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的生物學特性第十一節第二章.鵝的行爲學特征家禽養殖大講堂

雞鴨鵝養殖 2024-04-26 20:40:42

第二章 鵝的生物學特性 第十一節.鵝的行爲學特征

1鵝的行爲學特征

鵝是最聰明的鳥類之一,它有很好的記憶力,不容易忘記人、動物或某些情境。鵝彼此之間以及與其他動物能和諧共處,並具有很好的群居性。鵝表現出的所有行爲中,有些行爲是正常行爲,有些行爲則是異常行爲或稱爲有害行爲。只有充分了解哪些行爲可後天形成以及鵝表現出的行爲正常與否等,才能通過觀察鵝的行爲來判斷鵝群情況、確定養鵝環境是否合理等,並采取相應措施使鵝適應環境,充分挖掘其生産潛能,提高生産效益。

一、啄羽行爲

鵝的啄羽行爲包括自淨啄羽、啄尾和啄背3種。

1.自淨啄羽

鵝有潔身自淨的天性。無論雛鵝、小鵝還是大鵝,睡醒和下水遊泳後,即行自啄羽毛“打掃衛生”。自啄的順序依次爲肩、背、翅、腹下和頸,其行爲是每次啄翼羽一根或其他羽毛數根,從根部往末梢滑出。清除幹淨後開始擦油,即從尾脂腺處啄得脂肪向軀體各部塗擦,其順序依次爲肩、背、翅和胸,腹下很少見擦油。

2.啄尾

30日齡後的雛鵝開始建立家族群,家族間的識別靠啄其尾部尾脂腺脂肪來完成。經過7~10天,同家族個體間記憶牢固,不再啄尾。因而,此期內常可見到從外周進入睡眠群中的個體叼啄睡眠者的尾部,有的被啄者站起前進幾步再行睡眠,有的僅搖3~5次尾以應答,後進入者則見到搖尾後自動臥下。

3.啄背

啄背爲非正常行爲,飼料單一、營養缺乏、飼養密度過大、強光、羽毛不潔、青綠飼料不足、濕度過大等均可能導致個體間相互啄毛。尤其是啄食背部羽毛,輕則背部羽毛呈灰色濕束狀,重則背部羽毛被啄光出血。如不及時處理則發展很快,1天間30%個體背部無毛,2天後50%以上個體光背,3天後則80%以上個體光背,並伴背部出血。高溫啄羽常伴以打鬥和張口呼吸,兩翅散開;高濕啄羽常伴羽毛濕潤,胸腹部水汙明顯。密度過大啄羽和光線太強啄羽常伴以啄頭頸羽毛,前者光背個體先見于弱小者,後者則先見于強壯個體。缺乏青綠飼料的啄羽則表現爲群體間不分大小相互猛啄,但發展較慢。

二、遊泳行爲

鵝雖爲水禽,但第1次到河邊卻不敢下水,群鵝呈長線狀站立于河邊。4~5分鍾後,膽大個體開始飲河水。約15分鍾,飲水個體試趟淺水區,驚恐擁擠狀態消失。25~30分鍾時,進入淺水區個體敢于在水中洗頭、玩水,50%個體試探進入淺水區飲水。第2次下水較第1次容易驅趕,在淺水區站立10分鍾左右時,膽大個體即開始向深水區試探。當其雙腳踩不到河底時,即迅速返回。1~2分鍾後,該個體會繼續試探,如此重複3~5次,該個體即敢于在深水區自由遊動。此時,成功的興奮會使該個體頻繁地進出深水區,並在鵝群中到處穿插以炫耀。

約經30分鍾,便會有3~5只鵝模仿第1只鵝的動作,並且成功的喜悅會使其在遊泳中伴以戲水、扇翅。

當有10~20只雛鵝進入深水區後,膽大的個體開始潛水試探水深。第1次潛水,大多頭向河心方向,並紮得很淺,時間也很短。常爲尾部還未入水就浮出水面,雙腳蹬河底後帶起一片渾水,潛水距離不到1米,而出水後向前沖3~5米。成功後不顧疲勞潛8~10次,其他鵝競相模仿,形成3~5只在潛水、10~20只在遊泳、70%~80%鵝于淺水區觀看、20%~30%鵝在岸上走動的場面。爲防止鵝受涼感冒,鵝群每次下水遊泳時間應控制在30分鍾左右。

