漢城。

後來美國撤掉了誇誇其談的麥克阿瑟,換上了老謀深算的李奇微,而此時我軍的戰爭能力也已經達到了極限。

李奇微敏銳地發現了我們的弱點,發明所謂的磁性戰術針對我們。

若不是50軍在漢城一戰頂住了美軍的進攻,彭老總的主力差點就讓他給將軍了。

收複漢城後,美國方面也組織起了對我軍的一次強大反擊,也就是第四次戰役。

此戰,李奇微想要利用美軍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讓戰爭狂人範弗裏特組織一支快速縱隊,對我軍的後方發動一次黑虎掏心的襲擊,企圖截斷我前線主力的退路。

結果這支快速縱隊,遇到了我軍撤下來休整的63軍,雙方爆發了大名鼎鼎的鐵原阻擊戰。

師老兵疲的六十三軍,愣是在鐵原頂住了這支美軍王牌部隊,盡顯世界輕步兵之王的本色。

經此一戰,美軍知道中國軍隊不僅擅長進攻,而且防守能力也很出色。

往後兩年,美軍再也沒發動過類似的反攻,雙方一直在三八線上來回拉鋸。

美軍把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手段全都用上了,可最終還是拿中國沒辦法。

朝鮮戰場毫無起色的同時,蘇聯卻在歐洲方向咄咄逼人。

要知道冷戰期間,歐洲才是美蘇必爭之地,歐洲在誰手上,誰就能贏。

與之相比,朝鮮反倒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最終,新上任的艾森豪威爾政府,決定結束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

艾森豪威爾垂死掙紮

可是李承晚卻不幹了,折騰了這麽多年,最終回到原點,他還什麽都沒撈著呢!

中美雙方和談期間,韓國人又是往中方駐地扔炸彈,又是組織民衆沖擊中方代表,又是雇傭黑社會襲擊我們,各種下作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雖然確實對和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兩個大國都有和談的意願,豈是你這個小卡拉米可以螳臂擋車的?

眼看中美兩國就要簽字了,李承晚終于是坐不住了。

他不顧美國的警告,強行收編了北朝鮮的戰俘,還大言不慚發表演講說永不妥協,要將戰爭進行到底。

氣得美軍司令克拉克咬牙切齒地罵道:就讓中國人教訓一下這個李承晚。

當然,李承晚也不傻,他知道正面硬剛志願軍那就是找死 。

自從志願軍入朝以來,什麽類型的戰爭都打過了,可唯獨沒有打過大型攻堅戰。

李承晚覺得自己可以在這方面試一試。

他選定的這個地方,就是三八線附近的金城地區,這裏全都是山地丘陵,韓軍在此處修建了密如蛛網的工事、堡壘、壕溝,俨然就是一個固若金湯的“烏龜殼”。

李承晚要是能在這裏打一場漂亮的防守反擊戰,美國人都不好意思和談了。

那中國人就不能不去碰他這個“烏龜殼”嗎?

不可以,如果不去打,那美國人就會知道你在攻堅方面不行,李承晚離開美國之後,是可以靠龜殼頂住你的。

那樣美國就會幫李承晚在三八線建立成千上萬的“烏龜殼”,然後自己潇灑離去。

畢竟跟中國簽停戰條約實在太丟臉了,能不簽就盡量不要簽。

7月13日,金城戰役開打,爲了打碎李承晚的龜殼,我軍調集附近各部隊的所有重火力雲集金城,對李承晚形成了1.7:1的火力優勢。

天可憐見啊!

如果之前有這種火力優勢,聯合國軍一個都別想活著走出朝鮮半島。

戰役整整持續了15天時間,在經過炮火洗禮,摧毀了南朝鮮大部分地上工事之後,我軍對韓軍發起猛攻。

可李承晚的龜殼確實不是白蓋的,我軍雖然最後殲滅了5.5萬韓軍,可自身傷亡也高達2.5萬人。

這接近1:2的傷亡比,也足夠讓一直充當傷亡數據的韓軍吹上一輩子了。

美國人這邊非常幹脆利落,金城戰役結束當天就把停戰協議給簽了。

自此,留下了一個只有李承晚受傷的世界。

最後再來說說李承晚的結局吧!

朝鮮戰爭結束後,李承晚依舊矢志不渝地搞獨裁,但他並沒有完成統一大業。

沒有軍功加身的他越是這麽搞,到頭來反對他的聲音就越大。

反對意見越多,他鎮壓的力度就必須越猛烈。

可千萬不要以爲軍隊鎮壓,是包治百病的良藥,軍隊畢竟來自于群衆,一旦到達某個限度,他們的心理防線是會崩潰,最終反而會站在你的對立面。

李承晚

1960年,李承晚就嘗到了苦果。

面對群衆遊行示威,他下令軍隊用機關槍鎮壓。

誰料群衆這回硬得很,一個個視死如歸前赴後繼,最終軍隊頂不住壓力先崩潰了,跟群衆一起把李承晚趕到了夏威夷。

真是從哪裏來回哪裏去呀!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0 阅读: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