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案層層反轉,《黃雀在後》的結局你猜到了嗎?

迷影生活 2024-04-05 22:05:34

作爲國産懸疑犯罪類型電影的最新力作,《黃雀在後》正如片名所揭示的那樣,講述了一個“案中案”的現實悲劇。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黃雀在後》和與之同期上映的《墜落的審判》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兩部電影都以命案調查爲出發點,並且不約而同地回歸到家庭議題之上。

只不過相較于後者的文藝化表達和對夫妻關系以及親子關系的思考,《黃雀在後》顯然更想達到以案示人的現實目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深夜,在偏僻的黃雀山莊門口,年輕貌美的歌廳小姐關秀英慘遭殺害,警方隨即對這起惡性案件展開調查。看似簡單明了的案情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開始逐漸變得複雜起來,案件的真相究竟是什麽?凶手又有著怎樣不可告人的目的?

對于犯罪類型電影而言,最爲重要的一件事莫過于對營造謎團和解謎過程,從這一點來講希區柯克無疑是犯罪懸疑類型電影的不朽大師。

在他的衆多作品中,有的是靠人物驅動一點一點去挖掘背後的真相,有的則是先將整個犯罪過程完整展現再揭示背後的人性抉擇,有的則是通過對不同人物角色的調查拼出最終的真相。

當然,關于這一類型影視作品,還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大師,那就是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裏斯蒂。雖然已經逝世近五十年,但是阿加莎的小說作品至今依舊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並且被不斷地改編爲影視作品。

在阿加莎的小說中,偵探主角往往會在案件發生之後,獨自展開調查,並在小說的最後將所有案件相關人物召集到一塊來揭示真相,這一模式不僅成爲阿加莎偵探系列小說的一大特點,同時也深刻影響了後世的不少作品。

《黃雀在後》中,隨著警方調查的逐步深入,對不同人物的審訊對話,簡單明了的故意殺人案逐漸呈現出環環相扣的案中案特點。

這部電影作品可以說很好地融合希區柯克和阿加莎這兩位大師的創作理念,影片以一宗命案發生爲開場,若隱若現的凶手身影給觀衆帶來了一連串疑問——受害人是誰?她爲什麽會被害?究竟是誰在痛下殺手?這些謎團從影片一開場就籠罩在袁文山的心中,也深深吸引住觀衆的眼球。

准備離婚的中年夫婦、卑微的歌廳小姐、老氣橫秋的小領導、一身煙火氣的飯店廚師、對愛情仍有向往的成功人士、染上毒瘾的流氓……這些看似毫無關系的小人物卻在命案發生的那一夜,似是巧合似是注定地緊緊纏繞到了一起。

影片的敘事手法其實非常常規,整部電影幾乎都是采用警隊隊長的視角來展開,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對不同角色展開的訊問,案件真相仿佛拼圖一般逐漸清晰。簡單明了的案件事實,錯綜複雜的人物關系,離奇曲折的人生經曆,將三組人物關系和七八個犯罪嫌疑人勾勒的細致入微、生動形象。

誰能想到,在飯店工作的廚師居然和財政局的小領導有著叔侄關系,而被害人關秀英和這對叔侄的情感糾紛最後居然能演變成一場殺人悲劇。誰又能想到,爲了謀取錢財而命喪黃泉的被害人關秀英之所以孤注一擲、不惜一切想要拿到一百萬,僅僅是爲了能從前夫手中爭得孩子的撫養權。但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眼前這對貌合神離准備離婚、看似沒有一絲作案可能性的中年夫婦最後會成爲破解案件真相的關鍵。

相較于《墜落的審判》,《黃雀在後》中的幾位犯罪嫌疑人無一例外都背負著來自家庭的巨大苦痛,按照他們自己的話來講,之所以铤而走險選擇犯罪,都是因爲身不由己。

雖然情節緊湊,但影片還是詳盡描摹了主要角色的前史——冷酷無情的現實境遇、風雨飄搖的人生未來以及看似無可奈何的铤而走險。值得一提的是,故事對現實議題的探討並沒有流于表面,而是通過人物的不同抉擇深化了電影本身的主題,讓觀衆深刻認識到“以愛之名的犯罪並不能夠幫助犯罪嫌疑人逃過法律的制裁”。

影片有諸多讓人不禁動容的情節,其中包括有失去母親的孩子在門前放聲痛哭,有丈夫和妻子在危急時刻的難舍難分,有兒子與母親在警局面對面的最後一次相見……這些感人至深的情節流露,離不開影片對人物角色的深入刻畫,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是鮮活生動的。年幼的兒子在親眼目睹父母受到侮辱時的義憤填膺,身爲賭徒的丈夫在殘酷現實面前對著妻子痛哭流涕的忏悔,爲了奪回撫養權的歌女強忍著內心波瀾裝出冷酷無情的模樣。正是這些角色的存在支撐起影片結尾的那句字幕——別讓愛突破法理,別讓成長失去底線。

總的來講,《黃雀在後》稱不上完美,但作爲清明檔唯一一部主打懸疑犯罪牌的新作,該片可以說是誠意滿滿。特別是兩位導演的用心付出使得這部人物和線索衆多的電影,依舊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晰。

特別是影片中後段一連串的反轉更是讓銀幕前的觀衆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這三起存在密切關聯的案件最終將以怎樣的結局收場,在情感與法律、正義與不公之間,幾位犯罪嫌疑人又將做出怎樣的抉擇,這一切還是留待觀衆自己走進影院尋找答案吧!

0 阅读:158

迷影生活

簡介:最貼心的電影推薦,最有溫度的影視評論。