鵝群學會遊泳之後,每次補飼精料後會自動下水飲水、洗澡和遊泳。

當采食不足且水面有浮遊植物時,鵝群則在水中遊動采食。此時,應視鵝群的年齡和天氣情況掌握下水時間。原則上,鵝齡越大,下水時間愈長;天氣晴好氣溫較高時,可以延長下水時間。

性成熟期和繁殖季節到來時,公鵝的遊泳除了采食、洗澡和飲水的需要外,還爲了取悅母鵝。此時,公鵝遊泳的花樣增多,側泳、仰泳、側洗和翻洗,頻頻潛水,延長潛水距離,在深水區站立展翅,甚至貼水面飛翔等,以吸引母鵝。

三、交配行爲

公鵝追逐母鵝有交配要求,最早見于120日齡(豁眼鵝),大多數鵝種見于180日齡前後。一般情況下,鵝的交配在水中完成。據觀察,在沒有水域的情況下,鵝也能交配,種蛋受精率高時仍可達90%以上。

鵝的交配從嬉戲開始,公鵝在水中頻頻紮猛子,以翅扇水,並發出響亮、短暫、連續不斷的“嘎、嘎”叫聲。母鵝聞聲遊至公鵝周圍,公鵝快速遊動,母鵝追隨前進。遊動5~10分鍾後,只有待配母鵝緊追不舍,其他母鵝陸續分開。母鵝在發現公鵝開始叼啄其頸部羽毛並踩背時,大多迅速引領公鵝進入淺水區,待雙腳踩住河底時,站立收身協助公鵝完成上背動作,並舉尾協助完成交配(圖3-1、圖3-2)。

當公鵝叼啄其頭頸羽毛時,無經驗的母鵝即在深水區站立及收身。此時,如遇無交配經驗的公鵝,一邊上背一邊勾尾,往往因母鵝在水中左右晃動而致交配失敗;有經驗的公鵝多次重複上背動作,真正完成上背後才向下勾尾交配。老練的母鵝在公鵝叼啄頭頸羽毛後,引導其奔向淺水區,無經驗的公鵝邊上背邊勾尾交配;或在深水區已踏母鵝背上,形成一上一下疊羅前進,但由于公鵝自然前傾,母鵝頭部一直浸于水中,且掙紮舉頭于水上呼吸。這兩種情況的交配常因母鵝無法完成舉尾而失敗。

交配成功後,公鵝紮1~2個猛子後遊離鵝群休息(圖3-3)。在遊離過程中,盡量繞過其他公鵝,母鵝則連續3~4次用頭向背部撩水,扇翅2~3次,左右搖尾3~4次後上岸休息。公鵝性欲旺盛而母鵝拒絕交配時,公鵝叼啄其頭頸羽毛時,母鵝遊動逃離。這種遊離常常伴有雙翅打水動作,與引導公鵝向淺水區截然不同。

四、産蛋行爲

母鵝喜歡在安靜、陰暗及幹燥處築巢産蛋,並且有固定窩位産蛋的習慣。當自己的産蛋窩位被其他鵝占領時,如爲弱勢母鵝,則臥于窩邊等待,直至占領者離去才入窩産蛋。所以,常發生蛋産于窩邊的情況。如爲強勢母鵝,則叼啄占領者,直至其騰挪開爲止。占領者如爲弱勢母鵝,打鬥很簡單;而當占領者亦爲強壯母鵝時,不但不躲避叼啄,反以叼啄相應,但不站立,後來者一直叼啄,直至騰挪部分位置強行臥下。有時後來者急于産蛋,則不顧先行占領者的叼啄而臥其背上,叼啄得實在受不了時,以尾部相向。

母鵝産蛋時間多集中在每天的2:00~10:00和14:00~22:00。據統計,2:00~6:00産蛋的占12%~15%,6:00~8:00産蛋的占20%~25%,8:00~10:00産 蛋的占8%~12%,14:00~18:00占10%,18:00~20:00占20%,20:00~22:00占10%,其他時間不超過50%。

母鵝臨産時,發出響亮的“咯、咯”(長達3~4秒)鳴叫後,同家族公鵝立即前來護送母鵝進入産房。雄性好的公鵝待母鵝入窩後臥下方才離去,雄性差的則送至産房門口即離去。不論雄性強弱,公鵝都不叼啄臥在窩內的産蛋母鵝,而靠臨産母鵝自己去驅趕占領窩位者。

入窩後,母鵝首先用嘴勾翻其他鵝産的蛋,雙腳盡量不踩蛋,臥下後胸腹晃動(俗稱“圍窩”)並用嘴勾叼窩邊幹草送于胸腹下,閉目靜眠5~20分鍾後開始産蛋。60%~70%母鵝采用站立姿勢産蛋,30%~40%母鵝采用臥姿産蛋。

