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娃有這4種特征,你就偷著樂吧

我是棉花糖媽媽 2024-04-25 05:21:25

沒生孩子之前,在大街上看見小孩子,都覺得軟萌軟萌的,特別可愛。

等自己生了個孩子後,才發覺,怎麽會有這麽鬧騰的小孩?怎麽會有這麽纏人、這麽難帶的娃?

我朋友小慧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我有罪,請讓法律來制裁我,而不是讓兒子來折磨我。

小慧的兒子睿睿4歲了,正應了那句話:3、4歲的小孩,貓狗都嫌。

小慧表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簡直就像“惡魔”的化身,真的真的真的太調皮了!

睿睿很小的時候,小慧就覺得難帶,因爲睿睿只要不是睡覺,精力超級無敵旺盛,簡單就是一個“永動機”,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確實,我上次去小慧家,只見小家夥不是上躥下跳,就是跟個“話痨”一樣,不停地打破砂鍋問到底。還特別喜歡“拆家”,把自己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的……

小慧覺得兒子太吵了,打擾我倆敘舊了。扔給睿睿一幅拼圖、一本貼紙書,讓他坐一旁自己玩。

讓我沒想到的是,小家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眼睛和小手忙活個不停,拼圖一拿一放,不一會兒,就把拼圖拼好了。貼紙一撕一貼,小手還挺靈活的。

上一秒鬧騰、好動的孩子,下一秒也居然能安安靜靜坐下來。

我當時就是覺得,睿睿這孩子玩的時候瘋玩,該學習的時候也能安靜下來,也能坐得住,還真具備“學霸”的潛質,是一個比同齡人更加聰明的孩子。

有句老話說得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

在小慧眼中,睿睿身上那些看似不好的特點,也恰恰是孩子聰明的表現。若你家娃有這4種特征,哪怕占一個,爸媽就偷著樂吧。

“話痨”孩子,思維能力強

有個“話痨”孩子是什麽體驗?

娃的嘴巴裏就像裝了機關槍一樣,不停地“轟炸”爸爸媽媽。

爸爸,鳥爲什麽在天上飛?

媽媽,天空爲什麽是藍色的?

媽媽,山裏面爲什麽會有動物?

……

如果孩子的問題只有一個、兩個還好,可如果孩子一整天都在問什麽?可能恨不得堵住娃的嘴!

3~6歲,是孩子語言的爆發期。這個時期的娃,總是有“十萬個爲什麽”,喜歡說話,說明孩子思維能力活躍。

“拆家”孩子,創造力強

拆家孩子眼裏的世界:

玩具怎麽會發出聲音,裏面有小人嗎?

用媽媽的口紅塗臉,能和媽媽一樣好看嗎?

很多孩子愛“拆家”,其實都不是故意在“搞破壞”,而是孩子的一種實踐、探索行爲。

麻省理工教授曾做過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追蹤了世界上一些工程師、科學家,發現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動手能力特別強。

孩子在拆裝的過程中,動手又要動腦,既開發娃的創造力,又開發了娃的智力,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上躥下跳”孩子,刺激神經發育

喜歡蹦蹦跳跳的孩子,也恰恰反應出孩子神經發育、身體機能等等是非常健康的。

愛運動的孩子,他的身體協調能力、神經系統、大腦活躍度等等,也會得到高效的發展,讓孩子身體越來越健康,大腦越來越聰明。

好動也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也是孩子創造力的啓蒙。

“坐得住”孩子,智商高

哈佛大學曾對排名前5%的學霸,做過一項研究,發現:這些學霸的共同點都是,有著特別強的專注力。

從小重視孩子“坐得住”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習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

專注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品質。

舉個簡單的例子,專注力強的孩子,能認真聽老師講課,學習效率更高,課後也能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自然優秀。

我朋友小慧,就是覺得兒子睿睿太調皮了,格外重視培養睿睿的專注力,效果顯然不錯。睿睿玩的時候瘋玩,該學習的時候也能安靜下來,也能坐得住。

小慧用的是這套《專注力訓練貼紙書》,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這是一套專門爲孩子設計的專注力貼畫遊戲,一共有16冊,上千張卡通貼畫,足夠孩子玩上大半年。

玩貼紙的時候,需要孩子注意力集中,娃的小手、眼睛都得“隨時待命”。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還提高了孩子的認知力。

貼紙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一撕一貼,對孩子來說,特別有成就感,也讓孩子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這套貼紙書,不僅畫面鮮豔,有孩子喜歡的動物、花草、蔬菜水果、數字、字母……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豐富孩子的認知能力。

還給孩子設置了不同的有趣場景遊戲,比如:比大小、認顔色、認位置等等,讓孩子在貼紙遊戲中,體驗益智遊戲的樂趣,在玩耍中輕松提高專注力。

孩子一撕一貼,可別小看這些不起眼的動作,眼、手、腦並用,全面提升孩子認知能力、專注力,開發孩子大腦潛力。

學齡前孩子的專注力正處于發展階段,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時期。

好玩的貼紙遊戲,更容易吸引孩子,也更輕松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這套《專注力訓練貼紙書》的鏈接,我放在下面了。

好奇心和專注力是分不開的,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才能讓孩子保持最大的專注力和探索欲望。

7 阅读:4791

我是棉花糖媽媽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