母鵝産蛋時,精神十分集中,對周圍環境反應遲鈍。隨後,呼吸越來越急促,整個身子輕微起伏。在出現努責前幾分鍾,腹部起伏次數每分鍾達50多次。此時,大多數母鵝的肛門離草面仍在5厘米以上。努責時鵝頸常向前伸長,努責間歇時頭又擡起。站立産蛋的鵝從站立至蛋産出一般1~2分鍾,蛋産出後,鵝即由産蛋瞬間的蹲姿恢複爲站姿,體態也逐漸放松,由于産蛋而外翻的泄殖腔也因括約肌的收縮而逐漸恢複原狀。産蛋時間長短不一,大多在10~30分鍾完成。蛋産出後,母鵝先伏窩休息,如無其他母鵝幹擾,70%~80%的母鵝要暖蛋10~15分鍾方才離去。尤其是窩內僅一鵝時,更是如此。

大多數鵝仍將頭埋于翅中休息,有時鵝會突然驚醒,急忙站起來轉身察看自己産的蛋,並親昵地用喙把蛋撥到腹部下,同時用喙將四周的草撥到身旁,覆蓋腹部後再伏下。産後伏窩的時間一般爲30分鍾左右,最短8分鍾,最長達2小時之多。如遇2只以上的鵝伏于同一窩時,一鵝産蛋後,另一鵝會起身企圖將蛋撥于自身下,這時産蛋鵝會奮力爭奪,將蛋奪回自己身下後才安心伏下休息。了解母鵝的産蛋行爲,有利于科學地飼養及管理種鵝。鵝伏窩時,往往用喙或腳將身下墊草撥開。

如下面鋪的墊料過薄,則易露出地面。這樣産下的蛋,不僅容易接觸地面弄髒,也易使蛋驟冷。因而應將窩內的草墊厚,並應在草下放一層幹淨的細沙。同時,爲了使蛋殼表面的水分盡快吸幹,防止窩內潮濕,必須經常更換幹墊草。在生産中,應按最集中産蛋時間鵝的數量准備足夠的産蛋窩,以避免母鵝爭窩和窩外産蛋。

五、打鬥行爲

1.並群打鬥

當外來鵝群在公鵝帶動下接近原居群時,附近原居群公鵝迅速回攏,並伸頸于地,目視外來群,發出短促響亮的“咯、咯”連續的示威驅趕聲。對方所有公鵝趨前對陣發出同樣的叫聲,鳴叫5~8次對方不離開時,雙方最強壯的公鵝開始打鬥。打鬥時,雙翅展開但不扇動,頭頸貼地突然前沖。接觸後,啄咬對方頸肩部羽毛,並伴以撕拉。多數情況下兩鵝接觸後,強者叼啄弱者頭頸4~5次後,弱者即逃離,隨之全群撤離,打鬥曆時4~5分鍾即結束。

而當進攻者最初未叼啄原居群公鵝的頭頸要害部位而叼啄其肩背時,對方反攻強烈,打鬥時間較長。雙方其他公鵝邊鳴叫邊趨前,但不參加打鬥。一旦雙方分出勝負即行分離,進而建立新的位次,之後,鵝群方能恢複平靜。

2.群內打鬥

主要發生在繁殖季節。這種打鬥行爲與合群時相同,但打鬥較爲激烈,一般曆時10~15分鍾。配種期不隨意調動公、母鵝,當遇到不配種的公鵝或是某試驗小組裏的公母鵝配合力不強等情況,不得已要換公鵝的話,必須提前10天進行調整,讓公鵝與母鵝群有一個熟悉、認知的過程。建立起良好關系之後,才能撿拾種蛋,以獲得較高的受精率。

並群時和繁殖季節,鵝常發生打鬥行爲。

六、齧齒行爲

鵝和雞與多數哺乳動物不同,鵝喙扁平,故又稱“扁嘴”,分上、下兩部分。內喙有50~80個數量不等的鋸齒,舌側及表皮角質層亦呈鋸齒狀。這些鋸齒狀器官具有牙齒的功能,是采食牧草和堅硬食物的主要工具。但是,它們會隨著組織的不斷生長而增長。當放牧時間不足、長期采食鮮嫩牧草和餵給配合飼料時,鵝就要像老鼠、兔子那樣通過齧齒行爲來磨損生長旺盛的鋸狀齒。鵝的齧齒發生在中午或晚間采食、遊泳之後,在潮濕地段(如河邊、小水坑中)進行。

齧齒的群鵝以家族爲單位散布于河池邊或小泥潭周圍,兩腿並立或前後分立,頸脖伸向前下方,喙向前下方斜伸先行吸水漱口,而後曲頸豎直向下啄泥;漱口時鵝的上颌不動,下颌連續快速運動,水流自前端進入口腔後,隨舌的上下運動而從兩側的舌齒、喙齒縫隙流出,鵝頭貼水面左右擺動,雙腿緩慢向前走動;至岸邊稀泥處開始啄泥,啄泥時上、下颌一起運動,並不時將泥團向左右側甩出。齧齒行爲不同于飲水,飲水時下颌連續運動4~5次後有仰頭飲、咽動作:

也不同于采食水中食物,采食時除上下颌一齊運動外,尚有不時抖脖吞咽動作。如果條件不具備,缺乏潮濕地段,地面被硬化,那麽,鵝會對環境中的木制欄杆或種植的樹木等進行啃咬,較長時間後會導致小樹死亡、木制欄杆被啃咬斷的現象。因此,如果爲了給鵝遮擋陽光而在鵝的生活環境裏種植樹木,那麽就一定要用鐵網或磚塊等將小樹保護好以便保證樹苗成長。鵝啃咬木杆是青綠飼料供應不足所致,所以在飼養管理上應注重爲鵝提供足夠的青綠飼料,以滿足鵝食草的需求。

七、睡眠行爲

鵝的睡眠可分爲白晝睡眠和夜晚睡眠。白晝睡眠行爲,鵝群在圈舍內采食精料飲水後,會在公鵝的帶領下尋找幹燥的地段睡覺,睡眠時間約1小時。不睡的個體仍在覓食或遊泳,或進行自潔。鵝的夜晚睡眠,強壯個體居于睡眠區中間,弱小個體居于外周。睡眠時,80%~85%個體呈臥姿,其余爲站立狀。站立睡眠鵝中1/3呈單腿站立,2/3爲雙腿站立。有2%~3%的站立鵝承擔放哨任務,俗稱“哨鵝”。哨鵝在聽到站立睡覺鵝喉間發出長而尖細的輕微叫聲或低沉輕微連續3~4聲時,則緩慢地在睡眠群中尋找空隙地點臥下睡覺,而在此過程中躺著的鵝只站起補充到站鵝睡眠行列。

當遇到蛙、蛇或蝙蝠等輕微幹擾時,受擾的睡眠家族哨鵝會發出較大的“咯咯”叫聲。此時,同家族睡眠中鵝發出“咯、咯”的回應,並緩慢轉移到大群鵝的另一端,未受擾的家族則繼續睡覺。只在轉移家族經過或到達時發出幾聲“咯、咯、咯、咯、咯”的叫聲以示知曉,謂之“擾群”。當遇到貓、犬等動物幹擾時,不像白晝進行監視,哨鵝常發出響亮尖厲嘶鳴。鵝群則不分家族,全部迅速逃入水中或在圈舍內飛奔,並伴以響亮嘶鳴聲,謂之“驚群”。這是民間養鵝防盜的主要緣由。

八、模仿行爲

雛鵝具有較強的探索、仿效行爲。雛鵝在進入新環境時,部分鵝最初表現出好奇而探索前進。雛鵝遇陌生物品時,常先小心地靠近,接近後用嘴銜咬幾下,群體中有鵝表現這種行爲時,其他鵝也試著做這種動作。如開食、初飲和第1次下水等,都是少數鵝先進行探索,其他鵝觀看,以後模仿。這種行爲對調教鵝有重要作用。但這種模仿行爲也會帶來不良習慣,如模仿聚堆、跳入水槽或食槽、啄食、爭鬥等。

因此,在雛鵝探索、模仿行爲時,應及時調教雛鵝開食、飲水,且使之盡快形成固定行爲。另外,雛鵝很易受驚嚇,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音、人畜或飛鳥的突然進入、偶然出現色澤鮮豔的物品、突然停電、強光等,都會使雛鵝受到很大的驚擾。雛鵝表現異常驚慌,發出叫聲,向一個方向聚集,這種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引起鵝的意外死亡。育雛時,應爲雛鵝提供一個相對穩定、安靜及舒適的生活環境。育雛器以及育雛人員應固定,不可經常更換。

總之,只有正確認識鵝的行爲特征,並根據這些特征加強飼養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養鵝的經濟效益。

0 阅读:7

雞鴨鵝養殖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